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目前高中招生的"双轨制"现状 "双轨制"原是指1997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并轨"招生以前的一种招生体制,即:既按国家统一计划招收"任务生",又按调节性计划招收委培生和自费生;两者一免费入学,一收费入学;一个严格按统一划定的分数线录取,一个可以降分录取.目前我国高校已经全面"并轨",禁止搞任何形式的"双轨制".值得注意的是,同样属于国家的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高级中等学校,其招生中的"双轨制"不但沿袭下来,而且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2.
中专学校的招生“并轨”改革,即将原来的公费招生计划、委培招生计划及自费招生计划合并成一种计划形式.录取时,按统一划定的分数线录取,取消了原来不同招生计划按不同控制分数线录取的方式.学生按统一标准交费入学;毕业后,一律进入人才市场,通过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并轨”后,中专学校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必须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3.
实行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并轨改革,统一招生计划,统一录取标准,学生缴费上学,是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90年代初期,普通中专招生计划形式就开始发生变化,由单一的“国家任务”变为国家任务和调节性计划两种形式,形成了招生计划的“双轨”制.这在当  相似文献   

4.
今年我省中专学校进行招生“并轨”改革,即把原来国家任务招生计划和委培招生计划合并成一种计划形式.录取学生时,将原来的不同控制分数线,统一划定为一道分数线进行录取,并严格按考生志愿投档.学生一律交费上学,上学时可享受奖学金,毕业生通过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被录用后由省计委发派遣证.  相似文献   

5.
信息动态     
信息动态逐步实行大学生缴费上学自主择业针对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所实行的国家任务计划与调节性计划(委托培养、自费生)并存而且收费及录取标准不统一的“双轨制”存在的弊端,国家教委最近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恢复高考1977年,我国重新恢复高考制度,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当年报考人数为570万,录取比率为1:29。实行保送生制度20世纪80年代初,高考开始实行“考试为主,保送为辅”的保送生制度。取消双轨制1993年起,高校招生不再施行双轨制。这一举措改变了大学生毕业时由国家安排工作的做法。启动“并轨”改革1994年,高校招生“并轨”改革启动。实行招生并轨1997年,高校统一实行招生并轨,全  相似文献   

7.
高校招生“并轨”之我见陈传德今年,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普通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问题提出了新的改革办法,并决定在37所高校试点。这一举措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关注的焦点是所谓“并轨”问题。即把目前普通高校招生实行的按国家任务计划与调节性计划(招收委托培养生...  相似文献   

8.
招生“并轨”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高玉广广西招生考试院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收费标准和录取标准,是实行与国家任务计划与调节性计划相适应的“双轨”制。这种“双轨”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曾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  相似文献   

9.
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部署,今年我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全部实行招生“并轨”改革,普通中专招生“并轨”将如何操作,“并轨”后的招生政策将有哪些变化,毕业生怎样就业,带着这些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自治区教委职教处的负责人。问:什么是普通中专招生“并轨”?这项改革主要有哪些内容?答:普通中专招生“并轨”就是把过去的指令性计划和调节计划(委培、自费)合并为一种国家招生计划,同时对招生录取办法、收费投入制度、毕业生就业制度以及转换办学机制等方面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这是一项综合性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  相似文献   

10.
《辽宁招生考试》2004,(8):F003-F003
大连商务职业学院是省属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学校,面向全国按照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录取普通高考、成人高考考生入学.独立颁发学历证书。同时.举办国家学历文凭考试教育和与国内外合作办学教育.免试招收各层次、各形式高等教育学生入学。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校招生“并轨”改革的管理学思考□彭汉庆高小清普通高校招生“并轨”改革,是在招生录取的“双轨制”即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时,在90年代中期推出的又一项招生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招生“并轨”改革,是高等教育综合性、系统性改革中的一项,包括高等学校招生、收...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实行招生“并轨”制度实行几年来,已经逐步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了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所谓招生“并轨”是招生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一个过渡阶段,是指把过去招生中国家计划的指令和调整方式转变成国家计划的单一形式;学生上学后实行统一交纳费用,由学生家长为学生的部分学习费用投资,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的非义务性;录取工作中不再实行收取一定费用降低一定录取分数线的办法;各级政府可以在学校设立奖、贷学金,各行业甚至单位可以设立与就业挂钩的专项奖学金和定向奖学金;“并轨”后招收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双轨制”始于80年代初期。当时为了挖掘部分高校的潜力,并缓解高校办学经费不足的矛盾,在部分高校实行了招收自费生的制度。即对一部分高考分数略低于录取分数线、家庭经济有支付能力的考生实行收费上学。1992年后,随着调节性招生计划的不断增加,委培生(实则多为真自费、假委培)、自费生迅速增加,到1994年,一些省份已经突破招生总数的50%,致使“公费生”和“自费生”的入学分数差越来越大。“双轨制”发展到鼎盛时期。应该说,“双轨制”是针对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高等教育由国家统包体制的一项改革,曾产生过积…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普通专科接本科教育入学考试是一种选拔性考试,是河北省内按国家招生计划招收入学的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应届专科(高职)毕业生通过参加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和当年招生计划择优录取。考生入学后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达到毕业条件者可获得普通高等学校专科起点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获得相应学位证书。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2014年,广西将对普通高考的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录取进行改革,对区内招收高职专业的民办高等学校试行注册入学,即在2014年普通高考统考录取结束后,视生源和高职高专计划完成情况,民办高等学校可以让未被录取的考生直接到该校注册入学。近日,2014年广西高职高专招生宣传暨示范性院校单独招生宣传"大篷车活动"启动,区内的28所高职高专院校参与了活动。记者了  相似文献   

16.
粤教新声     
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要严格执行“三限”政策:限人数、限钱数、限分数。——最近,教育部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公办高中严格执行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这一政策是2003年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重点工作之一。教育部规定,各地择校生的招生比例和最低录取分数线要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最高收费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要将择校生纳入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统一向社会公示招生比例、招生人数和收费标准,统一按分数择优录取,统一办理入学手续。严禁学校擅自扩大择校生招生比例、降低录取分数线、提高收费标准或在限定金额外收取其他有关择校的费用。  相似文献   

17.
谈高校招生“并轨”高玉清招生“并轨”,简单地说,就是指由过去的两种招生计划形式和与之相对应的两条录取分数线、两种收费标准,改为一种计划形式、一条录取分数线和一个收费标准,把原来的这种“双轨”制并为“单轨”制。“双轨”制招生制度,是我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校招生“并轨”、缴费上学,是指将原来招生时的国家指令性计划与调节性计划双轨制变为只有一种计划形式的单轨制,学生上学要缴纳部分的培养费。到1997年,全国大多数高校按新制度运作,2000年基本实现新旧体制转轨,这是普通高校招生、收费及就业制度改革的中心内容,也是高等教育加大改革力度的  相似文献   

19.
信息窗     
国家教委决定今年并轨学校先录取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头戏”——招生并轨改革目前已取得很大进展。据悉,全国现有的1050余所普通高校中,今年总共将有660多所高校实行并轨。国家教委最近规定,今年并轨校和未并轨校招生的录取工作将分别进行,并轨校先录取;未并轨校的委托培养和自费生招生计划一般只能在学校所在省(区、市)招  相似文献   

20.
普通中专校招生并轨改革,准确地说,是关于普通中专校招生制度、收费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这项系统性整体改革中的招生阶段改革,即在招生过程中,实行单一的招生计划形式,不再有国家任务计划和调节性计划之分,录取亦实行同一分数线。招生阶段的改革,必然会推动和加快收费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随着我省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中专招生调节性计划比例的不断提高,普通中专校招生并轨改革已指日可待。 一、中专校招生并轨改革势在必行 1.并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中专招生制度提出的必然要求 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个明显不同点在于资源配置上不再实行国家指令性计划,而是要实行指导性计划。作为普通中专校毕业生这一人才资源,当然也要打破政府统包统分的传统就业模式,实行在国家人力配置政策指导下的自主择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社会用人单位的自主权,避免中等智力人才的浪费。同时我们还应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