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学界关于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争论一直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教育本体论问题本身具有不可消解性,即“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内在地反映了人类本性的历史性和永恒性的统一。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追求教育有无“本体”或“本质”,而在于对教育“本体”和“本质”的追问方式。基于后现代主义理论自身的贫困,教育本体论并不能有效解决教育研究中的“本质主义”倾向问题。在终极价值上,当代教育哲学就是教育本体论;在次级反思的层面上,教育哲学就是教育观;在当下中国现实中,这种教育观就是主体性教育观。  相似文献   

2.
本质主义教学理论及其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质主义教学理论以是什么?的提问方式试图在人之外去寻找一种实体化的本体作为教学终极目标的思维方式。它在本体论上的形而上学预设、把教学分解为由若干要素的思想方法和对认识主体的消解,导致教学的抽象化和价值理性的缺失。教学具有鲜明的意向性、情境性、生活性、智慧性。作为对教学活动的把握,教学理论要超越单纯地追求知识理想的思维向度,实现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3.
叔本华是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在本体论上,他将意志作为世界的本质,开创了唯意志主义的哲学派别;在认识论上,他确立了非理性主义的认识原则,虽然承认理性的作用,但直观认识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在伦理学上,他的悲观主义思想源自形而上学体系而通向绝对虚无。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一)对教育本质的传统思考 本质作为一个本体论的范畴,它规定了对事物的形而上学的认识。一般说来,容易形成思维的局限,而在学术界特别是中国学术界一直没有超越这种机械的思维方式和形式逻辑的束缚。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形成绝对主义的观点,并最终导致教条主义,而不是从实际出发,由问题产生思想。对教育本质的思考也同样如此。由于受到所谓经典著作的影响(而所谓的经典著作只是我们或断章取义的理解或出于一定的政治意图的篡改)同样存在着束缚思想的现象:过分强调教育的政治、经济功能,最终得出关于教育本质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力的论断。对这种理论的广泛认同,导致教育工具性地位的加重。教育失去了其应有的本体地位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5.
本体论在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体论哲学由盛到衰再重新掘起的历程表明:所谓本体论在当代的“复兴”,不是对旧有本体论形态的回复,而是对哲学本体性质的重新规定。实践观点对于本体论的意义就在于它提供了解决本体论问题的一种全新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实践思维方式。实践的这种本体论意义,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追求的本体论是一个过程本体、关系本体。它是以人的实践、人的本质和人的世界彼此相互关系和运动过程来实现人的本体论境界。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一)对教育本质的传统思考本质作为一个本体论的范畴,它规定了对事物的形而上学的认识。一般说来,容易形成思维的局限,而在学术界特别是中国学术界一直没有超越这种机械的思维方式和形式逻辑的束缚。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形成绝对主义的观点,并最终导致教条主义,而不是从实际出发,由问题产生思想。对教育本质的思考也同样如此。由于受到所谓经典著作的影响(而所谓的经典著作只是我们或断章取义的理解或出于一定的政治意图的篡改)同样存在着束缚思想的现象:过分强调教育的政治、经济功能,最终得出关于教育本质的上层建筑、经济…  相似文献   

7.
科学本体论的兴起和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探讨现代本体论哲学,即科学本体论的兴起,传统的思辨的形而上学本体论受到孔德科学实证主义和后来逻辑实证主义的拒斥,但波普的批判理性主义不排斥它,到了奎因整体主义的“本体论承诺”恢复了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并且走向相对主义和实用主义。到了历史主义那里传统形而上学成为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直到科学实在论那里初步构建科学本体论,最后在邦格的科学唯物主义中形成了科学本体论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实践"生活世界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上,对传统形而上学本质主义和抽象思维方式的摈弃和超越,将哲学植根于人的现实生活世界;二是在世界观和本体论方面,坚持一种人的感性实践基础上的实践唯物主义,将世界的本原真正确立为人的生活世界;三是在指导思想和根本宗旨上,宣称自己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纲领,直接指导和服务于广大无产阶级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9.
本质主义的文学本体观念是制约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教材建设的主要瓶颈。20世纪的西方哲学和文论研究为克服文学本质主义,为确立文学存在方式的文学本体观念开辟了道路。中国当代文论教材中存在着文学本质与文学存在方式并置带来的文论知识体系两层皮的缺陷。在文论教材编写中确立文学存在方式的文学本体观念,是中国当代文论教材改革和建设首先应加以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语言哲学本体论受当代科学思潮、科学哲学思潮和社会科学思潮的影响,由传统思辨哲学的抽象绝对精神本体转向事实、经验现象本体。这种转向的三种趋向:经验实证的事实本体、意识现象客体和实践功用本体。这种转向给哲学提出语言与世界的关系、信息世界哲学本体新的研究方向,但也存在经验主义的局限性,必然走向辩证本体论的轨道。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康德哲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要对人类理性进行批判的审查,以发现和规定人类理性的源流,范围和界限,建立一个有关理性主体的自身所具有的“先天纯粹知识体系”。康德认为,哲学乃是“有关人类理性的终极目的的学科”;他的批判理性学说或者说“先验哲学”,乃是一种“科学的形而上学”。因此,理性的先天纯粹知识体系是一个形而上学的体系,这就是東德认识论中的本体论思想。这一本体论无疑是关于人的先验理性本质的理论,康德名之为“纯粹理性”。这个纯粹理性,作为人的本质,乃是一个不可知的超验本体,但这又并不妨碍它全面发挥先验主体性的功能。康德哲学的这个思想体系,是靠他的“思辨理性”作准备,立足于他的“实践理性”,最后在他的“判断力”中得以完成的,本文着重阐明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此外还要对康德这个独特的“纯粹理性”的功  相似文献   

12.
理学教育哲学代表了中国前近代社会的最高思想成果,它因此也构成了中国近、现代教育哲学发展的重要历史前提。程朱理学、阳明心学和明末清韧的理学批判与自我批判思潮,是理学发展三阶段的典型代表。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虽都以道德主义为其根本特征,但由于它们对道德本体与道德主体间的关系进行了不同的处理,又使它们分别表现出本质主义和存在主义的不同特征。理学本质主义集中体现为由太极以立人极的本体论思想,用道德本体设定道德主体的主体定位方式,以“理”释“礼”的权威主义价值取向和“涵养须与敬,进学则在致知”的方法论思想。  相似文献   

13.
回应哈金的“消去主义”,是当代自然种类理论研究的一个难题。克里普克通过哲学的语义分析导出一种“类本质主义”,引领出一个集中于解释分类自然性的自然种类理论研究趋势。由“类本质主义”到“稳定性质簇说”,相关探讨接受语言哲学“遵从世界”的思维,并随之接受一个“人-自然”式的二元世界结构预设。“稳定性质簇说”基于“集团稳定性”解释自然种类,该解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它主要从认识论的角度综合“自我平衡性质簇说”和“非规则的稳定性”,没有质疑已有研究的本体论基础,因此在本体论取向方面犹豫不决。“稳定性质簇说”重视本体论实践,但是需要一种本体论观念的修正。综合关于自然种类的哲学语义学、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研究,有可能给出对于哈金“消去主义”的进一步回应。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界对王安石道本体论的研究可以归结为两种基本观点,一是以为王安石在其哲学体系中建立起了本体论思想体系,另一种看法则持否定的态度。本文认为后一种看法要么出于对王安石体用范畴的误解,要么出于王安石也将作用之道称之为道的原因。从王安石的道本体具有超越性和形上性而言,王安石的哲学思想建立起了以"道"为本体的形而上学的本体论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本体论问题是哲学的元问题,亚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学》就是专门研究本体论的著作.该书以逻辑的形式奠定了本体论思想,在这本书中第一哲学就是研究“本体的原理与原因”的学问,它把超经验的存在作为研究对象.读者可以通过《形而上学》来窥见统治人类理论思想近二千年的亚氏本体论精神.只有敲开亚氏本体论的大门,方能入哲学之堂奥.  相似文献   

16.
亚理士多德《形而上学》中有本性是本体的思想,又有普遍不是本体的思想。由这种思想出发,再联系沃尔夫与海德格尔对本体论的界定,即可得出本体论与本质论没有重迭或隶属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赵毅 《大学教育》2014,(6):148-150
法国当代思想家德里达通过与哲学解释学的对话,提出了解构主义语言观、意义观和翻译观。实际上,解构主义与当代解释学一样,是从反拨本质主义形而上学作为切入点来研究语言、意义和翻译的。德里达提出的延异、踪迹、增补等范畴,将实体性思维方式提升为关系型思维方式,更加接近语言、意义和翻译的真实情况,对翻译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非本体的本体论思想与柏拉图的“相论”有着本质差异。柏拉图的“相论”是建立在“一元惟善论”的基础之上,“相论”的致命弱点就是单向度的、“向外求真”的“一”。“相论”要么导致“绝对对立”,要么导致“相对对立”,根本不会产生“二元非对立”思维。而中国古代非本体的本体论可以说自始至终贯穿着“二元非对立”的思维精神,二者之间既是“二元性”构成也是“非对立”的“圆融”、“全息”关系。  相似文献   

19.
普遍主义是西方哲学追寻本体世界的一种方法论。近代理性正义论具有鲜明的普遍主义方法论特征:从本体论的视角看,理性正义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先验主义;从思维方式的视角看,理性正义论承认存在一种永恒的、绝对的、普遍支配世界的正义法则;从人性论的视角看,理性正义论把一种适合每个人的自我保存性看作正义的根基;从价值观的视角看,理性正义论把个人及其权利看作一切社会价值的来源与标准。普遍主义方法论特征表明理正义论建立在一种抽象的哲学基础之上,实质上维护着“市民社会”中孤立个人的利己主义利益。马克思主义指出,正义是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实现“真实的正义”必须超越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一、从何谓本体论与辩证法说起无限多样的世界有没有统一性,是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理当探讨的本体论问题。本体论(on-tology)来自拉丁文,本意是关于存在的理论,可译为存在论。一般辞书上说:本体论一词最早是德国哲学家郭克兰纽(1547-1628年)在他著作中使用的。他把本体论当作形而上学的同义语。后来,又被18世纪德国哲学家沃尔夫所采用。沃尔夫试图通过纯粹的抽象的思辨途径建立一套完整的关于一般存在和世界本质的形而上学,即独立的本体论体系。“本体论”作为存在的理论,由于它所研究的存在不是一个个具体的存在物、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