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通锵先生在《语言论》中将"向心"和"离心"作为汉语构辞的两大基本原则,两者与汉语社团"比类取象"和"援物比类"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反映了汉语"类"与"象"两种基本结构的内在联系。"向心性"原则以"声"为核心,"离心性"原则以"形"为核心。在汉语语义结构中,"向心性"和"离心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形声字、叠音字、联绵字、双音辞、四字格的语义构成中。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语素教学法"为理论基础,以《实用中医汉语》系列教材为样本,选取其中的中医汉语词汇作为研究对象。对教材中310个中医汉语词汇进行分析和选定。从语义教学、语法教学、文化教学三方面来探讨语素教学法在中医汉语词汇教学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反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现象,由辞面和辞里两部分构成.长期以来,反语都被视为"辞面和辞里之间语义倒置",辞里是言者所表达的真实含义,辞面只是一种形式,是为辞里服务的.本文从语言事实出发,分析了辞面和辞里关系的多样性及辞面的"复现"、"缓和语气"的作用,指出了传统理论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一词多义是汉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汉语单音形容词"深"为主要研究对象,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分析"深"的语义内涵、"深"语义衍生扩展的路径,并根据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东南亚学生使用"深"各义项的情况,探究对外汉语多义词教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汉语"穿"字的语义分析为例可证明从语言的形式和功能界面研究角度出发,用语义理论的新发展指导,以构式为单位开展词汇语义研究,并将认知和文化因素引入词汇表征,可以得到较为完善的从语义到句法使用层次的汉语词汇语义表征网络.  相似文献   

6.
"发"字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以下简称《HSK》)中是甲级动词,其常用度很高。本文结合《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和《倒序现代汉语词典》中"发"字组成的所有复辞,在《HSK》中筛选出留学生常用的28个,重点分析探讨"字本位"理论复辞构辞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1):35-36
认知语言学是一种新的语言研究方法,它以非客观现实主义为哲学基础,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言。框架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两大语义学之一,本文从框架理论角度,对汉语中的多义词"意思"在不同句子中语义的选择的认知过程进行阐释,以加深读者对"意思"语义在不同语境中的理解,并能够在框架理论的指导下灵活准确地理解更多的汉语多义词。  相似文献   

8.
汉语语义构辞法“1个字(辞)类=1个义象x1个义类“的格局中,义类是核心位,义象是关联位.汉语动补结构的“补“正处在义类位置上,所以是语义重心.而这也反映出汉语重“效果“轻“动作“的作格语言类型倾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语义语法为理论基础,通过对现代汉语中该词语使用情况的考察,明确该词语使用中出现的语义增值情况,力求明晰"书卷气"这一词语的语义特征并厘清它与其他常现近义词的关系。通过对该词语义特征的精确提取,从而对词典编纂、写作规范及对外汉语教学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汉语声调不仅仅具有区别语义的作用,对于外国人来说,它也是学好标准汉语的基础,本文以在俄罗斯讲授汉语声调为例,讲解笔者是如何进行阳平、上声以及轻声的声调教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