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个人都具有潜能,尤其是身心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的学生。如何有效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是很多教育工作者一直探讨的课题。语言暗示、镜子技巧、放松训练三种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潜能开发。  相似文献   

2.
韩静 《现代语文》2011,(9):72-72
在生活中,心理暗示无处不在。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使人获得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促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心理暗示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积极主动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心理暗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暗示是教学中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的一种教育方式,对激发学习兴趣、克服情感障碍、挖掘学生潜能具有特殊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采取积极暗示,实施间接暗示,引导学生自我暗示,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认为,心理暗示就是在没有对抗的条件下,使用间接的形式改变人们的心理与行为,快速接受某种观点或者按照特定的形式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心理暗示来开发学生的潜能,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
心理暗示是人类固有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心理暗示,对学生建立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分析了心理暗示的概念、特征及作用,探讨了环境暗示、语言暗示、行为暗示、修养暗示等心理暗示方法,指出了运用心理暗示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周井花 《考试周刊》2015,(1):149-150
暗示教学法能创造较强的学习动机,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在学习交流中,可以把各种无意识的暗示因素组织起来。常用的有语言暗示、体态暗示、"旁逸"暗示、故事暗示、板书暗示等。巧用这些暗示教学法,可以大大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常会受到潜意识的影响而作出一些非自觉行为,情绪波动较大,学习效果不稳定等。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激励者,如果能科学地运用心理暗示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疏导其不良情绪,挖掘其学习潜能,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运用暗示艺术,不仅理论上可信,而且实践上可行。它不同于暗示教学法,教学暗示艺术的运用更加灵活多样。现代教学要善用暗示艺术来挖掘人的潜能,开发心理力量;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建立积极暗示,克服消极暗示;要用暗示艺术的“隐性语言”与学生进行对话;要灵活运用多种暗示艺术手段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运用暗示艺术,不仅理论上可信,而且实践上可行。它不同于暗示教学法,教学暗示艺术的运用更加灵活多样。现代教学要善用暗示艺术来挖掘人的潜能,开发心理力量;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建立积极暗示,克服消极暗示;要用暗示艺术的“隐性语言”与学生进行对话;要灵活运用多种暗示艺术手段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10.
"暗示教学法"是用于国外的一种教学手段,本文根据暗示的教学理论体育学科的特点将暗示手段运用于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并根据其类型进行全方位的运用.事实证明:暗示手段的运用有利于开发学生潜能,发展思维,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1.
王梅霞 《家教世界》2013,(8X):28-29
积极地暗示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本文主要从课前暗示、课中暗示、课后暗示三个方面简要的论述了在小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潜能如何在暗示中实现升华。  相似文献   

12.
智障学生出现的种种学习问题,有时并不单纯是科学文化知识学习问题,往往还与学生的心理障碍有关。在教学中巧妙运用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让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通常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因此,笔者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心理暗示”教学策略的尝试,即运用暗示手段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特别是无意识潜能,使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增强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注重技术训练、素质训练,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严格,却忽略了练习的活泼性、启发性,尤其缺少了针对学生心理特点的训练,使教学单调、枯燥、缺少灵性的局面,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本文对心理暗示的概念及应用于体育教学中的依据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体育教学中心理暗示的条件、形式、特点以及应用心理暗示的时机,最后给出了体育教学中应用心理暗示的注意事项,希望这些能为体育教学中更好地使用心理暗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阐述了运用"心理暗示"教学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的直接暗示;发挥同伴互动作用,积极的间接暗示;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地自我暗示等三个策略。用教学成效说明通过"心理暗示"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内在潜能,潜移默化,使教学收到"教育无痕"之效。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暗示效应是指用含蓄、抽象等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诱导,使其达到暗示者的目标。暗示教学法自兴起以来在许多国家产生巨大影响,不仅能够调动个体的学习潜能,还能起到巨大的熏陶作用。笔者尝试将心理学暗示效应应用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旨在激发学生内部学习潜能和动机,提高口语交际技能。  相似文献   

16.
樊克良 《考试周刊》2013,(52):111-111
体育教学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思维与体力的结合,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必须依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从心理暗示的原理和特点入手,寻找其与体育教学的相通之处。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情绪的暗示、气氛的暗示、榜样的暗示、语言的暗示、艺术的暗示、自我的暗示等途径实现心理暗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增强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心理暗示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心态的有效途径。本人从事高中体育教学工作多年,在此就心理暗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暗示教学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暗示教学法是保加利亚心理医生G·洛扎诺夫(Geogi Lozanov)博士创立的一种教学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合理地运用暗示教学法,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其学习潜能,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心理暗示强调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针对高等院校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甚至带有消极的学习情绪,笔者尝试在现代课堂中结合暗示法进行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克服学生的学习消极情绪,提升学习的动力,培养努力学习的欲望和信心,从而达到高质量教学。  相似文献   

20.
心理素质在人的发展诸多因素中占有基础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发展的首要任务。教师必须把握心理现象的规律,要“以心培育心”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一、罗森塔尔效应的启示“心态成就一切”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一天到一所乡村学校,在老师递过来的学生名单上随意打了几个勾,并说:“打勾的学生将来一定会大有出息”。时隔多年,他的预言竟成真了,那几位被打了勾的学生果真大有出息。这时他告诉老师们,自己并没有预言的特异功能,但确实使被打勾的学生受到了激励,这就是有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从中我们看到心理暗示的作用,积极暗示使人的心理潜能得以激发活化,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心理暗示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积极的暗示能够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使个体的心理、行为及生理机能得到改善,调动人的内在潜能,发挥最大的能力。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则对人的情绪、智力和生理状态都产生不良的影响。世上没有对暗示完全免疫的人,只是对暗示的敏感度有所差异。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强大的,要求教育者要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为学生编织一个安全网、一个充满鼓励、信任的环境气氛,为其营造积极的心理暗示。并教育学生,时时给自己一个积极进取的心理暗示: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