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超重和失重既是高中物理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教学中学生常常疑惑:为什么要引入超重和失重概念昵?超重不是重力增大那为什么叫超重?失重不是重力减小为什么叫失重?我们认为,这与教材编写思路有着重要联系。教材编写本意在开门见山提出超重和失重概念降低难度减轻学生负担,不曾想恰恰成为学生疑惑之源。一、教材值得商榷之处1.刍议教材例题科学性"超重和失重"安排在《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
超重与失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重要应用之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心存困惑,产生了学困点,这些学困点是怎样产生的呢?如何破解?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如今,在哺乳妈妈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迅速增加。很多胖妈妈会问:哺乳可以防止肥胖吗?哺乳会增加肥胖的风险吗?……对很多妈妈来说哺乳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而胖妈妈在实现她们的哺乳目标时,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也需要面对她们独特的问题。对,不是每一个超重的人都是不健康的,所以,超重本身并不成为妈妈哺乳的障碍或借口。但是,对于妈妈和宝宝来说,肥胖确实是会与很多短期或长期的健康问题密切相关。这就决定了在哺乳过程中超重妈妈可能会因为超重,遇到一些特殊的问题或阻碍。  相似文献   

4.
超重与失重现象是力学中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是牛顿第二定律的重要应用.大多数学生对"物体在空气中的超重与失重现象"还可搞清楚,但对于"液体中物体的超重、失重现象'则感到非常困难,这是因为此类问题不仅涉及重力、弹力,还要涉及浮力在超重、失重过程中的特点.为使学生熟悉、掌握此类题型的思考方法,现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5.
通过学生的实验和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分析现象,得出超重和失重的定义及产生的条件,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成因,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 ,进行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 ,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一种学习方式或学习过程。那么 ,具体到物理教学和物理学习中如何进行呢 ?针对此问题 ,笔者以高一物理“超重和失重”一节予以回答和分析。一、作为教师首先要分析教材教法 ,给学生创设物理情境和探究学习的机会。本章《牛顿运动定律》有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超重和失重等内容 ,其中 B层次要求是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超重和失重是属A层次要求 ,但实质上是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  相似文献   

7.
以核心概念“超重和失重”为例,以“情境、问题”为导向,在真实情境和问题中引导学生亲历超重和失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在问题解决中完成对概念的深度探究并提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对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和湖南商学院2006级200名体重超重学生进行学校体育活动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校体重超重学生对减肥的认识较好,但参与较少;学校对其健身减肥指导不够,且扶持措施落实不到位;体重超重学生参与运动项目类型单一.同时,在全纳教育的精神指导下,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对策,旨在将全纳教育的精神灌输到高校体重超重学生的学校体育活动的实践当中,促进高校学校体育活动的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9.
1问题提出 神州五号发射成功以来,人们经常谈到超重和失重.高中物理课本中有一课内容讲解<失重和超重现象>,但实验研究失重和超重现象的都是一些向上或向下直线运动的实验,而宇宙飞船、人造卫星在运动过程中既有直线运动又有曲线运动,而绝大多数是圆周运动和旋转运动的.能不能设计一种带有旋转运动的"失重和超重现象实验仪"呢?我们想到了初中物理中<机械能转换与守恒>这一节的重要实验--麦克斯韦滚摆实验.麦克斯韦滚摆在运动过程中,既有上下运动又有旋转运动,那么滚摆在运动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失重和超重现象呢?我们设计制作了一个"麦克斯韦滚摆失重、超重实验仪".对麦克斯韦滚摆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失重和超重现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问题-设计-体验-分析-结论”的模式数学,这样便于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概念、规律,同时也让学生在探究中感悟自身的潜能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现以《超重和失重》课为例简介如下: 1 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①使学生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理解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了解超重、失重的实际应用。②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③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志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1.
由电梯实验入手研究超重、失重现象,得出超重、失重概念,并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超重、失重规律.用钩码和橡皮筋模拟"蹦极跳",利用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嚣在电脑中得出橡皮筋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分析蹦极中的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过程,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潮州市部分初级中学超重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发现超重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及学习健康知识都较被动.部分超重青少年喜欢单一的、体能消耗较小的体育项目,并存在相对运动负荷较大的现象,部分超重青少年在体育锻炼时存在思想负担.通过对所发现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对超重青少年的日常活动和体育锻炼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能使学生亲自体验超重与失重现象,加深对超重与失重的理解,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下面介绍几个与超重和失重有关的实验。  相似文献   

14.
为了能使学生亲自体验超重与失重现象,加深对超重与失重的理解.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下面介绍几个与超重和失重有关的实验.  相似文献   

15.
《教育》2007,(27)
中国每一个青少年的父母都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的孩子健康吗?近期的体质检测表明:青少年学生的部分体能素质指标近20年来持续下降;超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中超重与肥胖的男生已接近四分之一;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已经超过三分之二,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高达83%;在2005年高校招生中,有85%的考生报考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物理》(必修Ⅰ)第四章第七节中“超重与失重”这一内容,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一个实际应用,在以往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图方便,直接由牛顿第二定律进行理论推导,从而得出超重与失重的概念,这样学生对超重失重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刻,处理实际问题时往往凭印象,对知识掌握不太牢固.笔者认为,对这一课时的处理,可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从探究中得出结论,从而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顾敏洁 《教师》2012,(36):102-102
"超重和失重"一节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部分,我认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并且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是这节课的重要任务。完成这个任务离不开物理实验的应用,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笔者在一次公开课教学活动的备课过程中,对这节课的演示实验做了仔细的分析与选择,深有感触。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8.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超重和失重”为例,从“问题”“活动”“生成”3个维度构建物理高阶思维课堂。课前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利用手机、体重秤、便携式手提秤等家用设备探究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课上通过问题驱动呈现超重和失重的认识过程,区分超重和失重的方法,运用Phyphox软件测量手机对手掌压力的极值,推理压力为零条件下的手机受力特点并建立完全失重概念,并通过有关太空生活的问题深化对完全失重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如何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如何具体组织实施研究性学习,如何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已成为目前普通高中十分关注的问题。我在物理教学中,对一些物理实验作为学生的研究性课题进行改进,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思考,去探索,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超重与失重的实验改进新编高中物理教材中对超重和失重进行了专门的讲述,同时安排了一些小实验,来帮助学生对超重和失重现象有更多的感性认识。教学中发现,在这些小实验中,有些因为操作难度大,现象不明显。如用水罐演示水在超、失重状态下流出的情况的实验就属此类。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了研究性学习的一些方法,对该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在讲述牛顿第二定律时,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形成和特点作详细讲述,使学生理解实验的原理、目的。让学生回家后根据原理亲自动手做一做书上讲述的小实验,下次上课时交流体会。第二天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时间太短,现象很难观察到,水罐落下后会掉在地上等一些具体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我启发学生:“怎样才能延长观...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如何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如何具体组织实施研究性学习,如何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已成为目前普通高中十分关注的问题。我在物理教学中,对一些物理实验作为学生的研究性课题进行改进,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思考,去探索,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超重与失重的实验改进新编高中物理教材中对超重和失重进行了专门的讲述,同时安排了一些小实验,来帮助学生对超重和失重现象有更多的感性认识。教学中发现,在这些小实验中,有些因为操作难度大,现象不明显。如用水罐演示水在超、失重状态下流出的情况的实验就属此类。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了研究性学习的一些方法,对该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在讲述牛顿第二定律时,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形成和特点作详细讲述,使学生理解实验的原理、目的。让学生回家后根据原理亲自动手做一做书上讲述的小实验,下次上课时交流体会。第二天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时间太短,现象很难观察到,水罐落下后会掉在地上等一些具体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我启发学生:“怎样才能延长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