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元 《兰台世界》2016,(3):117-118
西汉的冀州和幽州,相当于后世的河北区域,是儒学发展的重要地区,涌现了《毛诗故训传》、《韩诗外传》和《春秋繁露》三部儒学史上的杰作。三部作品的成功因素中,文体革新是重要环节,《毛诗故训传》对"故"、"训"、"传"三种文体的融合,《韩诗外传》和《春秋繁露》对"外传"和"论说"类解经文体的典范式呈现,展示出西汉河北地区儒家学者的学术活力和发展眼光。  相似文献   

2.
《文苑英华》是词体成熟之后出现的第一部"分体编录"型文学总集,但是它未录词体,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分体编录"型的文学总集都继承了《文苑英华》不录词体这一特征。《文苑英华》不录词体与北宋初期的上层文化特征、文化矛盾心理以及文体发展有关,从中可看出词体长期未能进入这类总集的初始原因。  相似文献   

3.
“标兴”是《毛诗故训传》诠解《诗》篇时的重要手段。结合“韩诗”遗说看,“标兴”不是《毛传》所独有的特征,而应是战国儒家《诗》传中较为通行的解《诗》之法。韩、毛二家皆通过“标兴”来揭明各家“诗序”所阐发的《诗》旨,其对“兴”的标定和说解与“诗序”内容密切相关。《毛传》“标兴“和《毛诗序》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标兴”和“续序”共同起到阐释和细化“首序”的作用;第二,“续序”不存时,“标兴”有代替“续序”、增补“首序”的功能;第三,当“续序”已言明“兴”时,《毛传》则不再“标兴”。梳理和辨析“标兴”与“续序”间的内在关联,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毛传》“标兴”的体例特征和思想义涵,《诗》学史上有关《毛传》“标兴”的主要争议也可据此得到理解和反思。  相似文献   

4.
《汉武帝内传》很明显是在《博物志》与《汉武故事》等记载的汉武会西王母故事的框架上加工完成的,但比较前两书中的西王母传说,它有如下几点变化: 1.西王母的形象开始具体化。从《博物志》与《汉武故事》中我们均看不出西王母的具体形象,但在《汉武帝内传》中,王母乃是一个"可年卅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的美丽少妇。 2.王母侍女的名称也具体化了,而且出场人物也更加丰富。在以前的传说中只是提到王母有玉女夹驭,王母使者也未知其名,但在《内传》中,我们知道,西王母的侍女有王子登、董双成、石  相似文献   

5.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文选》学研究者对《文选》的文体分类颇有争议。于是,《文选》文体有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四十体诸说。我认为,李善注《文选》文体分三十七体是继承了萧统《文选》的原始分类,是正确的。而五臣注《文选》分的三十七体、骆鸿凯等分的三十八体、汲古阁《文选》分的三十九体、刘永济等分的四十体,改变了萧统《文选》的原始分类,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四库全书总目》对历代的《尚书》著述进行梳理,厘清了对伪孔传《古文尚书》的争论,批评宋代王柏与贺成大、元代胡一中、清代毛奇龄等人借口"脱简"和"异文"肆意篡改古经,指出宋代薛季宣的《书古文训》、明代丰坊的《古书世学》是赝古伪作,称赞广稽博考、精核典赡的《书》学著述,贬斥固守偏执、无甚发明、空疏臆说、科举讲章等偏离经义的著述,体现出正本辨伪、尊古崇学的纂修思想。  相似文献   

7.
周必大与王应麟皆为南宋大臣、学者、文人,著述宏富.二人著作中有两部书同名,即《掖垣类稿》和《玉堂类稿》.周必大的《掖垣类稿》、《玉堂类稿》专收制诰文.王应麟在制词之法、制诰文撰写等方面受到周必大直接的影响,而在文风温雅、文体区分方面又与周必大不谋而合.他以周必大书名为己所用,合情合理,于此亦可略窥南宋词科的发展和文体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今本《韩诗外传》广泛征引先秦秦汉间旧说.这种对旧说的杂引,影响着后人对《外传》文本价值的判断.而从《外传》有关心性、天人等重要思想问题的讨论来看,《外传》引述旧说并不仅仅是为了记录和保存旧义,其对旧说的接纳和改造依循、贯彻着自己的思想意图,所述旧说构成了《外传》阐发新义的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与僧人居讷论佛法事是儒佛论争史中的一宗公案,宋僧祖秀《欧阳文忠公外传》是这一公案产生的源头。《欧阳文忠公外传》旨在护教,文中采用护教之士惯用的"吞并术"和"抹杀术"等手段对欧阳修的辟佛思想进行全面的攻击,其内容多为杜撰,实为针对欧阳修的诬妄之作。两宋之交的祖秀志在"以文护教",一方面是对契嵩护教思想的继承,一方面是对徽宗打压佛教的一种回应。  相似文献   

10.
《太平广记》卷三八录“李泌”一条,言出《邺侯外传》,宋曾■《类说》卷二录二十五条有关李泌事,言出《邺侯家传》。又商务印书馆排印本《说郛》卷七、宛委山堂本《说郛》卷一一三分别收录《邺侯外传》一卷,清钱谦益《钱注杜诗》中亦屡次引用《邺侯外传》文,台湾昌彼得《说郛考》一书,对《邺侯外传》有如下说明:  《古今说海》、《历代小史》、重编《说郛》卷一一三收有《邺侯外传》一卷,题李繁撰。其书盖自《太平广记》卷三八录出,与《家传》实非一书,而作李繁者,非也。  昌氏考定《家传》与《外传》并非一书,《外传》作者…  相似文献   

11.
行政公文"布告"自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颁发公文程式咨各部文》发布以来,虽然文体名称一度在"示"与"布告"、"通告"间变易摇摆,但文体功能基本稳定,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公文"布告"历经同体异名阶段、异体同名阶段、异体异名阶段、合体同名阶段,且于20世纪50初年代至90年代初通过主副文体格局形成期、主文体分享功能时期、主副文体互渗同化期而基本完成由分至合的文体演进。1993年11月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存"通告"而废"布告"之名,但其文体功能基本转由"通告"承载,二体合一,而后2012年4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通告"的文体功能亦是体现了新时期"通告"对"布告"的文体沿承。  相似文献   

12.
《楚辞》并非屈原作品本来的名称,而是汉代人对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的称呼。汉人以"辞"命名屈原、宋玉等人作品,主要原因在于"楚辞"继承了先秦时期辞体形式的包容性、内涵的广泛性和盛世危言的情感表达特点。较之先秦辞体,《楚辞》在文体表现形式、情感内涵和影响力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代表着辞体发展的高峰阶段。  相似文献   

13.
田鹏 《兰台世界》2016,(4):154-156
先秦元典中"诗"的含义存在演进过程,对其本义的理解应结合语境。以《论语》和《孔子家语》为代表的儒家元典中,孔子"论诗"可分为三类:先秦普遍意义上的四言诗;包含先秦诗学精神和政治教化功用的一种文体;《诗经》三百篇之原始定本。可以结合《诗经》逸诗在其他先秦典籍中之应用推测出孔子或其他先秦学者在删诗时秉持的文学之审美性和政治之实用性标准。从相关《诗经》著述序跋中可以总结出,南宋王柏的诗经学著述《诗疑》受朱熹诗经学观点的影响,也提出"删诗",有学术功利化的色彩,其说和"孔子删诗"说的区别在于其创作动机。该观点体现了南宋时期诗经学研究的经学性和文学性的冲突。  相似文献   

14.
自"康德元年"起,伪满各省公署中的总务厅掌管机密事项及文书事项,系各省负责公文撰制与文书处理之中枢机构,总揽文牍,位殊权重。伪满中央政府先后颁行的《暂行公文程式令》、《公文程式令》、《关于训令及其他公文程式之件》以及地方公署实施的《锦州省文书处理规程》、《文书编纂保管规程》等公文法令,钩织了伪满各省级公署细密而殖民化的文书制度。各省使用的"省令"、"训令"、"批"等属下行文体,所用"呈"属上行文体、"公函"等属平行文体、"布告"属泛行文体,其公文文体功能复杂、体系繁密。而收受与分配、判行与发送等程序,则构成了伪满各省级公署公文处理的收发规则。  相似文献   

15.
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学术界对宋、元时期"股体"时文的演变过程至今不甚了然。现存论及元代"股体"时文作法的材料在元代一些《诗经》注本中有所展现,而这些注本的主要内容都集中保存在明初孙鼎编辑的《诗义集说》中。本文对《诗义集说》中引录的元代谢升孙《诗义断法》、彭士奇《诗经主意》、林泉生《诗义矜式》、曹居贞《诗义发挥》四家著者和著作进行了一些考辨,确认四位著者都是元代进士,他们的著述以及他们的科举活动与元代科举及元代"股体"作义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东湖放评"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放评体,文体感很强,其特征首先是说理性,短小精悍,以灵活随性的表达方式起到"社评"的作用。"放评体"的文体特征是:1.说理也就是发表观点意见的方式,表现为文采和才情的放达,可以说收放自如。2.彼此呼应、协调、声气相通的作者群。虽然各人的切入点、语言风格有差异、有个性,但更有整体一致性,说明这个栏目在意图、宗旨、体例等方面定位明确,执行、实施也到位。3.是短评,也是哲理散文诗。这种文体的意义、现实性在于:对微博、微博体的纠偏。微博的短处就是不理性、不持久、不完整,理  相似文献   

17.
《宋元学案》是黄宗羲、全祖望、王梓材和冯云濠等一批学人前后相继、死生以之,历时一百四十余年编纂而成的一部首尾一贯、体例谨然、价值重大的学术思想史巨著。它为后世学术思想史的编纂提供了范例,为我们研究宋元历史主要是宋元学术思想史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前贤时哲对此多所注重。兹文在吸收现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间述现今研究所不及,以求教于学界。一 "史学要领,体例为先"。《宋元学案》的体例特点主要表现在著述宗旨上的突破和对学案体的完备两个方面。 1.著述宗旨超迈先贤。学术史著述形式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诸子对当时学术的分类与描绘。但直到宋元以前,学术史始终没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部"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的公文写作价值并未得到充分的认可。即便今天,人们也多是从文体论的角度分析《文心雕龙》中的公文写作内容,对其中所蕴涵的与公文写作相关的宏观原则、具体技法等具有实践性指导的理论关注不足。而《文心雕龙》正是因其公文写作理论使自身的影响突破了纯文学范围深入到上层建筑领域。  相似文献   

19.
"对文"在《诗经》中广泛存在,《毛传》《郑笺》对对文处字词的理解往往有异。本文全面统计了毛、郑对文训释的差异数量,发现毛、郑在对文训释一致性上有明显差异的计49例,其中47例郑比毛一致,而2例毛比郑一致。毛较郑不一致例的具体类型可分为"语法语义不统一""缺乏递进""对比不明显""释义相涵盖"四类,郑较毛不一致例则与其引礼、引他书释经相关。毛、郑的这一差异可以从二家经学传统有别的角度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20.
袁枚"性灵"诗论之深入人心与其文坛地位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其《小仓山房诗文全集》、《随园诗话》等著述的广泛传播。本文在考察并掌握大量版本实物的基础上,结合袁枚诗文及集外手稿、信札、日记等文献材料,对袁枚若干重要著述之刊刻、修订、售卖与传播过程展开细致考述。其中涉及随园著述之售卖方式、成本售价、翻版重刻及海内外传播等,尤罕见前人论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