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潘国彦是新闻出版战线的一名老兵,潘国彦也是我的表哥。表哥在3月21日早晨去世了,享年七十五岁。我失去了表哥,新闻出版界失去了一名军龄五十八年的老兵。老兵是不会死的,老兵只会慢慢凋零。我想起表哥的一生,真可谓“为书籍的一生”,这也是他新书的书名,现在竟成为他的遗作,他没有来得及看到新书,就永远离开了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图书事业,也离开了他收集的心爱的图书。  相似文献   

2.
1929年4月,在父母结婚后的第六年,我出生了。三个月后,父亲离开了家乡,从此音信渺茫。母亲带着我,在家乡苦苦等待着他的归来。直到我上高中的那年,才从老师口中得知,我们母女俩日夜牵挂的亲人,早于18年前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相似文献   

3.
2014年10月29日,天空阴暗低沉,一个令人痛彻心腑的噩耗传来:我们最敬爱的局长——李振同志于7时50分,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事业,离开了至亲至爱的家人,离开了他最牵挂的朋友和同事! 2012年3月,李振同志走进了大庆市档案局的会议室,那是他第一次与档案局的干部职工见面.见面伊始,他就郑重向干部职工做出了承诺:“在档案局工作期间,我要打造一个政通人和、风清气正、人人心情舒畅的工作集体.”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人,什么是人的意识,什么对人有价值,什么对人没价值,我觉得离开了文化是很难说清楚的。人生一世,最初懵懵懂懂而来,最后又懵懵懂懂而去,他的意识是怎样发生、发展的,或者说他是怎样意识到外部世界的存在对自己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如果离开了文化,恐怕心理的生  相似文献   

5.
费孝通先生走了,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编辑完《费孝通九十新语》后,我觉得他仍然活在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6.
郭超人同志过早地、匆匆地离开了我们。正当他愈益成熟,充分展示其才华,为新华社建设社会主义的世界性通讯社的宏大事业继续奋力攀登的时候,却遽然离去,我作为比他年长9岁的同志和朋友,在低沉的哀乐中凄然送他先行远行,心头感到格外悲恸。 我和超人相识多年,其后几年曾在总社党组一起工作。他是新华社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也是我一向敬  相似文献   

7.
汪静波 《出版史料》2011,(3):111-113
我和子明兄共同生活了大约六十六年。这是十分漫长的岁月,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些经历是不平凡的。最近他离开了我们,我感到十分悲痛。现在想写下一些我们青年时代工作、生活的情景和记忆,作为纪念。  相似文献   

8.
2005年10月17日,一代学巨匠巴金与世长辞,离开了他笔耕不辍的学殿堂,也离开了一生眷恋的故乡。故乡人民对他的思念与缅怀将永存于世。  相似文献   

9.
爱情的味道     
男窦彝撇 他,是我小时候的玩伴。我们是人们所说的两小无猜!剥随着时间的的流逝,他对我的爱也随之消逝!他选择了离开。他说犷他要实现他的理想··… 妈妈说爱人就像风筝,是给衬方自由犷可是那时候的我不懂得这个道理……可是,他真的离开了!从理发店出来后,我生活在回忆想起在我熟睡时,·一他突嘴。其来的作弄·… 那时候的我已经懂得妈妈说的话,懂得什么才夭爱情的样子1一l薰鬓鬓鬓黝摹纂馨蒸馨翼翼薰爱情的味道@王化冰  相似文献   

10.
我一直很喜欢《南方周末》的“经济”版面,顺带着记住了几个记者的名字——刘洲伟、李甬,还有这本《泡沫的盛宴》年轻的作者陈涛——现在,他已经离开了这家报纸。《财经》也是我最喜欢的杂志之一,从1999年我在北京府右街北口的一家  相似文献   

11.
恽逸群同志是党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他蒙受冤狱达10年之久。十年动乱中又倍遭摧残。“四人帮”被粉碎后,他未能看到自己的不白之冤得到昭雪,就离开了人间。每年12月10日,是恽逸群的忌日。回忆起我在江苏省阜宁中学工作期间,和恽逸群相处的10多个春秋,许多往事依旧历历在目。他的高风亮节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2月29日,洛风同志(原名张凤葆),以92岁高龄驾鹤西去,离开了我们。我之所以在时隔一年以后,才写这篇悼念并纪念他的文章,这其中有一定的原因。在2008年以前的十几年中,每年春节,我都和我的老伴一起,去看望洛风同志,给他拜年。但在2009年以后的两年中,我因一直在生病,没有去看望过他。2011年1月下旬,我病情稍好后准备春节前再去看望洛风同志,于是给他的家里打电话,没想到他的家人告诉我,洛风同志已于一个月前  相似文献   

13.
他走了,静静地走了,永远离开了他生活的军营和朝夕相处的战友,离开了这个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世界。他是某部专业军士翁竹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报道员,但他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我当了他3年多的报道组长,十分敬佩他。得知他今年夏天在老家去逝后,既悲痛又怀念,提笔写下这篇文章,以示对一位在新闻战线上执著追求的战士的纪念吧。(一)翁竹山1975年底从江苏高邮入伍。高邮是个自古才子辈出的地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翁竹山灵性十足,读书时练就了一手漂亮的书法和文章。到部队后,领导看中了他的才华,让他当了一名报道员。正当…  相似文献   

14.
周杰 《报林求索》2009,(8):60-60
<正>徐志摩说:"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康桥是徐先生人生最重要的舞台,可他却用一首诗歌轻描淡写后离开了我们,读先生的诗歌,憧憬康桥和属于先生的那个年代。书合人去,先生真的很自私,他把美好、洒脱留给了后世,把故事、人生、爱情,自私地告诉了康桥。  相似文献   

15.
"我不念书了,我走了……" 这封遗书出自一名天资聪颖、年仅9岁的孩子之手.他的名字叫涛涛(化名),就读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石门小学三年级.2007年9月1日下午家长让涛涛在家做作业时,年幼的他喝了农药"3911"而离开了这个世界,用鲜嫩的生命为代价,表明了对如今学校和家庭教育方式的沉重质颖.  相似文献   

16.
长江的风格     
无私无畏长江同志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回忆往事,他那爽朗的笑声常在耳边萦绕。他经常同我一起跨上战马,在抗战前线采访,常听到他亲切地喊我:“赶快加鞭走路,天快黑了!”雨天,曾在山头上露宿,有时,连饭都吃不上。但不论在任何艰危的目子里,他总是乐观、健谈,把一切困难,险阻都踩在脚下,我经常从他的实际行动中汲取力量和鼓舞。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之后,我在上海“记者座谈”的集会上认识范长江同志,当时他在上海《大公报》而我在《新闻报》。他当时谈采访西安事变的经过,对我们既是新鲜见闻,又是极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阳春三月,千枝绽绿,叶儿泛碧。甘肃人民出版社向我约稿,我便将自己创作的作品再一次修改,从中挑选了24篇小说,结集成《哑巴喊冤》和反映水泊梁山人物外传的长篇系列小说《血溅藏春楼》,离开了家乡微山湖畔,一路西行而去。在郑州换乘车次。我闯进了海燕出版社的《故事世界》编辑部。接待我的是一个朴实的编辑,他叫李叔和。他告诉我,已在1986年编发过我的两篇故事,也读过我在别的刊物发表的一些故事,只是互相未曾见过面。他指出我作品中的优点,也直爽地道出不足之处。我向他诉说了在农村坚持业余创作的苦  相似文献   

18.
体味爷爷     
爷爷在走完他95年的历程后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爷爷一生没住过医院.去年11月,得知爷爷生病的消息后,我不顾差途的疲惫,匆匆赶回老家,送他到医院看病,离开他时我心里总不踏实,两天后我再次回到乡下老家,看爷爷病情有所好转,才放心地回到单位.谁知4天后的一个下午,家里打来电话,说爷爷不行了,当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赶回家时,爷爷已安祥地离去.我抱着爷爷左摸右看,怎么也不相信爷爷就这样地走了,他是那样平静和安祥,分明就是劳累一天后晚歇睡熟了.  相似文献   

19.
赵蘅 《中国档案》2006,(3):63-63
在日本兵闯入天津租界前,外婆和姨妈随七叔公的中国银行一行,悄然离开了天津。我的舅舅从牛津大学毕业,携他的英国未婚妻戴乃迭回国,本来打算去延安,但地下党徐冰叫他们去后方工作,他预测建立新中国的时候已经不远了。他们也来到了重庆。  相似文献   

20.
钦鸿 《出版史料》2012,(3):59-67
1958年,是现代文学编辑家范泉先生生命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一年秋天,他在反右整风补课中被错划为右派,先后被撤销上海出版印刷学校分校副校长职务和预备党员资格,随即贬谪到遥远而又荒凉的青海工作。从此,他离开了已经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上海,离开了他所酷爱并为之创造了许多辉煌成就的文学编辑事业,开始他新的艰难的人生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