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志上与下     
热闹。两个字足以形容近期的杂志圈。 先是胡舒立率大部人马出走,震惊传媒圈。有说因理念之争,有说因利益之争真相如何,双方都闭嘴不言。  相似文献   

2.
"后真相"是相比于客观事实,情绪和个人信仰更能影响舆论的特殊现象,"后真相"时代便是这一现象成为普遍的时代。经过2016年英国脱欧与特朗普当选两大"黑天鹅"事件的发生,"后真相"的使用量开始迅猛增长,并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开来。"后真相"对于一个国家形象的传播过程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对一个国家内部和外部的发展至关重要,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中国要面对"后真相"时代对国家形象传播带来的各种挑战和难题,并要表现出一定的应变与调适。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公民新闻报道内容的独特创造及公民记者报道某则公民新闻的主要目的之视角,可将目前我国公民新闻作品区分为三大类:利益诉求类、探询真相类、社会动员类.利益诉求类公民新闻是公民记者维护自身利益的议题式抗争活动,是抗争政治的反映;探询真相类公民新闻是公民记者主动挖掘事件信息曝光事件真相的新闻,是对信息政治的吁求;社会动员类公民新闻是公民记者有目的地引导社会成员参与相关社会活动的新闻,是责任政治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张汝伦 《新闻记者》2005,(10):41-41
我看了2003年《新闻调查》在北京广院的一次对话,当时有专家提出说,没有事实,所有的事实都只是各个利益集团的事实,没有真相,真相都是相对的,真相都是每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它的解释。我自己是搞哲学的,认为真相还是有的,但是对真相如何解释,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5.
何军 《新闻世界》2009,(8):181-182
亚洲纪录片的传统是由日本纪录片开启的,从龟井丈夫开始,到小川绅介、土本典昭、今村昌平、森达也和原一男,每一代的纪录片导演都前赴后继地将批判社会与寻找真相作为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他们将镜头对准了底层民众,也撕开了社会的口子,将真相呈现于大众的视野。不过,真相未必是赏心悦目的,而直面真相不仅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拍摄时更需要审视自己的灵魂深处。  相似文献   

6.
方仁 《传媒观察》2007,(12):15-17
15年来刘畅几乎走遍了中国,从西藏的珠峰大本营到东海的苍茫海岛,从中国的北极村漠河到新疆的边防,刘畅进行了很多的调查性报道。刘畅将新闻理解为是一种精神和生命的追求,作为一个记者说真话是一种天职。不欺骗公众、勇于揭示真相.是记者职业不可推卸的责任,报道真相是履行记者责任的起码要求,他认为新闻人应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永葆一颗纯洁的心灵,尊重事实、还原事实,揭露对国家、民族有意义的真相。记者的精神气质是:诗人般的激情、作家般的叙事能力、史学家般的客观理性、法学家般的公正公平及哲学家般的思考思辨。通过报道事实让生活更加美好,社会更加进步,是一种发自职业本能的崇高信仰。  相似文献   

7.
李可 《新闻爱好者》2006,(3S):31-33
新闻采访中,常会碰到难以“对付”的受访,他们牙关紧闭,讳焚如深,尤其是面对一些问题性采访,由于涉及某些利益关系,使得受访不愿说出真相。受访不接受采访,记当然就写不出稿件来,如何才能“撬开”受访的嘴巴呢?这让很多记暂感到十分棘手。  相似文献   

8.
闫静 《浙江档案》2023,(2):30-33
“后真相”中的“竞争性真相”内涵包含了真实与虚构两个面向。在后真相时代,“档案真实”为“竞争性真相”提供了最为可靠、可信的记录信息;“档案虚构”则衍生了“超越”真相的更丰富的叙述表达。基于“档案真实”建构的身份认同更多是制度导向下的产物,而基于“档案虚构”建构的身份认同则更多是情感导向下的结果。二者蕴含着身份认同的差异逻辑。  相似文献   

9.
黄钦 《新闻窗》2010,(4):25-26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对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不曾披露的事实的调查,调查对象多指向权力、利益集团。其调查过程是相对独立的,调查方法客观公正、系统科学,调查结果具有原创性。它不仅是一种报道方法、报道形式.更是一种报道的理念和追求——对真相的探求、对正义的呼唤。  相似文献   

10.
真相是新闻业的“上帝之词”,但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始终处于被质疑中。本文取径元新闻话语理论,以美国著名新闻主播谢泼德·史密斯的职业变动为窗口,透视美国当代新闻业的真相观念和自我呈现,并结合受众话语批判性地审视这种观念和自我呈现。研究发现,新闻业的真相观念有所变化且存在矛盾,但仍然将其建构为最高理想,并仍然以真相仲裁者的身份自居;但是,美国新闻业的过度商业化取向和结构性痼疾及全社会的认识论危机带来了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也使有良知的媒体精英处境尴尬。本文的目的有两个:为理解美国当代新闻业的真相观念及其与真相的关系提供最新的观察;为理解当代公共传播现状提供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11.
许宏 《出版参考》2011,(5):31-32
世界的真相常常出人意外。当今全球收入最多的公司,不是人们通常可能想到的石油巨头,不是国家控制的大型企业,也不是塑造互联网时代的计算机公司,而是一家私人创办的百货连锁店:沃尔玛超市。  相似文献   

12.
张剑 《新闻前哨》2008,(11):40-43
回顾近年来发生的诸多突发性新闻事件,“谣言走在了真相前面”的现象在网上屡屡发生。舆论导向偏差产生的负效应。给网络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形象造成了一定损失。当下,“让真相走在谣言的前面”,成为网络媒体集中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段勃 《新闻通讯》2009,(11):42-43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报道方式,是新闻工作者针对被掩盖或者被忽视的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以及社会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而完成的。  相似文献   

14.
杂志上与下     
热闹.两个字足以形容近期的杂志圈. 先是胡舒立率大部人马出走,震惊传媒圈.有说因理念之争,有说因利益之争,真相如何,双方都闭嘴不言.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PX生产国和消费国。人们对这个“低毒类化学物质”的抵制冲动,急迫到来不及了解PX的真相与假象;政府对这个繁荣产业的发展冲动,急迫到来不及权衡利益与风险  相似文献   

16.
《青年记者》2010,(7):27-29
3月优异报道 《山西疫苗乱象调查》/王克勤,《中国经济时报》 3月17日 简介:全国两会结束两天后,这一深度调查报道横空出世,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关注。这一报道近两万字,分“近百孩子不明病因致死致残”、“病因何在”、“大量疫苗高温暴露”、“高温疫苗的背后”、“疫苗垄断利益揭秘”、“卫生部企业’真相”、“高温疫苗举报风波”七个部分,内容翔实,环环紧扣。  相似文献   

17.
2006年2月,美国《企业管理协会》关于“Linux管理真相”的调查报告,引发许多议论。它揭示了一个真相:目前,在美国,开源应用的主战场是大范围的企业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公众利益,尤其是对一些社会丑陋现象进行批评、揭露时,显性采访就难以获得真实的、有价值、具有说服力的新闻。这时候就可以适当采取隐性采访的方式。新闻媒体是代表公众行使舆论监督权,必然要关注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采用隐性采访的方式,更容易接触到事物的本质,得到真实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了解事物的真相,使新闻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社会思想多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各个领域的突发事件层出不穷,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民意沸腾的热点话题往往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面对各类突发事件和热点话题,媒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公众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而更加接近事件的真相;另一方面,国家政府部门也希望发挥媒体的传播优势,起到消除公众误解、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因为新媒体的出现,话语权转移到普通人的手里,而将那些高高在上的权威全面拉下马来……它更加彻底地贯彻了我们在进入这个职业的时候所曾经签订的职业精神:真相,惟有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