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杨绘的《时贤本事曲子集》(以下简称《本事》),是中国词学史上第一部词话专著。作为开山之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遗憾的是,这部词话早已亡佚,后人只能从他书转引中窥知一二。本世纪以来,词学界发现了这部书的一些线索,有了一些辑佚成果。但是,还有许多线索没有引起学界的注意,同时,在已发表的辑录成果中,也还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笔者长期跟从前辈从事词话研究,在前辈所得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了一些  相似文献   

2.
重编《说郛》本题名聂奉先的《续本事诗》所收十五条诗事均见于《诗话总龟》前后集,其中十四条见于前集,录文顺序与《总龟》相同。此《续本事诗》源出元代以后的一百卷本《诗话总龟》,并非《直斋书录解题》所著录的聂奉先的《续广本事诗》,是明人伪造的一都伪书。  相似文献   

3.
《烛湖集》十二卷,宋孙应时撰。应时(1154—1206)字季和,号烛湖居士,馀姚(今浙江)人。淳熙二年进士,为黄岩尉,入蜀制幕,后知常熟县。著有《烛湖集》,久佚,今所存亦为大典本。《四库提要》曰:"据应时诗中自序,盖尝应刘克庄之求,手编其稿为五十卷。集末有其侄祖祐跋,称……以十卷付梓……是十卷为祖祐所编,非其旧本也。"按馆臣所称孙应时诗,见《烛湖集》卷一九,为七律,诗题甚长,曰《闽宪克庄以故旧托文公五世孙明  相似文献   

4.
《入京》诗是明代民族英雄、诗人于谦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成语“清风两袖”即出自此诗。《辞海》《汉语大词典》等辞书的“清风两袖”词条如述及此诗本事,或称出自都穆的《都公谭纂》,或不注明出处;相关论文或读物引用此诗及其本事时,标注方式大致与《辞海》等辞书相类。经考,叶盛的《水东日记》才是著录于谦《入京》诗及其本事的最早典籍。  相似文献   

5.
业师徐朔方先生编年笺校的《汤显祖全集》,是徐先生在笺校《汤显祖集》之诗文集部分、增订修正之《汤显祖诗文集》的基础上重编而成。《汤显祖全集》诗文卷五十一为《补遗》,所收为不见于汤显祖作品集各种古代版本的佚文佚诗。原收入《汤显祖诗文集》卷五十《补遗》中的佚作,被证明为伪作的已予删除,并增补了后来所发现的佚作。而正是这后来所增补的佚作中,由于失考,造成了一些伪作被误收入其中。  相似文献   

6.
<本事诗>是记述诗人作诗的事实原委的书,保存了唐代诗人许多轶事和民间故事,开创了记事诗话这一新的文学体裁.本文对<本事诗>进行新的探讨:第一,考证作者的名字、籍贯与生平经历;第二,考证<本事诗>的成书年代.  相似文献   

7.
诗话词话,《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把它们列入诗文评内,同刘勰《文心雕龙》、钟嶸《诗品》并列,并作总的说明道: 其勒为一书传于今者,则断自刘勰、钟嶸。勰究文体之源流而评其工拙,嵘第作者之甲乙而溯厥师承,为例各殊。至皎然《诗式》,备陈法律;孟棨《本事诗》,旁采故实;刘攽《中山诗活》、欧阳修《六一诗话》,又体兼说部。后所论著,不出此五例中矣。  相似文献   

8.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0,(3):115-121
《四库全书总目》将《唐诗纪事》《宋诗纪事》归入"诗文评"类,并溯源至《本事诗》,认为其广收"无事之诗"有乖体例。这样的观点被后代学者沿用并扩大范围用以批评所有"纪事"作品,颇有不妥。馆臣的观点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编者的编纂意图以及作品与《本事诗》间根本差异。馆臣批评的形成与清代重史的时代思潮有关,同时重史的时代思潮也使清代出现的"纪事"作品史学色彩有所加重。"纪事"作品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自成一体,表现为:记一朝之诗与"事";诗有独立地位,非仅为系事而存在";事"广涉轶事、评论、考证、本事等个多方面。而《清诗纪事初编》在体例与主旨上与他作异趣,不宜算作"纪事体"作品。在性质上,"纪事体"是一种特殊的总集形式。  相似文献   

9.
清编《全唐诗》自问世后至今,对其阙误,前贤及时人已多有补正,笔者亦不揣谫陋,曾就一己所得撰《〈全唐诗〉、〈全唐诗补编〉订补》一文,今续有所获,匡补于此。《全唐诗》卷六○七郑仁表《赠妓命洛真》("巧制新章拍拍新"),题下引《北里志》:"洛真有风貌,且辩慧,时为席纠,善章程。"检孙棨《北里志》"俞洛真"条:"俞洛真有风貌,且辩慧……亦时为席纠,颇善章程,郑右史仁表常与诗曰:‘巧制新章拍  相似文献   

10.
故宫博物院编的沈德潜《沈归愚诗文稿》所收诗中,有七首另见于其祖父沈钦圻之《晤书堂诗稿》,其中两首还被选入沈德潜编《清诗别裁集》沈钦圻名下,并且这些诗未收入沈德潜诗集中,可见应均为沈钦圻之作.沈德潜将祖父的诗列入自己进呈皇帝御览的诗册中,一是为推崇祖父,报答他对自己早年的赏誉之恩;一是依仗乾隆帝的恩遇,不怕因此犯下欺君之罪.  相似文献   

11.
关于《本事诗》的作者,陈尚君考订其姓名为"孟启",生年为元和前期。而本文则认为前一判断虽然正确,但尚须补证;后一说法则在论点和论据上都有问题,稍加考补则可确定孟启的生年为元和后期或长庆年间。  相似文献   

12.
《中州集》是元好问编纂的金代诗歌总集,是研究元好问。研究金代文史的重要文献,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忽视了对它的研究。鉴于此,本文以《中州集》为探讨对象,力求全面地揭示其文化意义,分析其文献得失。一、《中州集》的编纂动机与编纂过程元好问在《中州集序》中称其编纂动机是收集金朝百年来的诗人诗作,在《自题中州集后》诗中又说:"平世何曾有稗官,  相似文献   

13.
《文献通考》所引"止斋陈氏曰"究竟出自陈傅良何书?孙诒让、蒙文通曾推断是已经散佚的《建隆编》,而整理过《陈傅良文集》的周梦江则认为系出自陈氏已佚之奏札。本文根据《群书考索》所引《建隆编》的一条佚文,经比对《文献通考》所引,足以确证《文献通考》所引"止斋陈氏曰"即是陈傅良《建隆编》的佚文。  相似文献   

14.
刘晓珍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2):106-111,147,148
关于《商辂三元记》的本事研究,早期以"诬贤"说为主,《曲海总目提要》首次提出了"章纶"说。经本文考证,此剧本事与章纶亦无关,章纶亦非"遗腹子",章纶母也非如剧中所写,是督责儿子刻苦攻读,使其高中三元的节妇,实际上章纶母在其六岁之时,就已经去世。《商辂三元记》体现的是民间无名氏"多虚少实"的创作传统,其作者为明代著名曲家徐霖的说法证据不足,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5.
清冯集梧注杜牧诗,收入裴延翰编定的《樊川文集》诗四卷、北宋人所编《外集》、《别集》各一卷,另从《全唐诗》等辑录为《樊川诗补遗》、《樊川集未收诗补录》,编为《樊川诗集注》(以下简称"冯注")六卷,并对其中少数篇章的写作时间作了考辨。今人缪钺撰《杜牧年谱》(以下简称"《年谱》"),进一步对杜牧诗歌作了编年和考订。但尚有若干篇目的系年仍未确定。兹对冯注  相似文献   

16.
毛晋(1599—1659)是明末清初常熟地区的著名藏书家兼出版家。有关毛晋的交游及创作研究,以往所据的主要资料有二种:一是毛晋亲自所编的四种诗集,即《和古人诗》、《和今人诗》、《和友人诗》及《野外诗》,收入民国初丁祖荫所辑《虞山丛刻》(以下分别简称为《和古》、《和今》、《和友》、《野外》,或合称为"自选集");二为《以介编》,亦收入《虞山丛刻》,此编收毛晋六十岁时朋友所赠祝寿诗词,由他的四位后辈张宗芝、王沩、王  相似文献   

17.
宋人将范仲淹《怀庆朔》诗附会为怀妓诗。本文考察了附会的各种“版本”,并据相关史料,辨明附会文本的站不住脚,不过是风流文人编造的“美丽的谎言”罢了。然后考察明人利用附会故事敷衍的杂剧《甄月娥春风庆朔堂》,说明利用历史名人的逸闻作“本事”而进行再创作,在宋以后的小说(特别是白活小说)史、戏曲史上具有普遍性,它反映了民众出于“悦愉”的审美趣味,更乐意接受和欣赏谎言中的“美丽”部分,勿须去深究事件的真实性。这清晰地勾画出了通俗文学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
《全唐诗》卷四六七收牟融诗一卷,诗六十九首,小传云:"牟融,有赠欧阳詹、张籍、韩翃诸人诗,盖贞元、元和间人也。诗一卷。"显然,《全唐诗》的编者并没有掌握牟融生平的任何资料,小传不过就所谓"牟融集"撰写而成。据我们考察,这个《牟融集》实为明人所伪造。唐代没有牟融其人。我们曾遍搜唐代文献史料,包括史乘笔记、总集别集、政书类书、金石碑志等,从未发现有关唐人牟融的只字片语。苏州大学、河南大学的同志为了编纂《全唐五代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渠风集略》一书的内容及编刻过程作全面梳理介绍,并对其刻本时间提出新的看法,同时对《集略》所收诗词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朱祎 《兰台世界》2006,(6):60-61
唐诗最为鼎盛,禁诗则为数不多,为此而家破人亡,就尤为罕见。初唐武则天时期,左司郎中乔知之,有侍婢窈娘(《朝野签载》一作碧玉),容姿美丽,妙善歌舞,很得宠爱,乔氏为此而不婚娶。朝官显宦一有过从,常令窈娘出舞,以作炫示“,艺色为当时第一”(孟棨《本事诗》)。垂拱初年,武则天其兄之子武承嗣,为文昌左相,同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三品,在宰相中权力最大,最得武则天信任。大约在万岁通天元年以前,闻知窈娘美貌善舞,遂求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即起得陇望蜀、夺为己有的念头。遂求借窈娘,借口教宅诸姬歌舞。武承嗣为武则天最近的亲属,为人暴躁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