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记》诞生两千多年来,历代均有抄写刊刻,由白文无注本发展为《史记集解》单注本、《史记集解索隐》二注合刻本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三注合刻本,形成了庞大的版本体系。探讨《史记》各本间的相互关系,理清各本的承传轨迹,是《史记》版本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研究《史记》的基础工作。自黄善夫于南宋光宗绍熙末年首刻《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三注合刻本后,三注合刻本便成了《史记》的主要版本形式,元、明、清代相继  相似文献   

2.
重言重意本《春秋经传集解》在今存宋刻版本中数量最多,也最不为人所重。本文选取四种重言重意本《春秋经传集解》,包括宋潜府刘氏家塾刻本、宋龙山书院刻本及两种宋刻巾箱本,考察其附入内容的异同及相互关系;并与今存其他类型的宋刻《左传》版本相比较,考察各本经注、释文文本的异文特征、文本源流,希望对宋刻重言重意本《春秋经传集解》的文本来源及文字质量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王玉来 《兰台世界》2016,(6):149-152
山东省莱州市图书馆藏清初掖县人毛霦著《平叛记》初刻本通篇文字未被挖改,是现存罕见的善本。该本最早由清初山东著名诗人张谦宜批阅,其后一百五十余年间,张氏批本一直在胶东半岛士大夫群体中周转鉴赏。该书以独特方式记录了清代文化专制政策下地方文献保存与流传的艰难状态。  相似文献   

4.
关于《水浒传》初刻英雄谱本的研究国内现今只有刘世德先生的一篇文章,而刘先生当时所用到的初刻本是残本,只残存6卷,由于本子残缺较多,所以得出的结论有些并不十分准确。本文在得到日本所藏初刻《英雄谱》全本的基础上,重新对初刻本以及二刻本作出讨论。先是对《英雄谱》的版本进行详细归纳以及辨析,之后对日本筑波大学所藏初刻《英雄谱》全本以及各二刻本进行细致的介绍,最后详述初刻本与二刻本之间的区别以及版本之间的传承。  相似文献   

5.
张子全书》始编于明代,明万历凤翔府沈自彰刻本流传、影响较大。《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总目》著录了三部"明万历凤翔府刻本",本文对其逐一目验考察,通过对序文和版刻特征的分析比较,发现三部所谓明本皆非明万历原刻初印本,而是明万历刻本的清修补本,刊印年代均不早于康熙朝。将这几部清代后印本直接著录为明本并不准确。署名张能鳞的《张子全书序》系改窜《儒宗理要》之《张子序》而成,以此冒充《全书》之序。  相似文献   

6.
清道光年间何绍基所刻《宋元学案》百卷本,是该书初刻定本醉经阁本的修订本。和醉经阁刻本相比,该本增加了370版以上篇幅,增加字数约20万,是《宋元学案》定本中体例最完善、内容最丰富的版本。本文考察此本对醉经阁刻本的增补修订,主要包括体例的完善、结构的调整、内容的增补、史误的纠正与文字的校改。厘清这些问题,此本的修订情况以及文献价值,也就一一呈现了。  相似文献   

7.
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切韵指掌图》,八行字不等,白口,四周双边,版心镌刻工姓名。此书题司马光撰,《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均未见著录,《四库全书总目》云司马光家集中“惟不载此书,故传本久绝。”此本是《切韵指掌图》现存最早的版本,《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均著录为宋绍定三年(1230)越州读书堂刻本。傅增湘认为系翻刻北宋本,经考定,此本的底本是南宋初绍兴间刻本,读书堂刻本属于二次翻雕本。  相似文献   

8.
明景泰刻本道园学古录《道园学古录》五十卷,元虞集撰。明景泰七年(1456)昆山知县郑达刻本,十八册。半页十三行二十三字,四周双边,黑口,双鱼尾。佚序,末有元至正元年李本跋。虞集是书,明代凡三刻,一即此本;一为明嘉靖四年陶谐、虞茂刻本;一为明刻本。此本目录后有“重增目录”三十四题,嘉靖本则已散入各卷之内。此本乃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原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考证武汉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通志堂刻试印本《读史方舆纪要》,认为此本系徐乾学代纳兰性德以通志堂名义刊刻,刻印时间约在康熙十九年至二十四年顾祖禹在徐氏家中坐馆期间。再以此本中的审阅者批校等为史料,考述清初书籍刻印的实态细节,具体涉及修版改字后的局部再印、刻版字数的统计方法与复核、刻书主持方与刻工的博弈互动、清初刻书家对于方体字刻本的美观性要求等问题点。  相似文献   

10.
严羽(仪卿)一生除留下了体大思精、对后代影响甚巨的文学理论名著《沧浪诗话》外,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惜流传下来的数量十分有限,仅"存什一于千百",其版刻流传情况更难确知。今存收录严诗最完备的本子是近人张钧衡刻入《适园丛书》里的《沧浪严先生吟卷》。张刻本所依据的底本为明正德间淮阳胡仲器刻本——这个本子较另一个正德本即尹嗣忠校刻本多《送主簿兄之德  相似文献   

11.
《庄子音义》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的重要参考书之一,原属唐陆德明所撰《经典释文》第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卷。由于年代久远,存世至今的早期刻本已不多见。现分别藏存于我国北京图书馆和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的两种南宋刻本(以下各简称为北图本和天理本)极为罕见,为世所贵。前者是原藏于清宫,后流落民间的宋元递修本《经典释文》三十卷足本所收《庄子音义》。后者则指由日本博士家流传下来的、在我国似已失传的另一种宋刻本《庄子音义》。本文想以不大为我国读者所熟悉的  相似文献   

12.
钱曾所注《牧斋初学集》有足本、节本之分,节本以朱梅、凌凤翔刻本最为通行,由于此本不能反映钱曾注释的全貌,往往为学者所讥讽.苏州图书馆藏有钱曾《牧斋初学集诗注》钞本一部,仅存十四卷,较朱梅刻本多出注释近三千条,为我们了解钱曾注释全貌提供了新的资料.本文从苏州图书馆所藏残本入手,重点分析了钱曾笺注的成书时间、版本流传以及对牧斋诗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清翟云升所作《隶篇》四十五卷,三续而成完书。《隶篇》一书是研究隶书,临写隶书的权威工具书,但该书初刻、续刻本的刊刻者、刊刻年份,各家著录存在许多分歧。其道光间刊行者仅有翟氏五经岁遍斋家刻本一种,至于所谓许梿、杨以增刻道光本,皆子虚乌有者。而光绪年间宜都杨守敬有《隶篇》重刻本,其刊刻时间于今也可确定为光绪五年。  相似文献   

14.
李波 《兰台内外》2023,(29):61-63
万历《青州府志》现存足本众书目记载不一,概括起来有三个足本,分别为国家图书馆藏本、河南省图书馆藏本和暂存台湾地区的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藏本。经比堪梳理,对万历《青州府志》足本有新发现,一是国家图书馆并未收藏此志,系众书目将“北平”甲库本误作“北京”“国图”所致。二是甲库本非万历刻本,是不同于康熙十二年《青州府志》的另一种康熙刻本。三是河南省图书馆藏本是目前所知唯一的足本,并且是初印本。  相似文献   

15.
尚莹轩 《图书馆界》2023,(2):50-56+73
梁寅是元末明初之名儒,其弟子盈门,一生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事。他的诗文作品收录于《石门集》中。关于《石门集》卷数版本,历代著录有四卷本、二十四卷本、二卷本、七卷本、十五卷本、十卷本以及不分卷的抄本。此集刻本流传甚少,抄本较多。现收集有关《石门集》的历代版本信息,梳理其流变情况,并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16.
测议本《史记》,《上海图书馆善本书目》(1957年)著录为:《史记》130卷,汉司马迁撰,刘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明徐孚远,陈子龙测议,明万历刻本,清吴熙载跋。笔者认为此书无万历刻本。  相似文献   

17.
清陆钟辉将元陶宗仪抄《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并为四卷,刻于乾隆八年(1743),有初、后印之别。江春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用后印版重印。嘉庆初,鲍廷博据陆刻后印本影刻,校改18处,也有初、后印之分,后印本有补版和异文。晚清刻本多据鲍刻重刊,其中倪鸿本以鲍刻初印本为底本,扫叶山房本石印抄录倪鸿本,宣古愚本、王鹏运本和四川官书局本以鲍刻后印本为底本。  相似文献   

18.
福建朱美初于崇祯六年(1633)所刻的《坛经》,源自明代南华禅寺僧人泰仓在嘉靖十四年(1535)的刻本。这部《坛经》的发现,不仅是证实宗宝为光孝寺住持的重要证据,而且也是现存属于宗宝本版本谱系的最早本。德清校本属于它的流传本而形成宗宝本的又一系统。  相似文献   

19.
明末黄道周所撰《缁衣集传》,是现所见仅有的疏解《礼记·缁衣》篇的专著。明崇祯年间刻本很有可能是该书的初刻本。崇祯十六年(1643年)卢之颐、李清校刻本因刊刻时间较早,且完好保留校勘痕迹,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郑开极刻本传世最广,但各图书馆藏书目录多将此本与乾隆年间翻郑刻本、道光年间彭蕴章重刊郑刻本混淆,相关讹误应予以补正。至于乾隆间《四库全书》写本则质量不佳,讹脱衍倒及篡改较多,需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20.
唐代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为文化学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出现了文化繁荣的鼎盛局面。在这一时期,《史记》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流传更加广泛,研究《史记》的著作大量涌现,是自汉以来《史记》流传、研究的第一次高潮,也是写本最纷繁的时期。但当时的写本今多亡佚,仅有九卷传世:三卷原藏敦煌莫高窟,即《史记集解燕召公世家》残卷、《史记集解管蔡世家》残卷、《史记集解伯夷列传》残卷。此三卷皆被法国人伯希和盗去,现藏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另外六卷唐写本,皆藏于日本,即: 1.《史记集解夏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