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难忘的泼水节》一课以欢快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感人场面,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朗读赏析,开掘难忘之境 ①定好朗读基调。教师板书课题后,可让学生思考:课题中哪个词点明了中心?(难忘)文中哪一句是中心句?(课文最末一句)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因为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口算表内乘除法。教学过程:一、引出。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会了1至9的乘法口诀,今天老师把这些口诀全部放进这张表中这就是这堂课要学习的乘法口诀表,出示(乘法口诀表)。间:谁能说说表中乘法口诀共有几句?(45句) 师:对,想一想乘法口诀表从哪得来的?(从乘法算式中得来的)乘法算式又从哪引出的?(多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简便算法)〔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 二、展开。1.师:小朋友知道了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有一句俗语: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在这么多年的数学教学经历中我却深深地感受到了搬起石头垫脚的好处,让我感受到了异样的精彩。一、来自学生课中的质疑若干年前,由南京市电教馆牵头就使用苏教版教材中的典型课例以录像课的形式进行全省研究推广。其间,我执教了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多次借班试上此内容,教材中"二分之一"的形成,都会遇到学生的质疑。具体教学是这样:……我问: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多少?(生1:一半)又问:和他的想  相似文献   

4.
教学细节是指教学中一个细小的片段。细节虽小,却不能小看,更不容忽视,妥善处置,作用不小,值得教师钻研和突破。若能有意识、创造性地开发好每一个教学细节,那我们的课堂就不会枯燥无味,就能焕发出新的活力。否则,良好的教育教学契机就会白白流失。让我们关注以下几个案例:一、值得“延伸”的“环节”[案例]“升与毫升”教学片段:……生1:1毫升等于多少克?师(忧郁地说):我举个例子,1小时等于多少米?(学生笑)生2:时间单位不能与长度单位相等。毫升是容积单位,克是质量单位,他们是不能相等的。师:(对着生2)你说得真好。(对着生1)你理解了吗?(…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一、品词析句渗透学法(一)精读第一句话1.课件出示春天插图:(1)仔细观察(板书: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图画,说说自己看到的及想到的,从而理解课文。)(2)哪句话写的是这幅图?(生读第一句话)谁来说一说(板书:说),这句话写了什么?  相似文献   

6.
一、目标要求1.通过教学,指导学生掌握补充句子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并能将句子补充完整。2.通过教学,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扩句的基本要求,掌握扩句的基本方法,并能根据例子扩写句子。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想像能力,放飞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二、教学时间(一课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下面听老师讲三句话:1.今天教室里。2.老师和同学们。3.多愉快啊。刚才的三句话,同学们听懂意思了吗?(没听懂)为什么呢?(句子不完整)是啊。不完整的句子就像一个病人,缺胳膊少腿的。今天,老师想让同学们来当一回句子的医生(出示:句…  相似文献   

7.
[教例一]5的认识一、借助直观,抽象数5 教学一开始,教师就出示一面国旗。问:这是什么?(国旗)师:对!这面国旗象征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应珍惜它、爱护它。数数看国旗上有几颗小五角星?(4颗)和1颗大五角星合起来有几颗五角星?(5颗)每颗五角星上有几个角?(5个角) 接着出示主题图。问: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解放军叔叔在巡逻)师:答得很好!表扬他。(大家边鼓掌边说:“向他学习”!)解放军叔叔为了保卫我国边防在巡逻,我们要向解放军叔叔学习。有几位  相似文献   

8.
Lesson 10(课文中)1.A: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hanghai?(上海天气怎么样?)B:It's warm in spring and sometimes it rains.(春天温暖,有时下雨。)What's…like?……怎么样?like 在本句里是介词。如: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Beijing?(北京天气怎么样?)What's his class teacher like?(他的班主任怎么样?)What's her study like?(她的学习怎么样?)  相似文献   

9.
著名导演张艺谋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没有多少人能记住整部电影详细的过程,但却能记住某一闪亮的细节。”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令人难忘的细节就是一部好电影。同样,一个精彩的教学细节也是影响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细节影响效率,细节决定成败,教学细节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一种流露,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教育功力的一种展示,看似简约,简约中蕴含深刻,灵动中折射有效。现对两个课堂教学细节解读如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索。细节之一一年级“11 ̄20各数的认识”教学片段。师:这些小棒怎样放,才能让人很快看出是12根?(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探索,然后…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例1、例2。一、再现生活,揭示规律课件(播放):钟声。师:刚才钟声响了几次?(6次)如果每响一次打一个点,要打几个点?(6个点)其中有几个间隔?(5个)  相似文献   

11.
五、同义句转换。这是句型转换中最重要的题型,同义句转换就是利用同义词、反义词、简单句和复合句之间进行转换,而句子意思不发生变化。例如:1.H ow old isM ary?(改为同义句)______M ary’s______?2.W hat’sthe English forthat?(改为同义句)W hat’sthat____________?3.Can Ihelp you?(改为同义句)W hat______I____________you?4.W hat’sthe price ofthese eggs?____________are these eggs?(改为同义句)5.Ilike green best.(改为同义句)G reen ism y____________.6.D o you w antto go to a m ovie?(改为同义句)_______________…  相似文献   

12.
一、调查项目将个性分为六个项目,每一项目分别包括若干个子项目,项目与子项目内容为: 1.独立生活能力:(1)他自己穿衣系扣吗?(2)他自己叠被吗?(3)他做事希望得到大人的帮助吗?(4)他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有自己的主见吗?(5)他做事或游戏时碰到了困难是什么表现? 2.自我控制能力:(1)当大人没有给他买或给他拿他想要的东西时,他是什么表现?(2)吃饭时没有他喜欢吃的菜时,他是什么表现? (3)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我对诗词教学情有独钟。为此,我愿将自己教学诗词的一些体会与同行交流。一、培养兴趣,从预习开始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学生的兴趣往往从这里开始。我安排预习的宗旨是:从核心入手突破一点,带动全诗。如: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哪几句是写景的,写的是什么景?哪几句是抒情的,抒发的是什么情?(我确定诗的核心是:叙事、抒情、言志)2《.登高》中有两句诗经常为人们所传诵,请指出是哪两句?如何理解?(核心是:悲秋叹世、思乡之情)3《.雨霖铃》一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恋人难以割舍的离情。词中有几句用了什…  相似文献   

14.
某教师在教学《在炮兵阵地上》一文中的“视察”这个词时,这样进行的: 1.什么叫“视察”? (不要求答)“视”和“察”分别解释什么?(要求答)2.在课丈原句中“视察”作什么讲?(不要求答)在这篇课文中还有哪个词的词义和它相近呢?(要求答:检查)3.读上下文,体会一下什么情况下的检查可用“视察”这个词呢?(要求答:首长检查下级的工作,可用“视察”一词。)4.小  相似文献   

15.
占新海 《语文天地》2012,(16):72-73
所谓细节,是对人物、环境的某一局部或某一特征的具体描摹。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对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情感体验能力和知识迁移拓展能力,均有益处。一、品味细节,突破教学重难点有的细节描写虽然质朴无华但却蕴含深意,饱含感情。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揣摩课文中的细节描写,透过字面去体会、品味其中的深刻内涵,来达到突破文本教学重难点的目的。如《一夜的工作》中:他一句一句地审阅,  相似文献   

16.
教学细节是指教学中的细小片段。细节虽小,却不能小看,更不容忽视。教师若能有意识地、创造性地开发好每一个教学细节,那我们的课堂就不会枯燥无味,就会焕发出新的活力。否则,良好的教育教学契机就会在教师的经意和不经意中流失。让我们关注以下几个案例:一、值得“延伸”的环节【案例】教学“升与毫升”的认识时的片断。……生1:1毫升等于多少克?师:(忧郁)我举个例子,1小时等于多少米?(学生笑)生2:时间单位不能与长度单位相等。毫升是容积单位,克是质量单位,它们是不能相等的。师:(对着生2)你说得真好。(对着生1)你理解了吗?生1:茫然地点点…  相似文献   

17.
句子和修辞     
《小学青年教师》2008,(2):18-19
1.按要求写句子。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成转述句)花瓣里飘出清香。(扩句,至少扩两处)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改为陈述句)见到亲人,他的眼泪不住往下落。(改为比喻句)  相似文献   

18.
最近笔者在中国名师语文课标新作文教学研讨会上有幸目睹支玉恒老师精彩的教学艺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现摭录片断,谈些体会。一、课前热身,情意浓浓在会议主持人对支老师作介绍后,支老师要求同学们代表支老师再补充两句,学生一时茫然。1.师:都不敢举手,那就说明你们不行了。你们真的不行了?(面向全体听课老师)如果上得不好,而且很可能上得不好,请多多包涵!(掌声)2.师:现在我问大家三句话,你们要如实回答,说真话。(1)上课时,想说话了,你敢不敢说?(生:敢!)(2)上课时,想笑了,你敢不敢笑?(生:敢!)(3)上课时,想睡了,你敢不敢睡?(生迟疑,有的说…  相似文献   

19.
Unit 6 1.How long have you been collecting shells?你收集贝壳有多长时间了?(问):本句是什么时态?它的结构形式是什么样子?我们如何使用这种时态?(答):本句是现在完成进行时,它表示动作从过去某一时间  相似文献   

20.
白蓉  康庄 《陕西教育》2000,(2):30-30
《南京长江大桥》是小语第六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段训练重点,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并通过扎实的语言训练,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因此,教学一、二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学习第一段。 (1)边读边思,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读第一自然段前提出要求: ①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