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的和谐是指学校的一种协调、平衡、有序发展的状态,学校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师生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  相似文献   

2.
在高等学校中 ,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着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影响着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 ,因而协调好人际关系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高校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学校领导层之间的关系、教职工之间的关系、领导层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协调 ,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事关全局。首先 ,和谐、协调的人际关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条件。社会主义高校 ,都必须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  相似文献   

3.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表现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和谐观”。即和谐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和谐校园,主要是指学校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师生关系和谐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和谐校园是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统一,是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表现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和谐观”。即和谐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和谐校园。主要是指学校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师生关系和谐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和谐校园是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统一,是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蔺德文 《中国教师》2010,(Z1):249-250
<正>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学校,延伸到和谐校园,主要是指学校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和谐校园应包括和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和谐的校园文化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6.
和谐校园,是指学校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现实存在。这种“现实的存在”,要求校园内部各要素必须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协同并进的和谐状态。学校内部的和谐要素主要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学校发展与稳定的和谐;教学科研与质量管理的和谐;物质环境建设与精神环境建设的和谐等。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直接承担者,在和谐校园建设中,  相似文献   

7.
李万忠 《甘肃教育》2014,(15):17-17
正学校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学校和谐首先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一所学校如果人际关系和谐,大家能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那么这所学校就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战斗力的集体。反之,一所学校如果人际关系复杂、紧张,目标不一,人心不齐,搞内耗,闹不团结,其教育教学工作就很难顺利地开展。所以,协调人际关系是搞好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管理需要坚持尊重人、激励  相似文献   

8.
和谐校园构建,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其以高校为纽带,营造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促成高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高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有助于形成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也就是说,和谐校园源于协调和默契,表现为水乳交融的自然状态,营造的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协调的是各方面的利益。建设大学和谐校园,就是要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环境,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用和谐的氛围激发师生的创造活力,把学校建设成为…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校园的要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其主要表现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和谐、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过程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等。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为和谐校园?笔者认为和谐校园是以师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纽带的各教育要素全面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的相互协调运转,共同促进学生个性全面、自主发展,教师与学校共同整体优化的校园环境。构建和谐校园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一、营造氛围,致力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校园的人际关系主要指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等,这些人际关系时时刻刻影响着校园的每个人,影响着每个人的工作效率以及教育效果,而这些关系的变化,必然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情绪,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林国辉 《文教资料》2007,(12):170-171
如何认识“和谐发展”的内涵?和谐是万物相安,配合适当的协调。具体到学校的人和物,就是我们的学校和每一位教师都应有一种顺其自然的平和心态;一种合乎情理的人际关系;一种民主协调的管理机制;一种均衡稳定的发展状态;一种融合现代和传统的教育状况;一种发掘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潜能、创新精神的美好愿景。在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中,和谐发展是一种最优质  相似文献   

12.
金理昌 《宁夏教育》2008,(11):13-14
校园和谐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师生间关系的和谐、学校与社区间关系的和谐、教师与家庭间关系的和谐等等。因此建设和谐校园,应着力构建学校公平、公正、公开、民主的发展原则,营造依法治校和民主治校的氛围,营造安定有序的校园环境,营造学校和谐的工作氛围,营造诚信友爱的校园风气。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认为,由于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共同活动,因而,彼此间必然产生并建立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其中,人际关系就是生产关系、政治关系等的反映。人际关系表现为人们相互认识、沟通、联系、理解等的一种动态过程。学校是人际关系突出明显的地方。因此,校长只有掌握协调人际关系的方法,才能使校长与教师处于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从而利于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一般说来,校长和教师的人际关系多在校长自身用人、纳谏、奖惩、利益分配及生活等方面。那么,如何协调与教师的人际关系呢?1-校长要不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提高政策水平,努…  相似文献   

14.
陶庆林 《文教资料》2006,(7):173-174
和谐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和谐教育能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那如何才能构建和谐教育,怎样实施和谐教育呢?笔者认为:和谐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融。一、和谐教育应实现教育自身的和谐1.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离不开人,都是围绕着人进行的。学校必须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校内所有人得相互尊重。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互相尊重、宽容、理解、团结、协作。学校领导班子做到相互尊重才有凝聚力,有凝聚力才有战斗力。领导班子成员要尊重、信任每一位老师,…  相似文献   

15.
中职生人际关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目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目的 中职生人际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影响着他们心理素质的发展和人格社会化的过程.教师能否搞好班集体,为他们健康成长创设优良环境,关键在于协调学生人际关系的艺术.因此,调查研究中职学校的人际关系,对于改进中职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高素质的适应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实用性人才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学校是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辅人员组成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校园和谐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等。如何为“和谐校园”建设增添活力,拓宽途径,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是新时期高等学校工作亟待探讨的课题之一。一、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和谐校园是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理…  相似文献   

17.
李志刚 《辅导员》2010,(14):74-75,107
何谓和谐校园?它是一种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载体的各种要素的全面、良性互动、整体优化形成的育人氛围,是学校各子系统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产生的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下面我着重从人际关系、课堂和管理几个方面来阐释:  相似文献   

18.
俞军 《宁夏教育》2008,(11):15-16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学校,延伸到和谐校园,主要是指学校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它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文化氛围的和谐等等。师生在这种环境下,心情舒畅,真诚信任,相得益彰,教学相长,协调发展。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影响着社会的未来。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部分,是师生和谐发展的重要基地,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在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过程中,学校应该把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作为师生的理想与追求。  相似文献   

19.
学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校长要处理好八个关系. 构建和谐学校与依法治校的关系.和谐学校主要指校内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学校内部组织机构及部门之间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人际关系的和谐、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和谐.但是,和谐学校是建立在法制完备、秩序井然、公正公平基础之上的,和谐学校与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是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的,和谐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和谐,更不是不要管理、不要质量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黄东昱 《教书育人》2006,(11):22-24
学校是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辅人员组成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校园和谐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苯系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等。如何为“和谐校园”建设增添活力,拓宽途径,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是新时期高等学校工作亟待探讨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