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是语文教师没有哪个不想在作文教学方面有所突破的.可作文,不管是教,还是学,都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即使我们使出浑身解数,大部分学生仍然畏作文如虎,交上来的作品也多是"不堪入目",叫人只能硬性赏识,没法由衷表扬.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写作文是需要天赋的,有的人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甚至是"无师自通",而有的人在作文方面却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天分上的差异,正视差异,适应差异,"分而治之".  相似文献   

2.
今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删去了第一卷6道客观试题18分,作文分值由60分上调为70分,作文字数由"不少于800字"骤涨为"900字左右",而这种"突变"在高考前没有任何征兆.高考后,福建许多名师对高考作文分值的"突变"给予高度赞赏,认为作文最能体现和检测一个人的文风与素养,这次作文分值增至70分,是一个大突破.  相似文献   

3.
问题1:学生习作究竟有没有所谓的写作方法?很多教师提出"教学生写作方法",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就作文教学而言,"写作方法"是个很模糊的概念. 我们先谈一个问题:"思维"能不能教?我认为"思维"没法教,也没有办法训练.如果"思维"能训练,结果会是什么?结果会导致教出"同一规格的人".所以,我认为"教学生写作方法",可能经不起细究.教师本人可能会有一些写作路径,但作文教学有没有系统的"写作方法"可教?可能没有.比如怎样描写,教师可以点拨,可以用实例启发,但是具体怎样"教描写"—— 教师只有一些可提供的"经验",毕竟人与人不同,而只有"个人"才能完成写作.  相似文献   

4.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不仅反映了学生怕写作文,也反映了老师怕教作文.五花八门、花拳绣腿的作文教学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也是造成作文教学低效的直接原因.作文教学急需回归"实在".我认为回归"实在"必须在"巧指导、勤练笔、重讲评"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唐瑞雄 《考试周刊》2008,(10):215-216
课改以来,人们喜欢用"自由表达"来表达作文教学新理念,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但学生的作文能力却未见有多大提高.笔者认为,必须重新审视"自由表达",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曾把教师结合教学,经常动笔写"一般文章"(不仅是指与学生同题的作文,更是指结合教学的种种实用文字)形象地称之为"教师下水",不仅撰写专文而且多次在书信中大力提倡,号召教师要"善写".斗转星移,如今语文教师"下水作文"的现状如何呢?一位教研室老师的156份调查统计表显示:平时喜欢动笔经常写一些文章的有29人,占18.5%;有106位老师只是迫于学校有关奖惩制度的压力,每学期写上1~2篇以"应付差事";另有21位老师近三年内除了写些教学小结外,没有写过其他文章.发表文章的只有13位,仅占8.3%.以所见所闻,深感这种现状不容人乐观.以某省级重点学校为例,该校现有语文教师12人,能够经常动笔写写的有3人,占25%;偶尔写一写的有2人,占16.7%;很少写的有7人,占58.3%.与学生作同题作文的记录是零.当然,这只是个别学校的情况,"点"不一定能代表"面",但窥一斑可以见全豹,共性常于个性之中体现出来.如果以主动"下水"者寡,而很少"下水"者众来概括目前语文教师"下水作文"的现状,恐不为过.  相似文献   

7.
小学作文教学高耗低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包办过多,从指导到批改再到评讲,费时劳神,结果却是学生只关心作文成绩,可谓"吃力不讨好".笔者认为,作文批改是教师的"批"和学生的"改"共同完成的创造活动,让学生也参与到作文的批改中来,由师生共同演绎作文批改"三步曲",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说到作文,有的同学就头疼,就像孙悟空头上带的紧箍咒,让学生有一种压抑感.如何给学生作文"松绑",让学生不再惧怕作文,还学生一片自由的蓝天,使学生的心灵得以解放,个性得以舒展,真正把作文当作书面交流的一种工具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学生普遍害怕作文,不少的人觉得作文简直是"榨文",这是不争的事实.语文教师往往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阅读能力的训练,对作文教学也常感到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10.
许多学生总是谈作文"色变",一到作文课就感到腹中空空,无话可说;有的虽然有话可说,但不知从何说起,无从下笔.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累."要使学生腹中有"物"可"吐",有话可说,必须拓宽学生的生活领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到生活中去积累写作素材,才能更好地教学作文.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人手.  相似文献   

11.
杨帆 《考试周刊》2014,(63):39-40
<正>小学生作文,尤其是中高年级作文是一件令师生皆头痛的事。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空话、套话连篇,千篇一律是学生作文的常见问题。为了解学生作文现状,分析形成作文困难的症结所在,为改进作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提供依据,笔者对本校学生抽样进行了调查。85%的同学认为作文写得好,必须做到"字词运用准确",100%的同学认为必须"句子通顺连贯"、"中心明确,条理清楚",76.6%的同学认为必须"内容真实具体",66.7%的同学认为必须标点正确字迹工整  相似文献   

12.
曹津源 《初中生》2006,(9):8-10
文章的主题,如人之"灵魂",文章的材料犹如人之"血肉",而文章的结构恰似人之"骨骼".失去健康坚实、分布科学的骨骼,血肉就无所依附,灵魂也无处寄托.2005年中考满分作文是怎样健全"骨骼"、讲究结构技法的呢?主要经验有下列五条.  相似文献   

13.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中,名人故事题材类异彩纷呈,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此类题材作文在近几年高考中,不断获得高分,很有必要进行一下总结探讨."名人",既包括历史人、物,也指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对于他们,史书记载或作品叙述过程中均会留下许多"空白",这就为考生提供了挖掘的空间.因此,捕捉到这些"闪光处",进行足够的思维扩张,就可以写出新颖独特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南宋理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告诉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汲取新的养料,这是一种生活题材的创新.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旧瓶装新酒"不失为一种创新作文的好方法.所谓"旧瓶".指的是那些闻名于世的作家作品中和流传于老百姓口头的人和物;所谓"新酒",就是指那些现代的新生活、新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5.
我写下水文已经很多年了.大约是从2006年起,那会我甚至不知道何为"下水文",但朦朦胧胧,完全凭着感觉也做了一些小小的尝试.只是实话说,除了锻炼了我个人的应考作文能力外,对学生的改变微乎其微,以至于现在,就作文教学,我早已不复当时的热情.没有人要求,也没有人认为是必须,为什么还做,甚至还坚持做?我觉得,说到底,是因为热...  相似文献   

16.
笔者认为,作文文题设计要突出"人文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文题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对近年来各省市中考作文题或是竞赛作文题进行一番审视,定会发现,多数文题都能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符合现行教学大纲让学生在作文时写"真话"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我认为作文是一种艺术化了的生活,课堂作文是学生演绎自己情感生活的晶彩影像.因此我常常把作文教学比作是教会学生烹制精美的文化大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让学生酿制出"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来,就应该让他们拥有丰富的"佐料".如何挖掘出数量更多、范围更广、意义更深的作文素材呢?  相似文献   

18.
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怕教、学生怕学"的现象多年未消,学生从小就习惯于"不会作文、只会作假",致使"作文育人"的目标远未实现.有识之士提出作文必须"淡化文体、注重内容",让学生少些束缚,多些自主.实践表明,走"回归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之路,能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起飞心灵、抒发快乐.可以说,"向生活回归、从生活学作文"已成为当前作文教改的必由之路.笔者现拟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9.
让作文讲评多些"情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呢?笔者认为做好作文讲评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平时,我更愿意把"作文讲评"说成"作文赏评",让孩子们在富有情趣的课堂中,更多地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作文,从中培养他们的鉴赏、评价能力。有了这种能力,何愁写  相似文献   

20.
本课题组提出"快乐作文教学"这一课题,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怕作文"、"抄作文"、"背作文"的陋习,从教学实际出发,创设良好的作文情境,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作文课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