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伦公式即三角形面积公式:S△=√s(s-a)(s-b)(s-c),其中s=1/2(a+b+c),a,b,c是三角形三个边的长,这个公式远在古希腊阿基米德就知道,后由希腊人海伦(Heron)(生于公元前125年)在他的著作《测量术》(metrica)一书的“度量表”章中首先证明了这一公式,还举了求边为13,14,15之三角形面积一例。  相似文献   

2.
海伦公式,即三角形面积公式:S△=√s(s-a)(s-b)(s-c),其中s=1/2(a+b+c),a、b、c是三角形三个边的长.远在古希腊时的阿基米德就知道这个公式,后来由希腊人海伦(Heron)(生于公元前125年)在他的著作《测量术》(metrica)一书的“度量表”一章中首先证明了这一公式,还举了求边长13、14、15之三角形面积一例.  相似文献   

3.
<正>在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的解三角形中,提到海伦公式,S=[p(p-a)(p-b)(p-c)](1/2),其中p=1/[2(a+b+c)].利用它可以解决已知三角形三边直接求其面积的问题这个公式最早出现在海伦的著作《测地术》中,并在海伦的著作《测量仪器》和《度量术》中给出证明(据说这个问题最早是由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解决).此公式结构简单、形式漂亮、便于记忆,堪称数学中的经典公  相似文献   

4.
初中代数课本第四册,P_(166),17题:“三角形面积公式:S_△=(s(s-a)(s-b)(s-c))~(1/2)其中s=1/2(a+b+c),a,b,c是三角形三边的长,”这个“公式”远在古希腊阿基米德就知道,后由希腊人海伦(Hero)(生于公元前125年)在他的著作“Merprka”一书的“度量表”章中首先证明了这一公式,还举了求边为13,14,15之三角形面积一例。在与世隔绝的中国南宋时期(约公元1247年),数学家秦九韶,在他的《数学九章》中曾独创地讨论到它,名为“三斜求积”,大斜、中斜、小科分别表示三角形三边,求面积。把他的结论用现代算式表示是: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的数学发展到亚历山大里亚时期,数学的应用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突出的一点就是三角术的发展.三角术的发展是由于人们建立定量的天文学,以便用来预报天体的运行路线和位置以帮助报时,计算日历,航海和研究地理而产生的.在解三角形的问题中,其中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是如何由三角形的三边a、b、c直接求出三角形的面积.据说这个问题最早是由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解决的,他得到了公式S=p(p-a)(p-b)(p-c)姨,这里p=12(a+b+c).但现在人们常常以古希腊的数学家海伦(Heron)命名这个公式,称此公式为海伦公式,因为这个公式最早出现在海伦的著作《…  相似文献   

6.
大家知道,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a、b、c,应用海伦公式: S=(P(P-a)(P-b)(P-c))~(1/2) (Ⅰ) 其中P=1/2(a+b+c),就可以求出它的面积S。本文的目的,是试想把海伦公式的“构造”推广到四边形中去。换句话说,就是探讨在什  相似文献   

7.
人们熟知的三角形面积与三边的关系,即现存的海伦公式 :Δ=√s(s-a)(s-b)(s-c) 其中s=(1)/(2)(a+b+c),a,b,c为三角形边长,Δ表示三角形面积,是希腊数学家海伦提出的,又据阿拉伯数学家比鲁尼称,该公式源于阿基米德,这个考证也得到了公认.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习惯地叫该公式为海伦公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三角形面积的海伦-秦九韶公式S=(√p(p-a)(p-b)(p-c))(a,b,c为△ABC的三边长,p为半周长,p=a+b+c/2)推广到四边形中,并给出其应用.  相似文献   

9.
由三角形三边表示面积公式S=(p(p-a)(p-b)(p-c))~1/2(1),其中a,b,c是三角形三边的长,p=1/2(a+b+c),并记S为面积。 (1)式就是著名的秦九韶——海伦公式。我国宋秦九韶编撰的《数书九章》一书的卷五中曾载过“三斜求积”,它就是根据三角形三边求三角形的面积的问题。本文曰:“问有沙田一段,有三斜,其小斜一十三里,中斜一十四里,大斜一十五里,里法三百步,欲知为田几何”答曰:“面积二百一十五顷”如图1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 ,每个数学分支的形成 ,都有其深刻的数学背景 ,每个数学结论的给出 ,都有其坚实的数学依据 ,数学公式的产生当然也不例外 .海伦 (Heron)公式公元 1世纪 ,希腊数学家海伦在其所著《度量论》一书中给出一个用三角形三边表达三角形面积的著名公式———海伦公式 :若a、b、c为三角形三边长 ,则该三角形面积为S =p(p-a) (p -b) (p -c) .这里 ,p=12 (a +b +c)表示三角形半周长 .这个公式简洁、对称 ,极具美感 ,深深揭示数学之美、数学之妙[1] .据称《度量论》一书曾一度失传 ,直至1 896年舍内 (R .Sch ne)在土耳其发现了它的手抄本后 ,…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数学必修⑤第一章阅读与思考栏目中,教材介绍了海伦公式[Heron's Formula]:边长分别为a,b,c的三角形的面积:S=√p(p-a)(p-b)(p-c),其中p=1/2(a b c),称为半周长.  相似文献   

12.
周奕生 《中学生电脑》2006,(10):I0013-I0014
设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记三角形的半周长为p,即p=12(a b c),△ABC的面积为S,则由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S=p(p-c)=(p-a)(p-b).(*)公式(*)成立的理由是:S=21ab=41×([a b)2-(a2 b2)]=41[a b)2-c2]=14(a b c)(a b-c)=41×2p×2(p-c)=p(p-c);另一方面,由海伦公式S=#p(p-a)(p-b)(p-c)得S2=(p-a)(p-b)(p-c)=S(p-a)(p-b),故S=(p-a)(p-b).公式(*)结构和谐优美,简单易记,与海伦公式相比较体现了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在解直角三角形有关问题时,运用公式(*)别具一格,富有情趣。例1已知直角三角形…  相似文献   

13.
“面积法”解题的基本思想是: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同一图形的面积,从而得到一个等式——“面积方程”,再对该方程进行整理和变换,以获得所需要的结果.为了能够列出各种图形的面积方程,就应熟悉面积的计算方法,而平面几何中的许多图形,都可以分割为若干个三角形.计算三角形面积最常用、最基本的公式有:①S△=12aha=21bhb=21chc;②S△=12ab sinC=12bc sinA=21ac sinB;③S△="s(s-a)(s-b)(s-c).(海伦公式)其他形式的面积公式均可由以上三个公式推导而来,公式中字母约定:a、b、c表示△ABC的三边,ha、hb、hc表示三边所对应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半…  相似文献   

14.
Goldner不等式是指:∑a4≥16S2.经过探讨,笔者现给出它的加强式:定理224216(Rr?1)S≤∑a≤16(2Rr2?1)S,其中a,b,c表示△ABC的三边长,P为半周长,S为面积,R为外接圆半径,r为内切圆半径,∑表示循环和.为证明此不等式,先看下面的两个引理:引理1∑a4=2(a2b2+b2c2+c2a2)?16S2.证明由海伦公式得S=p(p?a)(p?b)(p?c)得p(p?a)(p?b)(p?c)=S2.∵p(p?a)(p?b)(p?c)=(a+b+c)(b+c?a)(c+a?b)(a+b?c)/16=[(b+c)+a]?[(b+c)?a]?[a?(b?c)]?[a+(b?c)]/16=[(b+c)2?a2]?[a2?(b?c)2]/16=[2b c+(b2+c2?a2)]?[2bc?(b2+c2?a2)]/16=[4b2c2?(b2+c2?a2)2]/16=(2a2b2+2…  相似文献   

15.
初中数学中所涉及的三角形面积求法很多,灵活地运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列举几例供读者参考.方法1:我国古代数学家秦九韶在《算术九章》中记述了"三斜求积术",即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求它的面积,用现代式子表示即为:S=(?)(其中a,b,c为三角形的三边长,c为最长边,S为面积.)而另一个文明古国古希腊也有求三角形面积的海伦公式:S=(?)(其中p=(a+b+c)/2.)  相似文献   

16.
在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或利用三角形的面积来计算其它图形的面积时,我们常常运用下列公式:S=(1/2)a·h_a;S=(1/2)absinC;S=(s(s-a)(s-b)(s-c))~(1/2);S=(abc)/4R.其中,a、b、c 是三角形的边,h_a 是边 a 上的高,s=(1/2)(a+b+c),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然而,在平面几何的证题中,如遇到有关线段(或  相似文献   

17.
海伦三角形     
已知△ABC的三边长a=13,b=14,c=15,由海伦公式可以求得△ABC的面积S=84.这种三边长为连续整数,面积也是整数的三角形叫做"海伦三角形". 除上述三角形外,三边长a=3,b=4,C=5的三角形也是海伦三角形(面积为整数6). 要想再找出几个海伦三角形,这可能很困难.要找  相似文献   

18.
<正>一、题目再现高中数学人教版B版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习题1-1B组第10题:设ABC的面积为S,求证:S=(p(p-a)(p-b)(p-c))(1/2),其中2p=a+b+c.这就是海伦公式,下面给出3种证明的方法.二、证明方法证法1(三角法)  相似文献   

19.
三角形中半角公式的应用在△ABC中,我们有:sinA/2=((s+b)(s-c)/bc)~(1/2),cosA/2=(s(s-a)/bc)~(1/2),…等等。(2s=a+b+c)这一组公式(“半角公式”)的证明不难(略),它们在斜三角形方面的应用较广,举例如下。 [例1] 在△ABC中,a、b、c成等差数列,求证:ctgA/2 ctgC/2=3。  相似文献   

20.
△ABC的内切圆、外接圆半径分别为r,R,大家知道有著名的Euler公式:R≥2r. 上述公式证明方法有多种,本文将给出△ABC中内切圆代换下的证明. 为此,我们先给出有关内切圆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这些在不等式证明中时是极其有用的. 如图1,设a=x+y,b=y+z,c =z + x,△ABC的内切圆、外接圆半径分别为r,R,面积为S,半周长p=a+b+c/2=x+y+z,由海伦公式知S=√p(p-a)(p-b)(p-c) =√xyz(x+y+z),注意到S=pr=a+b+c/2 r,故r=S/P=√xyz/x+y+z,而S=1/2absinC=abc/4R,故R=abc/4S=(x+y)(y+z)(z+x)/4√xyz(x+y+z),故=R/2r=(x+y)(y+z)(z+x)/8xyz≥8xyz/8xyz=1,故R≥2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