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人在解读《庖丁解牛》中“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一句时,对“技经肯綮”的理解,往往多依俞樾的说法,认为上古时“技”、“枝”通用,而解其为“枝脉”;“经”解为“经络”,认为“经络相连之处,亦必有碍于游刃”。由于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也从此说,因此现在所有的大中学语文教材在选此文时无一例外的也采用了这种说法,故使这种解释根深蒂固,影响极为广泛。但我以为,这种解释是不合理的,至少是不准确的。那么,“技经肯綮”到底如何解释才合理呢?比较妥善的说法是,“技经”和“肯綮”实际上应该是互文。“技”采俞氏之…  相似文献   

2.
成语“义无反顾”中的“反”应写作“反”还是“返”? 在现在通行的词典中有两种写法: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四角号码新词典》写作“返”;而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词典》、《汉语成语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词语分册》、《汉语小辞典》等都写作“反”。 究竟是“反”还是“返”?  相似文献   

3.
李冲 《现代语文》2004,(10):44-44
《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苏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第七课)课文后练习题引述了《世说新语》中谢安跟他的侄子谢朗、侄女谢道韫讨论“雪喻”问题的故事。教材给谢朗的“撒盐空中差可拟”一句中的“差”字加了注:“chà,大约,稍微”。笔者以为释义可取,注音有误。此句中的“差”让人很自然地想到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的“差可”、“差强人意”等词语,这些词语中的“差”读“chā”,不读“chà”,有《现代汉语词典》为证。《现代汉语词典》中,“差chā”的第三个义项及例证为:“(书)稍微;较;尚:天气~暖”。“差可”、“差强人意”等词语就列在“差…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这“遣词”和“造句”这两个词的释义为,遣词:(说话、写文章)运用词语;造句:把词组成句子.那么,在这个短语中,“遣词”的意思应为:正确恰当地运用词语,即为词语找到正确位置或在某一位置正确选择词语;“造句”的意思应为:把词组织成通顺的句子.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重视积累 重视语言积累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  相似文献   

5.
“可怜”在现代汉语中是经常使用的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其义项仅有三条:①值得怜悯。  相似文献   

6.
王庭宏老师就拙作《经常被误用的成语》提出了异议,王老师认为“空穴来风”“美轮美奂”两词的词义已发生了变化,并援引《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吕叔湘主编)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李行健主编)为证。这两部词典正如王老师所说,对这两个词作了新的解释。在这里笔者首先要说明的是,对这两个词语的不同解释并非完全如王老师说的那样属于“新旧版词典”之间的差异,而是不同词典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新版”)对一些词语的释义作了改动,其中有几个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应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启用新旧版《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个词语的解释都是“开始使用”,但是新版词典将举例中的“启用新秀”换  相似文献   

8.
《语文月刊》2014年第10期刊登的文章《<鸿门宴>中项羽反应为何如此反常》,其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善长出奇计的范增,能力早已得到证明。"笔者觉得这个句子里的词语"善长"是用错了,这里应该使用"擅长",或者使用"善于",或者就使用一个"善"字。查《汉语大字典》《辞源》《现代汉语词典》都不见收有"善长"这个词语。《汉语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都收录了"擅长"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在某些方面有特  相似文献   

9.
在带领高三学生进行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的时候,笔者遇到了这样一道试题:与会的很多国家的领导人认为,严厉打击国际恐怖活动无可厚非,但草木皆兵,随意扩大战争范围,则__轻率。试题要求在“有失”与“失之之间选择正确的一项。虽然这两个词是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但到底选择哪一项才准确无误,一时笔者还未敢轻易作出判断。于是,去查词典。这一查不打紧,除了限于条件,煌煌几十卷的《汉语大词典》法找到以外,其他几乎所有能找到的有影响的词典,诸如《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新华词典》《辞海》《辞源》等等都查了发现它们竟然都没有…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必修本)《〈孟子〉简介》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虽在王公大人面前,也敢于抵掌而谈。”笔者认为,句中“抵掌而谈”一词使用欠妥,应改为“扺掌而谈”。《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6月第5版中对于“扺掌”的解释是“击掌(表示高兴)”,并例举了“扺掌而谈”一词,而且还在后面作了强调说明:“‘扺’不作‘抵’,也不念dǐ。”由此可知,原句中使用“抵掌而谈”是不够恰当的。为了进一步弄清这个问题,笔者又查阅了一些较有权威性的资料。《说文解字》中说:“扺,侧击也。”《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对“抵…  相似文献   

11.
在汉语教学中,无论是《基础汉语》(简称《基汉》),还是《汉语精读》(简称《精读》)、《汉语阅读》(简称《阅读》)和《汉语文选》(简称《文选》)课,老师备课,学生预习课文、做练习、做作业时,都离不开《现代汉语词典》(简称《词典》)。《词典》是汉语教学中为生字注音、解释词语、举例造句的重要依据,被一致认为是一部注音准确、释义精当、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查检方便、有较高价值的词典。然而笔者在多年的使用过程中,也发现《词典》存在某些不足之处。本文就此将通过一些在教学中所碰到的实例加以说明,以求引起同仁的重…  相似文献   

12.
【考点说明】“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部分 ,从1998年以来的五年间 ,除2001年是两题外 ,其他年份都是3题。其中成语的使用、易混词语辨析是年年考 ,其他内容则是穿插其间。就2002年高考题而言 ,出现了词语解释题目 ,让一般人想不到 ,因为这种题型高考中好多年没出现了。要做好这部分的题目 ,重要的是掌握一定数量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这就需要我们平常善于查词典 ,读书时还应该对相关词语的语境仔细体味 ,以补词典说明之不足。2002年高考考了成语“有口皆碑” ,《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说 :比喻人人称赞。实际上我们平…  相似文献   

13.
聂琪老师在《语文知识》2004年7期《高中语文教材指瑕》一文中指出:“《胡同文化》一文最后有一短语‘怅望低徊’,‘望’当为‘惘’字之误。”笔者认为这种说法过于武断。“怅惘”意为“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现代汉语词典》)“怅望”意为“怅然凝望、怀想”,使用频率不是太高,一般词典没有收录。但这个词在文学作品中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感《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言语交流中指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等的反映”。笔者就七至九年级语文实验教材的使用中培养语感的做法简介于下,以此抛砖引玉。一、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培养学生语感  相似文献   

15.
“出乎意料”与“意料之外”是两个常用词语,意思一样,都是指超出了人们的估计。先看其中的“意料”一词。《汉语大词典》释“意料”为“事先对情况、结果的估计”;《新华词典》释其为“事先的估计”,并例以“出人意料”;《现代汉语词典》释其为“事先对情况、结果等的估计”,例子有:意料之中/乎意料/料不到的事。可以看出,三部词典对出意“意料”的释义是一致的,都是一种事先的估计。从所附的例证看,“意料”一词的基本用法有二:一是可以相对独立地使用,如“不可意料”、“意料不到”;二是与其他词语结合成固定的词组使用,如“出乎意料”“…  相似文献   

16.
高中教材第五册《杜甫律诗五首·客至》中的注释:[肯]正、恰(P146页),笔者认为此注释不妥,理由如下:一、从“肯”字的意义上看《辞海》中有下列解释:①贴附在骨上的肉。如肯綮。②许可。如首肯。③愿意;不拒绝。如惠然肯来。“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现代汉语词典》有下列解释:①表示同意:我劝说了半天,他才肯了。②表示主观上乐意;表示接受要求;肯虚心接受意见:我请他来,他怎么也不肯来。③{方}表示时常或易于:这几天肯下雨。由此可见,“肯”无“正、恰”之义。二、从语…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词汇”?词,就是词语,汇,就是总汇、总和,词汇就是词语的总汇。“汉语词汇”、“英语词汇”是指一种语言的词语总和,“鲁迅的词汇”“《雷雨》的词汇”是指一个人、一部作品所使用的词语的总和。《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一个语言学习者,特别是第二语言习得者来说,词典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书。但学习者究竟应使用什么样的词典,一直以来是一个被大部分学习者忽视的问题。笔者认为英语习得者应尽可能早地、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词典,因为英语词典有词义解释准确、释义词语简单实用、句子例证更丰富和其他众多优点。在谈这个前,有必要了解词典及其功能。一、词典及其功能《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对词典一词的解释是“收集词汇加以解释供人检查参考的工具书”和“工具书的一种。汇集单字,按某种查字方法编排,并一一注明其读音、意义和用法。”从这两个解释中不…  相似文献   

19.
鲁迅《自嘲》诗中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根据传统的解释,一般都认为“千夫”指的是敌人。这种解释值得商榷。据《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夫所指,无病而死”。这里的“千夫”是指众人;指,是指责之意。亦作“千夫所指”。《现代汉语词典》:“千夫,指众多的人”,例句也有“千夫所指”。《汉语辞典》:“‘千’通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进行,“鸟巢“、“水立方”、“福娃”等专有名词已经成为人们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其实,每年社会中都会产生许多新词。而今年恰好是奥运年,使得有关北京奥运会的词语成为使用最多的词语。”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科研处副处长白长茂介绍说,最近10来年国家语委每年都会编制一部《新词语词典》,收录当年最热门的词语。白长茂预计,按照目前的情况,很多奥运词语都将被收入《新词语词典》。“但奥运词语要进入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还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和科学的评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