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价格较为昂贵的现状,我们用一个驱动电源同时驱动若干个激光二极管,并使其各自能够独立工作,再通过光纤合束器将这若干束激光耦合输出,从而得到较大的功率和性价比,特别是对大功率激光二极管更能显著地提高性价比。文章分析了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要求。提出了对单个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源的基本要求。并根据对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源的基本要求,结合系统指标的要求,确定驱动电源的主体电路结构,对部分电路作了分析。从实现电流精度角度考虑,设计并实现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控制系统及外围电路。从半导体激光器损坏机理角度考虑,设计并实现高效、可靠的保护电路及抗干扰电路。  相似文献   

2.
根据等离子体活化装置对电源的要求,利用新型功率器件IGBT设计了一种高频高压大功率脉冲电源,并对IGBT的驱动调制电路、保护电路以及电路频率范围的拓宽和功率提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该电源在功率输出、频率范围、波形等方面均能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讨论一款基于SiGe BiCMOS工艺工作速率为10 Gb/s激光驱动芯片的设计.该激光驱动芯片包括输入缓冲、驱动放大电路和输出级电路3个部分.输入缓冲、驱动放大电路采用电流模电路,满足高速数据传输和放大的能力.输出级电路结构采用新型的MOS-HBT共源共栅结构可以降低米勒效应减小输入电容,从而使激光驱动芯片工作在10 Gb/s时也能达到良好的性能.主电路电源电压为3.3 V,输出级电路供电电压为5.5 V,确保激光器有足够的电压摆幅.芯片总面积(包括焊盘)为600μm×800μm,,测试表明当输入10 Gb/s的非归零随机码,输出级电源电压为5.5 V时,电路总功耗为660 mw,在50 Ω负载上可以提供3 V的驱动电压(相应的驱动电流为60mA).测试眼图清晰,可以很好地满足SDH STM64/SONNET OC192和10 Gb/s以太网的模板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件及其驱动技术的发展,分析了TFT-LCD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与电源设计,介绍了一种用于六位数字屏的全新TFT-LCD驱动电路,并对头盔显示器液晶显示及驱动电路设计方法加以详细讨论,软件编程调试与电路实验,取得了好的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直流斩波电源总体设计方案,首先介绍了Buck型降压斩波直流斩波电源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对直流源,控制电路,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的设计,完成了对整个直流斩波电路的设计。建立了Buck型降压斩波直流斩波电源电路的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对Buck电路进行了较详细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仿真波形与设计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基于AVR单片机的三相正弦波多频电源设计原理、主要电路设计与计算及软件设计等。该系统采用AVR单片机ATmega16L作为控制器产生输出信号驱动晶体管,利用等效面积法生成SPWM脉冲,实现正弦波变频电源,具有过流保护,液晶显示,键盘输入等功能。主电路的逆变部分采用了IR2110芯片进行驱动,简化了驱动电路。  相似文献   

7.
输出电压电流可变、操作方便、便于携带是基于AT89S52单片机设计的程控电源的一系列优点。对基于单片机的程控电源硬件进行了设计,作为一种新型电源,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硬件电路没有采用常规设计,而是在常规基础模块的基础上添加了A/D模块。电路主要由数字控制模块、数控电源驱动电路及反馈模块、LCD显示模块等组成。该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将嵌入式系统作为主要控制系统构成控制模块,然后利用按键操作模块设置电源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并且输出的电流电压可以通过LCD显示模块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LED照明应用的发展也由室内照明小功率逐渐转向室外大功率转化,随之而来的LED驱动电源在性能上、技术上将更加繁杂、复杂化,但究其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因此,研究大功率LED驱动电源是一个紧迫却有意义的研究方向.本论文从功率因素校正技术、驱动电源芯片内部结构、电路原理设计、实验结果等环节分别进行了分析和设计.  相似文献   

9.
开发了一种基于P89C668HFA的呼吸机控制系统的硬件,介绍了呼吸机控制系统设计的整体结构,CPU、传感器的选型,分析了该系统主要模块的设计,包括CPU控制器、电源电路、信号采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驱动电路、外部接口电路等,并结合电路图分析了电路原理。  相似文献   

10.
详细介绍了推挽正激(Push-Pull Forward,PPF)电路拓扑结构的工作原理,阐述了场效应管(MOSFET)驱动线路的设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成功研制了一台功率为1KW的车载电源转换器,通过对实验结果和波形的分析证实,推挽正激拓扑结构具有效率高、电磁干扰小、可靠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成像激光雷达在军事和国民经济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文章分析了CO2成像激光雷达、半导体成像激光雷达和二极管泵浦固体成像激光雷达的现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使用水热法和熔盐法的KTP对Nd:GdVO4晶体倍频绿光的对比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的方法,得出水热法KTP倍频效率与温度的关系,在实验中,当抽运功率为7.5W时,水热法与熔盐法KTP倍频的Nd:GdV04激光器输出绿光功率分别为1.22W、0.89W,光-光转换效率为16.1%、11.9%。从实验结果中,得到两种生长方式KTP晶体的一些性能差异,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理论上分析了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增益的温度特性与铒光纤发射截面和吸收截面的关系,并通过实验研究了其增益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证实了EDFA的增益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考虑ASE谱和背景损耗影响的双向掺铒光纤放大器(BiEDFA)稳态放大速率方程模型,分析了增益与掺铒光纤长度、输入信号光功率、泵浦光功率及泵浦方式等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单向和双向等功率泵浦下正反向噪声系数随正反向信号光输入功率的变化行为,所得结果可作为BiEDFA优化设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Laserdiode (LD) pumpedhighaveragepower ,highrepetitionintracavityfrequency doubledsolid statelaserhasmanyadvantages,suchashighefficiency ,highpeakpower,high photonenergy ,highbeam quality ,com pactnessandlongerlifetime .Amongthem ,LD pumpedfrequencydoubled green…  相似文献   

16.
The double Rayleigh backscatter (DRB) effect in long distance CATV systems using fiber Raman amplifiers (FRAs) is investigated theoretically in the paper. As a comparison, performance of a system with erbium doped fiber amplifier (EDFA) is also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t is found that, in case of FRA, the increase of carrier-to-noise ratio (CNR) due to the DRB effect will not impair the performance more than that using EDFA.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验比较了Nd:GdYVO4和Nd:YVO4晶体腔内的倍频特性,比较了不同输出透过率和不同泵浦功率时的锁模特性,讨论了影响锁模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利用连续LD泵浦Nd:YVO4/Cr4 :YAG可以实现调Q锁模激光输出.当腔长较短时,只能实现调Q激光输出,当腔长增加,腔内功率密度增加时,实现了调Q锁模激光输出.  相似文献   

18.
探究在激光二极管(LD)端面连续抽运的Nd:YVO4激光器中插入Cr^4+:YAG进行被动调Q当12.8W的LD连续抽运时,获得平均功率1.28W、重复频率40kHz、脉冲时间宽度24ns、峰值功率达1.33kw的稳定脉冲序列.研究了抽运功率或能量、输出镜透过率对Nd:YVO4激光器输出的影响,并在理论上作了适当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利用速率方程模型,对980nm泵浦带光隔离器的两段型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增益、噪声系数、输出信号功率与泵浦光功率、输入信号光功率等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信号增益至少可提高3dB,噪声系数降低1.0dB,接近量子极限噪声系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实现LD泵浦Nd:GdVO4三能级激光跃迁的相关条件.方法实验探测分析.结果得到在不同腔损耗情况下的能级跃迁光谱.结论由于发射截面大的四能级跃迁对激光上能级粒子数损耗严重,很难形成高效的三能级激光振荡,抑制四能级跃迁是获得这些三能级激光振荡的前提条件.随着腔镜对这些三能级跃迁损耗的增加,激光发射和泵浦吸收的平衡过程将导致激光发射波长蓝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