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幼儿文学审美活动包括文学审美欣赏和文学审美创造。文学审美创造是幼儿经过文学审美欣赏,在美感形象不断积累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审美想象、联想的外化活动,是文学审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幼儿文学接受具有游戏性的特点,基于这一特征的幼儿文学审美创造活动就要让幼儿有充分想象、表达的自由,去感受审美创造的乐趣。因此,教师应尽力为幼儿提供审美实践的机会,让幼儿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式创造性地表现作品。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艺术互为影响、互为渗透、互为包容、互为促进.科学家在进行科学审美创造时,艺术审美素养、艺术思维和艺术审美活动都对其科学创造产生影响.艺术审美素养对科学家创造性具有促进作用,艺术思维对科学思维具有启迪作用,艺术审美活动对科学创造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编辑审美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对编辑美学的开拓性研究,认为学术编辑的审美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区别一般审美的特质在于鉴识(鉴审识别),而一般审美的特征在于鉴赏(鉴别欣赏),同时.文中所论编辑的审美构成、审美创造、审美原理、审美心理结构、审美实践等五题,构筑了编辑审美学的基本框架,并且,运用格式塔心理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美感产生的根源和编辑审美创造的人生真谛,因而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切实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审美教育是实现人才素质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课是一门综合自然美、人文美和艺术美的课程,它对培养学生感知、鉴赏艺术美和现实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学会创造美的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5.
论审美修养     
刘生龙 《华章》2007,42(9):190-192
审美修养是一种自我审美教育活动,又是整个美育成果的个体体现.它在美育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中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对审美修养的特殊和功能作出理论的概括,探讨审美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古代审美感应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感应论是中国古典美学中关于审美感情发生的经典理论,具有深刻而丰富的理论内涵,其功能既体现在审美创造方面,也体现在审美欣赏方面。审美感应论涉及审美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艺术活动的本质及古代艺术的审美理想等重大理论问题。古代宇宙创生论及“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影响了审美感应论的生成。审美感应论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艺创作是一种审美价值的创造活动 ,它是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而产生的。创作主体通过发现、体验现实美 ,进而进行典型化、情感化、理想化 ,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文本。艺术形象是审美价值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8.
作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创造,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但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不足之处。本文针对审美创造缺失的现状,试图通过语句联想想象、篇章整体感知、文学仿写创作、学习任务群、综合实践活动等探究初中语文审美创造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9.
审美心理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创造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审美倾向性,审美心理的形成主要受审美态度因素、完美状态因素等的影响;健康的审美心理对一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审美心理具有二重性。  相似文献   

10.
审美教育是美化人类自身、塑造完美人格的重要途径,也是营造与谋划现实一与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研究表明,学前儿童具有审美感知、审美想像、审美情感三种心理因素。对学前儿童进行审美教育,必须把符合儿童生活经验、情感需要,能够培养幼儿美的感受能力的客体都纳入教育内容,并为儿童审美活动创造宽松、优美的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机会,以及培养幼儿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之一,它博大精深,美不胜收,而审美带给我们愉悦。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将审美教学引入大学英语教学,旨在利用审美教学激发学生的美感体验,进而使其在审美愉悦中发挥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习兴趣,并最终促进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2.
艺术教育以其鲜明的形象、充沛的情感,美化人的心灵,使受教者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这种独具特点的审美品格,使艺术教育在全民族精神素质的提高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异彩纷呈的后现代语境下,艺术教育的审美品格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技术理性与情感的矛盾,使艺术教育中审美情感得以凸现;文化工业所带来的标准化与独创性的矛盾,使艺术教育中审美独创性得以高扬;信息全球化与民族性的矛盾,使得人们开始关注艺术教育中审美民族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美育在创造能力的培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审美在科学创造和发明中具有突出的启迪功能。美育有助于创造能力发展的生理机制在于通过开发右脑使大脑两半球得到协调发展,使它们各自的功能得到互补和充分发挥;其心理机制在于美感作为自由感受具有自由直观的因素,这种因素培育着直觉思维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开启创造能力的钥匙。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作为审美载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文言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5.
贵州苗族服饰审美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苗族服饰向来以独具特色著称,其服饰的丰富色彩、瑰丽图案、繁多款式等,折射出苗族的历史文化,蕴含着苗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呈现出独有的审美特征,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审美理想的物化显现。  相似文献   

16.
在生态主义的“环保”、解构主义的“解构”及文化人类学的“跨界”等理念统摄下,作者的服装设计试图突破“服装”与“包装”的边界,将二者有机融为一体,使之生成超越“服装”与“包装”的新美学空间,进而彰显出古拙、素朴、雅致、大方的美感特征和艺术风格,产生新的美学意义和审美感受,带来新奇的视觉冲击和开阔的想象空间。作者针对传统服装设计进行解构,在局部进行非常规的改造;使用与传统材料迥异的其他材料来制作时装,并融入“绿色设计”理念,将世界服装未来发展趋势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景巧妙结合,表现出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的前瞻性、先锋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对文学概论课程进行审美形象化、审美情感化、审美意境化教学改革,以扫除厌学情绪,激活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自主创造性的心理活动空间,化"苦学"为"乐学",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是本教改设想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审美意识是在儒、道、佛三家审美观、艺术观的直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日本民族受中国审美意识的影响比较深,在接受过程中又表现出丰富的审美敏感性和创造性。禅宗思想作为佛教理论沉积和东方智慧的结晶,既有儒家风雅和入世的一面,又有道家虚无和出世的一面。它所具有的丰富理论意蕴,对中国审美意识的影响和渗透显而易见。禅宗被引入日本之后,其风骨意趣在日本的文学艺术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在各种文学艺术中禅意禅趣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以禅宗思想影响为中心来探讨和把握中日两国审美意识的特色和价值,对中日审美文化的对比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然语言包含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两种,艺术语言反映了发话主体的审美体验,是发话主体情感色彩的能动,它唤起了人们情感的愉悦,激发了人们心灵的力量。它是发话主体心象的真实性,心象浸润着发话主体心理特质和精神内涵。它遣词造句突破常规的语法,达到了自然化的境地。它反映了发话主体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20.
高职学生审美修养的内涵和美育教育有其特殊性。美育教学在对高职学生完善人格、陶冶情操、开发心智、激发创造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高职院校美育课及各学科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渗透审美素质的培养,提高高职学生的审美能力,使高职学生在美育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吸收美的养分,全面、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