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策、公共政策、教育政策一脉相承,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政策是组织或个人为未来的目标任务制定的一种计划、纲领、准则,公共政策是一个国家或政党为每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制定出来的纲领性、计划性、指导性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教育政策则是一个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目标和任务制定出来的,用来调整人们社会关系和教育关系的某种持续性、纲领性、计划性、指导性的行动纲领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2.
美国"肯定性行动"作为一项向弱势群体倾斜的补偿性政策,在美国教育公平的争论中扮演着极为特殊的角色.本研究认为,影响人们对肯定性行动政策基本态度的关键因素并不是利益或组织归属,而是不同群体的政策目标与价值偏好,即人们因为信仰系统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联盟,从而影响了该政策的制定及变迁过程.支持实施肯定性行动和支持废除肯定性行动的两个联盟是该政策变迁中的两个基本联盟.  相似文献   

3.
包括学前教育政策在内的教育政策,是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制定学前教育政策的主要依据并非普世真理,而是该历史阶段学前教育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能够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个阶段应该解决的问题,没有相应的政策去导向、规范和护航,叫作政策"缺席";面对这个阶段不能解决的问题,依然试图通过政策的推行去解决,叫作政策"无能"。学前教育政策的"缺席"和"无能"都会导致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失衡,甚至失败。学前教育政策"缺席"  相似文献   

4.
兴边富民行动是我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而这项政策的有效执行与政策工具组合紧密关联。基于政策工具视角,以我国兴边富民行动规划文本为讨论对象,通过政策工具、兴边富民行动领域构建二维分析模型,实证对兴边富民行动政策工具组合进行量化解析。结果表明:政策工具呈现"环境型过多、供给型一般、需求型乏力"特征;兴边富民行动政策工具主聚"生态与设施"和"职能保障"领域,"民生保障"和"产业与经济"及"团结稳定"领域相对不足。本文从增进政策工具相互协调、推进政策工具多元运用、完善兴边富民行动政策体系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9,(83):20-21
广西《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政策制定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文章利用麦克唐纳尔和埃尔莫尔政策工具对广西《行动方案》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行动方案》侧重使用命令跟权威重组工具,忽视报酬跟职能拓展工具,且监督机制不够完善。要想达到最理想的变化效果,可以从增加激励手段、综合使用多种政策工具、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等方面去完善。  相似文献   

6.
政策是党和国家为了贯彻、实施方针、路线或完成某一重大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和行为规范,是统一和引导人们意志、行为的重要依据。职业教育要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不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更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为职业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7.
一个地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内部规则和作为国家制定的行政性法令式外部规则往往产生冲突.基层官员有着政府官员和群众利益代表的双重身份,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必然要处理这种冲突,对政策价值、政策目标、政策标准等通过各种方式对政策进行解释、调整或修改的个体行动,也就出现了政策再制定的必然现象.而这种政策再制定往往造成对教育系统甚至社会秩序的破坏.  相似文献   

8.
为使我国有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我国政府和大学正在向着这一目标进发,制定了许多政策,采取了许多行动.笔者试图就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一高等教育政策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政策科学的研究表明.包括教育政策在内的公共政策系统的运行表现为各个阶段或环节,或说它是由一系列的功能活动所组成的一个过程,教育政策实践也充分证明,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教育政策最基本、最核心的环节。一定的教育政策都是为了解决特定的政策问题而制定和实施的。一项教育政策制定出台之后,只有教育政策的精神得到了较好贯彻,政策目标才有可能实现.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所以,教育政策的执行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特定教育政策方案付诸实践、将教育政策理想变为现实的过程。离开了政策执行。教育政策就成了一个只具象征意义“件”;进而言之,如果教育政策执行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教育政策问题的解决效果,有时甚至会使问题更加恶化,直至导致教育政策行为的失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推动以证据为本的教育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放眼世界,我们会发现制定政策的方式改变了,而且政治决策过程也改变了.最重大的变化之一就是政府非常强调"证据为本"(evidence-based)的政策和措施.英国前教育大臣David Blunkett在2000年时就说:"社会科学应该处于政策制定的核心.在政府和社会研究团体的关系上,我们需要革新--我们需要社会科学家来帮助我们决定什么政策起作用以及为什么起作用,哪些类型的政策改革可能是最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盛唐是我国封建社会刑事法律制度最具代表性的时代,这一时期唐朝统治者重视刑事政策的制定,实行"刑罚世轻世重""恤刑慎杀"和"矜老恤幼"等多项刑事政策,并且用来具体指导刑事立法与司法。在其正确适时的刑事政策与其他统治方式指导下,唐朝出现了百余年间的盛世。现阶段,借鉴盛唐时期宽缓的刑事政策,实行轻缓刑,摒弃重惩刑,正是应时之举。  相似文献   

12.
在治理语境中的教育政策制定,是一种以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为基础,以实现与教育政策相关的不同主体间利益"最大公约数"为宗旨。教育政策制定的回应机制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由回应主体、回应客体、回应渠道、回应反馈等方面构成。设计适应社会治理的教育政策制定回应机制,首先,应加强体现治理理念的教育政策制定回应平台建设;其次,进一步完善教育政策制定主体间的信息畅通渠道;再次,建立与完善教育政策制定回应机制与制度;最后,创新对教育政策制定回应的监督和绩效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3.
影响教育政策的传统文化因素主要有"重文轻理"、"学而优则仕"等方面.由于传统文化的改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教育政策的决策者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在充分论证和试点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国课程改革指南的课程政策,它是一个“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一定社会秩序和教育范围内,为了调整课程权力的不同需要,调控课程运行的目标和方式而制定的行动纲领和准则。”[1]它的着重点在于解决“由谁来决定我们的课程”或曰课程权力的分配问题。因此,从国际比较的观点看课程政策的不同类型及其各自不同的实施效果,以及课程决策的不同模式,不仅有助于获得制定我国课程政策的有益经验,而且可以探讨出理想课程政策制定的有效途径。对我国目前的课程改革而言,在把握国际课程政策变化趋势的基础上,确立我国课程改革的政策取…  相似文献   

15.
孟臻 《现代企业教育》2012,(12):205-206
外语教育政策是一个国家外语教育的"生命"。在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的时代,研究科学、合理地制定外语教育政策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到该国在国际上的生存能力及其软实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实践与政策来看,在当前中国民办教育的转型期,优化政策环境是转型期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最期待所在。有关职能部门能够予以关注并切实采取措施来依法解决"合理回报"、严格规范"名校办民校"行为、科学制定"收费"与"招生"政策、依法明确"产权"政策、加快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等,中国民办教育才能顺利较快的度过转型期,中国民办教育真正健康发展的方向就会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17.
教育政策利益的派发会产生正反两种效果——"政策受益"与"政策受损",它们可以发生在政策利益派发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或环节之中。研究教育政策过程中的"政策利益受损"问题对于完善我国教育政策制定,解决因此引发的各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承认教育政策利益及教育政策利益相关者的存在是解决"政策利益受损"问题的前提,由此,通过政策利益相关者身份界识原则的明确、利益表达能力的提升、利益补偿机制与责任机制的补救与监督,逐步实现"教育政策利益受损"偏失的纠正与修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围绕高等教育政策文本中的权威、政策文本的数量、文本特别说明、政策主题等变量对改革开放二十年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定量分析,并归纳总结了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制定的特点。高等教育政策制定在制定结构上,具有多权威控制和政策依赖的特点;在制定方式上体现了强调"试点"和"稳定"的政治文化;在政策发展上,形成了高等教育政策相对独立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政策从来都不是静止的,政策的文本形态仅仅呈现了政策的初始意图,但实际的课程政策是在课程行动中伴随着政策主体与政策情境的变迁而不断变更并被重新建构的。本研究聚焦于课程政策动态生成的属性,从政策空间转移和政策主体情境化认知两个层面探讨了课程政策在实践中生成与演进的机制,并提出未来的课程政策研究要更加关注"行动的政策",不断拓展课程政策研究的空间,重构课程政策与课程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论课程政策的定义、本质与载体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课程政策研究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这一研究的展开需要解决一些诸如概念、本质及表征等基础性问题。课程政策的基本涵义是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一定社会秩序和教育范围内,为了调整课程权力的不同需要,调控课程运行的目标和方式而制定的行动纲领和准则,其本质是解决“由谁来决定我们的课程”或课程权力的分配问题,其载体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