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家校通”的核心功能是给学校(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供有效、便利、及时的交流沟通服务。它既是教师联络家长的便捷通讯方式,也是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与教师沟通的重要工具。“家校通”使用方式手机短信家长通过手机短信接收学校老师发布的学生成绩、作业、在校表现等,灵活方便;家长也可以直接通过手机给老师留言,留言内容会自动显示在班主任专区中。互联网教师通过互联网专用帐号进入相应专区,可以实现发送短信给家长,查阅家长的反馈,从而进一步交流;家长也可以凭互联网专用帐号进入家长专区,查阅老师发布的信息记录,给老师留言。此…  相似文献   

2.
“家校通”系统介绍“家校通”的核心功能是给学校(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供有效、便利、及时的交流沟通服务。它既是教师联络家长的便捷通讯方式,也是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与教师沟通的重要工具。“家校通”使用方式手机短信家长通过手机短信接收学校老师发布的学生成绩、作业、在校表现等,灵活方便;家长也可以直接通过手机给老师留言,留言内容会自动显示在班主任专区中。互联网老师通过互联网专用帐号进入相应专区,可以实现发送短信给家长,查阅家长的反馈,从而进一步交流;家长也可以凭互联网专用账号进入家长专区,查阅老师发布的信息纪…  相似文献   

3.
研究证明,家长的适度介入可以帮助孩子顺利地完成家庭作业,甚至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对孩子家庭作业活动的介入包括积极支持、过程监督、适度帮助、家校沟通等。积极支持主要包括帮助安排有规律的家庭作业时间,选择家庭作业场所,排除可能的干扰,提供完成家庭作业所必需的材料,以身示范等;过程监督是指了解学校家庭作业政策,验收完成的家庭作业,控制娱乐时间;适度帮助主要是指培养孩子做家庭作业的条理性,适当地与孩子交流沟通,及时表扬孩子;而家校沟通则指给学校提供相关信息以及与学校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4.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懂得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班主任要认真倾听家长的看法,站在家长的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去体谅理解家长。班主任在接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时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班主任也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用自己的真心和爱心对待学生,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班主任要善于搭建这座沟通的平台,用自己的真心和爱心对待学生,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它便是一座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桥了!  相似文献   

5.
何瑛 《教书育人》2012,(34):14-15
如何在孩子、学校、家长三者之间搭建好平台,让孩子爱学,学得有效;让教师愿教,教得轻松;让家长会管,管得有用。一本家校联系本,它每天穿梭于学生、教师、家长之间,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家长的一些意见与要求,孩子可以及时了解老师、家长交流的话题,勉励自我,增强自省。用好它,一定是能起"一箭数雕"之功用。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个人的不懈努力,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育,当然也离不开家长们的重视和关心。要在孩子、学校、家长三者之间搭建好平台,让孩子爱学,  相似文献   

6.
正亲子活动作为一个新型的家园沟通平台,给了孩子一个在家长、老师面前表现自我,施展个人才艺的机会;给了家长更加了解、贴近自己的孩子的机会;给了老师得到更多与家长充分交流与沟通的机会。如今家长文化素质相对提高,他们懂得配合幼儿园的活动,但是往往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活动,而对于活动的内容以及如  相似文献   

7.
家长开放日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指幼儿园定期或者不定期地邀请家长来园参观教育活动。家长通过活动可以深入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掌握子女的发展水平状况,知道教师的教育方法。教师通过活动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并与家长及时沟通,获得有效信息,有利于促进其业务能力的提高。细致阐述了开展此类活动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胡灵 《幼儿教育》2004,(2):40-41
BBS是时下非常流行的一种交流方式,公司职员、游戏爱好、居住在同一个小区的业主等,都可以通过BBS进行交流,BBS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人们交流的平台和一种不可或缺的沟通手段。那么,幼儿园是否也可以尝试使用BBS为家庭和幼儿园、家庭和家庭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进而  相似文献   

9.
张岩岩 《辅导员》2013,(16):36-37
<正>家庭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人格健康发展的第一道防线,但是随着网络社交日益深入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家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使青少年人格健康发展,在网络时代,家长必须从及时有效沟通、正确引导、提高自身网络技术等方面引导子女合理、健康使用网络,趋利避害,让互联网成为青少年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好帮手。一、及时有效的沟通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应得到家长们的重视,要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从而避免因沟通不慎,给青少年带来身心伤害。(一)学会倾听,让孩子的情感得以宣泄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方式过于单一,说教式、灌输式大行其道。常见一些家长在与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育、凝聚合力,搭建农村学校行之有效的家校沟通平台,充分利用微信新媒体信息发布便捷、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可即时沟通、交流形式丰富多样等优势,有效突破了学生受教育时间和空间受限的瓶颈,便捷了家校交流,凝聚了教育合力,共促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用心来沟通的。沟通是一种教育方式,沟通不仅可以作为朋友和孩子聊天、走进孩子世界的工具。笔者谈谈自己及时有效地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的经历以及经验,传递作为教育者的关爱之心。  相似文献   

12.
正自从学校开通家校路路通以后,我与家长的沟通更加密切了。学生在学校取得了进步或是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一个短信,家长就能及时获知。尤其是,通过短信发布作业信息,可以使家长了然心中,更好地配合学校教学,我们也不必再担心孩子因为贪玩而"谎报军情"。然而,世上没有一件东西是十全十美的,最近就因为这信息惹了一点麻烦。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中学数学教师Kathy Hawes指出,教师应与家长一起工作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及时与家长沟通,将孩子在学校出现的问题及时告诉家长;用善意的态度对待学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问题或状态;从家长的谈话中准确掌握学生的各种信息;从学生的现状出发,与家长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不与家长重复谈同一个问题,提高沟通的效率;将所谈内容作为信息保存下来;在自己无力解决问题时请领导帮助解决;对学生做错了事要坦诚道歉;用赏识的态度积极评价学生.  相似文献   

14.
在飞速发展的电子信息时代,我们利用网络这一快速便捷的载体,搭建了一个家园沟通的新平台——校友录。一、校友录的诞生创建班级校友录的点子是一位家长在一次家长会上提出的。当时每位家长都在为如何加强家园沟通出谋划策。家长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如:家长工作非常忙,很少有机会与教师面对面沟通,了解孩子的近况;孩子的生活起居大多由祖辈代劳,相当一部分家长只在周末才与孩子见面,他们迫切想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家长会虽然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沟通平台,可是留给家长和教师个别交流的时间相对较少。随后,有位家长提议说:“我们可以在chinaren上…  相似文献   

15.
正幼儿园的老师建立了班级家长群,便于传递信息、发布通告,便于彼此沟通,这当然是件很好的事,是科技时代移动互联网产品为我们带来的便利。然而,同侪压力也在家长群中悄悄滋生、蔓延。入园后,班上的老师就会给家长们拉个群。有什么消息、通知,直接在群里发布,最近微信还新增了"@所有人"的功能,更便于每位家长都能及时接收到重要信息;有什么问题,在群内探讨;还有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尤其是照片、视频都能随时发出。对比从前只能从接送时与老师的寥寥对话、孩子的只言片语来了解些许情况,如今,信息的流动变得实时、快速,当然是好事。家长与老师、家长们之间的交流,也因此变得更加密切了。  相似文献   

16.
常听到老师说,家长很难沟通,家长也时常责怪老师不能及时向他们反映孩子在校情况.如果只是彼此抱怨对方,而未思考如何谋求沟通之道,双方就很难搭起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正一、家园联系,发挥幼小衔接学习环境作用的途径1.网络沟通利用上海学前教育网建立班级主页论坛和QQ群、微信、飞信,为家长、教师间的互动沟通和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发布幼小衔接环境创设中家长需要配合的工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有意识地从规则、交往、责任等方面观察、引导孩子。同时指出家长在幼小衔接环境创设中的不足之处。如有个别幼儿布置的任务一直  相似文献   

18.
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离不开家长的关心与支持,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离不开家长的监督和指导。教师和家长的有效沟通,可以互通孩子的真实情况,及时了解孩子优缺点,全面掌握孩子的真实需求,让家长真正成为教师教育活动的合作者,从而实现家校共同促进孩子的心身健康发展,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目标。怎样实现与家长的有效沟通,有以下几点感受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9.
美国幼教机构重视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与沟通,尤为注重个别沟通。他们认为,教师与家长在接送孩子时的短暂交谈,是一种最简便、最常用的沟通方式。它可以及时地互通信息,使家长和教师得知近日乃至当天孩子在园、在家情况。教师和家长“约谈”也是沟通最...  相似文献   

20.
杨丽莉 《考试周刊》2015,(26):163-164
作者利用家长学校这一平台,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采用转变看法、有效沟通、参与活动、丰富内容等多种方法,搭建了一座家园互通的桥梁,让家长、老师、孩子彼此相互信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