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明与创新》2020,(3):33-34
说到蜗牛,大家肯定不陌生,雨后的墙上、树干上尽是它们的身影。个别品种的大蜗牛还成了世界知名的珍馐美馔。作为一种软体动物,无论大蜗牛还是小蜗牛基本都有光滑的外壳,不过你对它们的这种印象就要被颠覆了——一只浑身长毛的蜗牛搭乘琥珀胶囊从近一亿年前的白垩纪穿越而来,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有毛蜗牛物种。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人类便对生物发光深感兴趣而又迷惑不解。有百十种生物小至细菌大至鲨鱼,会在交配、进食或逃避危险时发光。而新近的研究指出,生物的光在某些方面可能造福于人类。能在黑暗中进发光芒的动物分布于多种生物。发光的动物,如发冷光的蚯蚓、水母、乌贼、蜗牛和章鱼;发光  相似文献   

3.
余夫 《百科知识》2014,(9):46-47
正曾经有一段时间,厦门人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努力除害还是尽享口福?这是因为在雨后的草地上,一种体型硕大的蜗牛竟然随处可见!一些专家警告说,这种大蜗牛是有害生物,不仅侵害包括农作物、林木、果树、蔬菜、花卉等在内的各种植物,而且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尤其是可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若食用危害极大。一些  相似文献   

4.
蜗牛,在雨后潮湿的角落里,常会看见指甲般大小的它们。然而,我们现在要介绍的却是像网球那么大的蜗牛,它们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黑珍珠"。"黑珍珠"这种蜗牛,有点像我们平时吃的海螺,上面尖尖的,下面又圆又大,成螺旋状。我刚看见这种蜗  相似文献   

5.
三谷 《科教文汇》2005,(5):18-18
海兔——一种生活在水下,并且与蜗牛有亲缘关系的球状软体动物,为了保护自己免遭食肉动物的侵袭,能喷射出一种类似海盘味道的化学“鸡尾酒”。该发现是这种被称为“食物模仿”的食物模拟方式的第—个例证,作为一种逃生手段,这种把戏可能在动物界中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6.
<正>陆地上的蜗牛为什么能漂洋过海?在它们的旋转壳上,凝结着怎样的智慧,让凶恶的蛇都对它们无可奈何?请看——蜗牛是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它们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缓慢地向前爬行。它们似乎生性懦弱,稍有风吹草动就缩进壳中,碰上凶悍的捕食者,蜗牛只能束手就擒,成为其他动物的"下酒菜",许多生物以蜗牛为食,当然也包括人类。  相似文献   

7.
蜥蜴和蚯蚓等一些生物,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勇敢地切断自己被咬住的躯体部位,以此来达到逃脱捕食者的目的.不过,科学家近日发现,拥有外壳保护的蜗牛,同样也具有这种本领. 日本科学家在冲绳县的中八相山地区,发现了一种萨摩蜗牛,能够像蜥蜴一样切断尾巴逃脱捕食者.这是首次在蜗牛身上确认有这种行为.那么,为什么偏偏是这个地区的蜗牛,具有这种独特的断尾逃生的本领呢?  相似文献   

8.
一天下午,我们生物组的同学进行了一次“蜗牛力气有多大”的有趣实验。事先我们捉来十几只小蜗牛,仔细观察这种小小的软体动物。它有一对漂亮的触角,球形的硬壳呈黄褐色,上面还有白色的螺旋纹呢。它的身躯软软的,看起来真有点弱不禁风,它能有多大力气呢?这是我们迫切想知道的。我们随机取了其中两只,分别编上“1”、“2”的号码,再分别称出它们的体重。先测试的是“1”号蜗牛,它体重1.7克。我们把棉线一头挂在蜗牛的外壳上,另一头拴上一枚10克的砝码。为了便于观察,我们把它放在一块透明的玻点评:做个实验来测试一下蜗牛的力量有多大,这确实…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信息》2003,(11):24-24
口服碧萝芷--一种新的抗氧化剂,影响人类精子的基准形态,但是不影响精子的数量、能动性和功能.  相似文献   

10.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农业、食品和环境质量学院的鲍斯博士从植物中分离出一种新型抗氧化剂,这种抗氧化剂可防止皮肤中胶原纤维的分解,推迟皮肤老化,从而达到防皱的目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对老鼠的两组皮肤细胞进行了对照研究。一组使用了上述抗氧化剂,另一组没有使用,然后让老鼠在阳光下照射。  相似文献   

11.
白玉蜗牛,属陆生贝类软体动物,是我国目前已开发利用的11种蜗牛中的优良品种,该品种已成为农村科技致富的重点推广项目之一。 1、白玉蜗牛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白玉蜗牛个大肉丰、肉质肥嫩,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胆固醇趋零,含20多种氨基酸和30多种人体有益酶的高级保健食品。在国外,蜗牛与鱼翅、干贝、鲍鱼誉为世界四大名  相似文献   

12.
正蜗牛经常被当作"慢"的典型,也经常被当作励志的榜样,除此之外,蜗牛似乎没有什么别的特点。最近,一项新的发现让人觉得蜗牛还挺"牛"的。当我们人类在做出复杂的行为决定,并且实施这个决定时,我们的大脑会有一系列复杂的反应,然后才能协调身体来完成。但是科学家对蜗牛大脑进行监测的结果显示,蜗牛的大脑中只有两个细胞在分别承担控制和激励的任务,它们通过彼此的反馈来帮助蜗牛  相似文献   

13.
蜗牛的头部有两只触角。大触角在前小触角在后。在大触角的顶端是蜗牛的眼睛。触角是蜗牛的感觉器官。蜗牛爬行时,两只触角会充分分开,像盲人的拐杖一样帮助蜗牛探路。如果触角碰到障碍物,蜗牛就会马上改变前进方向。触角还可以充当鼻子嗅气味,帮助蜗牛找寻食物。另外,蜗牛的视力极不发达。  相似文献   

14.
白玉蜗牛的养殖特点是投资少、成本低、不争耕地、设备简单,能充分利用农村闲散劳动力,收益丰厚,是一项村镇亟待开发的农副产业。白玉蜗牛是褐云玛瑙牛的一种。由于它生长快,个体大,繁殖力强,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已被国内外的美食家所接受。白玉蜗牛1982年于台湾培育成功。以后,在上海、福建、浙江、四川、广东、广西、河南、安徽、江西等省  相似文献   

15.
蜗牛的故事     
吴琴 《百科知识》2010,(5):29-31
蜗牛是陆地上生活的最普通的一类软体动物,在世界各地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蜗牛。在春季或夏季,下一场小雨,人们就会在树下、墙角、草地上发现蜗牛。蜗牛这种动物最大的特点就是背部有螺旋形的壳,用来保护自己的身体以及头、足和内脏团,头部还有两对触角。  相似文献   

16.
生物演化     
正蜗牛化石记录着人类两千年前开始显著改造黄土高原生物群落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院重点实验室吴乃琴、董亚杰等建立了中国北方(空间梯度约600公里范围内)人工扰动生境表土蜗牛组合数据库,利用蜗牛化石记录重建发现人类在两千年前就开始显著改造黄土高原的无脊椎动物群落。相关成果发表于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相似文献   

17.
学校养的蜗牛终于下蛋了。听到这个消息后,我真是兴奋不已。我匆匆来到了自然室,直奔养蜗牛的玻璃缸前。只见刚下完蛋的蜗牛妈妈正在酣酣大睡,或许它太累了吧!记得一本介绍蜗牛的书上是这样写的:蜗牛6个月性成熟,此  相似文献   

18.
美国加州科学家克隆出一种对抗细菌和病毒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被称为Trif。在这种蛋白质中加入发现人类细胞表面病毒或细菌的各种受体后,可帮助把这些发现转化免疫系统对付侵入者的反应。这是第一次科  相似文献   

19.
蜗牛,一种无脊椎生物,通过一种不寻常的机械原理驱动自身。本文结合生物学家的研究成果,针对蜗牛运动介绍一种逆行波模型:在运动过程中,蜗牛身体底部软体足将产生一个逆行波,同时会在承载物与足之间分泌一层粘液(在本模型中假定为牛顿流体),正是波状足与粘液层的相互作用,给蜗牛的前行提供了足够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
青方 《科学与生活》2009,(7):116-116
<正>蜗牛这种动物,一直给人的印象就是移动得很费劲儿,但仿生学家不这样认为。研究发现,蜗牛的爬行方式也包含了大自然的智慧,法宝就是它分泌的黏液。蜗牛能在墙上不掉下来靠的主要它黏液的黏力,但是蜗牛又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