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因素,也是事物显示旺盛生命力的根源。新闻报道中的“动”,既体现记者的思维是否活跃、敏捷,也反映记者观察分析事物的视角是否独特、是否具有穿透力,同时也反映新闻媒体是否能够牵动读者、链接杜会、影响受众,以及新闻报道、媒体版面是否群活、可读、吸引人、因此,各大新闻媒体在每年报道“两会”的激战中,追求“互动’理念,采用‘互动’、“联动”的方法,充分、全面地报道代表、委员和普通百姓对“两会”的意见和建议,生动、形象地展示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精神风貌。而今年“两会”报道中的“互动”,体…  相似文献   

2.
《新闻导刊》2006,(2):F0002-F0002
全国“两会”期间,我市组成强大宣传报道车容,共有70多名记者编辑参与报道。记者们不辞辛劳,围绕会议主题对重庆团和重庆的代表委员们作了大量宣传报道,把“两会”中发生的事件及时告诉群众。调动了全市人民富民兴渝,构建和谐重庆的积极性。记者们在“两会”报道中的表现受到市领导的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3.
《河北广播》2004,(3):18-20
每年的全国“两会”都成为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充分反映今年参加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和委员的精神风貌和参政议政情况,河北电台派出赵剑锋、焦新活两位记者赴北京报道“两会”。两位记者以勤奋敬业、精益求精的精神,充分发挥广播优势,在报道数量和报道质量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在十天的会议期间,共发回41篇报  相似文献   

4.
个人博客——记者的又一阵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历了互联网“博客元年”的2005年之后,博客(Blog或Weblog)已经成为广大网民所熟悉并拥有使用的一种新的网络形式。在国内新闻界,博客不仅作为一种记者表达个人思想的空间,而且成为了他们新闻报道的辅助性手段。今年“两会”报道中也掀起了记者个人博客热。其中央视部分记者“两会”期间在新浪和搜狐网开设个人博客。如王小丫的“小丫跑两会”、柴静的“柴静两会观察”、崔永元的“小崔会客”、马斌的“马斌读两会”和撒贝宁“小撒探会”等,同时凤凰卫视记者吴小莉、谢亚芳、闾丘露薇也在凤凰网开设了博客,并特别设立两会专题,其中吴小…  相似文献   

5.
王彩平  洪波 《新闻窗》2005,(2):33-33
2005年,中央电视台七个频道及央视国际网络进行“两会”报道,投入记者量、栏目量、现场直播量、新闻报道量、制播专题量等多个指标都较历次“两会”报道有较大突破。本文将对今年中央电视台的“两会”报道进行数字解读。  相似文献   

6.
三月,开“两会”、听“两会”、看“两会”、读“两会”,堪称这一时期是中国人政治文化生活的焦点。而三月,对于参与报道“两会”的记者来说,则是忙碌、兴奋而又有压力。  相似文献   

7.
以往在很多人的眼中,报社的记者是手拿采访机,身背照相机,而电视台的记者则是手拿麦克风,肩扛摄像机,不管何时,我们总能看到风里来雨里去的记者们尽其所能,身负可以迅速采集到信息的多种装备,在新闻事发现场忙碌着、奔走着……虽然我们已经拥有了各种超轻、超薄的数码装备,但很多记者依然离不了超薄的笔记本和超长的网线,在采访中仍多有不便。不过,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我们将会看到新华网、千龙网和人民网的记者手持轻巧手机,轻松“上阵”。一机在手的他们,现场就可以将采集到的音、视频及图片同步传输上网,实现“一站式”服务,让更多网民及时了解“两会”声音。  相似文献   

8.
“两会”年年开,如何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想方设法推陈出新做好“自选动作”,以读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报道“两会”,深圳商报作了积极的探索。在今年的深圳“两会”报道中,深圳商报继续按照深圳报业集团党组和党组书记、社长黄扬略对政务报道的改革要求,除按“规定动作”对“两会”进程作全面、及时、准确地跟踪报道之外,还花大力气做好“自选动作”,千方百计寻找符合商报特色的新闻角度、新闻线索、新闻素材,以独特的视角对“两会”新闻进行采掘、加工,把“两会”报道做精做深,使“自选动作”展现了新意,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9.
韦名 《新闻三昧》2003,(8):31-31
笔者曾几度参加省级“两会”报道,并多次受省人大、省政协表扬。下面,笔者就地方工人报如何参与“两会”报道谈几点体会。善于取舍。地方工人报,由于受人力和版面等的影响,在宣传力度和报道的数量上无疑与地方日报有很大差距。这就要求工人报记者要在众多的“两会”消息中有所取合,有所为有所不为。2000年《南方工报》的“两会”的人大报道只发稿6篇。这6篇报道没有一篇是会议消息,也没报道人代会开幕闭幕,只选择了国企改革、职工、  相似文献   

10.
2001年3月15日,举世瞩目的全国“两会”进人了最后一天。这也意味着历时半个月的浙江电视台2001年全国“两会”报道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但北京直播室的所有记者、编辑、技术人员仍不敢有任何松懈,憋足一口气准备最后冲刺。  相似文献   

11.
记者博客在"两会"报道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往年比较,今年的“两会”报道却有了明显的不同。那就在于记个人博客首次运用到“两会”报道之中。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2009年中国“两会”吸引了超过3000名海内外记者采访,每天向世界提供大量的新闻。各媒体或辟出大量版面,或腾出黄金时段,派出大批记者挖掘这一新闻富矿,以其吸引读者,占领“两会”报道的新闻制高点。笔者仔细翻阅了《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15种报纸,发现相较于往年,今年的“两会”专刊报道亮点频出:更强化报告解读、更注意民生报道、更注重话题报道;  相似文献   

13.
每年春天召开的全国“两会”,是全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对时事编辑而言,“两会”报道是每年工作的“重头戏”,如何在做好“常规动作”的同时,精挑“自选动作”,创新“两会”报道的模式,让版面更清新、大气,内容更精彩、可读呢?笔结合这几年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陈栋 《今传媒》2006,(4X):4-6
每年春天召开的“两会”都会让中国老百姓格外关注。在“两会”报道中,各路媒体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少媒体在“两会”报道中比较充分地展示出了自己的采编能力和创新实力。2006年全国“两会”的脚步声逐渐远去,但“两会”报道所呈现的诸多亮点却依然让人们记忆犹新。本刊编辑部本期推出《2006年全国‘两会’报道亮点分析报告》,包含关键词篇、定位篇,既是为了盘点和总结2006年全国“两会”报道的创新与特参,也是为了给以后的类似报道提供相关借鉴和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陈旭 《新闻导刊》2006,(1):12-13
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和市协政二届四次会议于1月11日先后开幕,分别于1月16日和1月15日闭幕。本次“两会”是“十一五”开局之年的“两会”,胜利完成了各项议程。《重庆晨报》对此次“两会”报道高度重视.编委会领导亲自抓策划、抓部署,组织了报道小组.从1月9日到17日,在要闻版面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报道。  相似文献   

16.
今年,《杭州日报》在派出记者报道全国“两会”时,与新华社浙江分社“联动合作”,使“两会”报道更具广度和深度,提升了影响力。前方记者与后方编辑通过网络在线谈版,确定主题, 与读者互动,使“两会”报道内容与杭州本地挂起钩来。后期“组合式”版块包装,吸引读者眼球,大大提高了新闻的传播效果。“联动合作”:报道机制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王墀  李科 《青年记者》2007,(6):14-15
“两会报道难,难于上青天。”很多同仁喜欢这样总结“两会”报道。难在哪里?难在突破,难在创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新闻“开战”尽显时代本色   从 3月 3号到 3月 15日,我国政协第九届四次会议,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召开,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各个新闻媒体在大会召开之前,早就拉开了新闻战势,准备随时捕捉人们期待的热点问题。大会开始,媒体的直播或再现,多角度地展示了两会的盛况,同时也充分显示新世纪的新闻特色。   “两会”是全球的热点,新闻媒体倍受青睐。截止 3月 1日,报名采访“两会”的记者就达 1680人,不仅境外记者有 360人,而且驻华使馆的新闻官基本加入了“两会”专访的行列。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新闻媒…  相似文献   

19.
“每逢大事看晚报”,“两会”是大事中的大事,《齐鲁晚报》对“两会”报道历来高度重视。今年“两会”更是提前精心策划,紧扣民生话题,做出了特色,做出了声势。具体说,《齐鲁晚报》的“两会”报道有以下特点和突破:[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全国“两会”,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观点荟集的盛会。代表、委员们聚首北京.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就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建言献策。报道好代表、委员们的观点,是媒体的责任,也是“两会”报道的一大重心。今年“两会”期间许多媒体的观点报道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值得我们总结和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