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42年1月至8月,中美英盟军与日军在东南亚的缅甸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战争,盟军对日作战以保卫滇缅路为目的,称为滇缅路之战或缅甸防御战。主要探讨中美英盟军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曾经在缅甸战场和英美盟军合作,同日本侵略军进行了为期三年多的作战。中国官兵历尽艰辛,饱受磨难,在付出重大牺牲之后凯旋归国。近年来,尽管有一些文章对这次作战进行过评述,我们认为仍然有必要进一步研讨缅甸战争的发展规律,总结它的经验教训。 (一) 缅甸是亚洲中南半岛的大国,在太平洋战争中,它是同盟国在亚洲大陆的南翼屏障,时有“盾牌”之称。1941年12月,日本在偷袭珍珠港成功之后,即以重兵向东南亚各国和西南太平洋发动进攻。在开战前,日本大本营鉴于陆军兵力的分散和不足,曾对南方军作如下指示:“南方进攻作战期间可相机夺取缅甸的空军基地,作战告一段落之后,如情况允许,再进行缅甸的作战”。到1942年3月,日军相继占领香港、马来亚、新加坡、泰国、印尼和菲律宾  相似文献   

3.
刘伟民 《新读写》2013,(4):55-55
1942年4月,英缅军第一师官兵、眷属及新闻记者等7500多人被日军围困于缅甸仁安羌,粮尽弹绝,中国远征军113团团长刘放吾奉命飞兵相救,在军力、装备均处劣势的情况下,出奇制胜,击溃日寇,解救盟军。史称“仁安羌大捷”。  相似文献   

4.
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从英国出发,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西部的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直接对德军作战,“霸王”行动正式启动。在从挪威到西班牙漫长的海岸线上,盟军为何选择在诺曼底登陆呢?在诺曼底登陆是盟军首脑们经过缜密研究和精心选择的结果。为确保登陆成功,美英军事首脑们认为选择的登陆地点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登陆部队必须能得到从英国机场起飞的战斗机的掩护。二是航程距离应尽量缩短,以便在短时间内运送大量后续部队。三是附近要有大港口。符合上述三个条件者,只有法国的加莱和诺曼底两个地方。加莱地区最大的优点是海面较…  相似文献   

5.
生存游戏     
1942年的冬天,盟军的两个部队分别从红海东岸和地中海北岸渡过“二海”,向驻扎在北非的一个德国军营挺进,任务是从那里的纳粹集中营救出被关押的500名英国军人和北非土著。执行任务的是一支英国军队和一支美国军队。  相似文献   

6.
1941年秋,盟军同德国在大西洋战场上的较量进入胶着状态,盟军的高级将领为“如何削弱德军的海上作战潜力”伤透了脑筋。正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情报部门收到了这样的情报:由于德国农业歉收,德军越冬食品供应严重困难,德军不得不将千方百计收集起来的数千吨土豆运至挪威海军基地军需库进行冷冻,以作为海上作战部队官兵越冬的主食。  相似文献   

7.
战鸽总动员     
二战期间,英国通过受过严格训练的军鸽向法国联军递送情报。狡猾的德军发现了盟军的鸽子侦察部队之后,迅速派出一支凶猛强大的老鹰部队阻止并消灭了一批批英勇的战鸽。英国皇家空军信鸽服务部门在山穷水尽的情况下,只好征召了一批“F”等级的低标准战鸽预备队。野鸽子韦林特身材异常瘦小,经常遭到别人的嘲笑。但他也梦想着成为英勇的皇家军鸽特工队队员,为国家效劳。虽然先天条件不适合做信鸽,他依然报名参了军,加入了“F”等  相似文献   

8.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3年10月至1945年1月,盟军以中国驻印军为主,在缅甸北部成功地发动了一场战役——缅北反攻战。文章对缅北反攻战经过作了全面阐述,并对其胜利原因和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最近俄罗斯内外报纸都披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反法西斯战争期间,希特勒曾花九牛二虎之力,拼凑成了一支苏奸军队,总司令是前红军将领弗拉索夫,共有55万杂牌军。 弗拉索夫1942年降德。1944年9月16日受命组军。1945年1月28日被任命为“俄国解放军(RLA)”总司令,统帅一切苏奸部队,直属德统帅部指挥,享受“盟军待遇”,后来他还拥有了自己的空军  相似文献   

10.
1942年6月,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缅甸沦陷。远征军一部撤退回国;一部退入印度、改称驻印军。中国唯一的一条国际运输线——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1943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反攻缅甸,至1945年1月,给缅北日军以毁灭性打击,并打通中缅印公路。反攻缅甸中的一次最重要、最惨烈的战役——密支那战役,就发生在这个时期。密支那战役是盟军与日军在世界最复杂的地形、最恶劣气候之一的缅北进行的一次战  相似文献   

11.
在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曾发生了一场以牙还牙的密码战。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对阿拉伯联盟发动了突然袭击,并取得了胜利。当时之所以以色列军队能以劣势打败处于优势的阿拉伯联盟军队,是因为掌握和利用了阿拉伯联盟军的重要情报。以色列利用阿拉伯联盟军通信密码,指挥孔蒂拉的阿拉伯联盟重炮部队向自己的军队开炮,向援送弹药和汽油的车队发送假命令,使车队误入阿拉伯联盟军自己布设的地雷区。由于命令来自四面八方,使阿拉伯联盟军无法判断哪个是正确的,哪个是错误的,只好按兵不动,被动挨打,最后以失败告终。可是就在这次战争结束后的6年多时…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缅甸战场既是中国和太平洋两大抗日主战场的战略结合部,又是东南亚战场的主要作战地区。中国军队曾两次进入缅甸,展开对日作战。不仅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中、印、缅战场的对日作战,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战争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而且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3.
章田 《高中生》2008,(11):56-56
1943年,盟军计划在欧洲南部的西西里岛登陆,然后迅速席卷整个意大利,这是从北非进入纳粹德国控制的欧洲最快的作战线路。但是希特勒在欧洲南部驻有重兵,一旦盟军登陆时遭到纳粹部队的强火力压制,造成的伤亡将难以预料。  相似文献   

14.
缅甸会战是二战期间中英美首次在亚太地区的联合作战,也是中国军队首次境外作战。对于盟军首次缅甸会战失败的原因,作者从反法西战争的全局出发,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进行研究认为:英美苏先欧后亚世界战略成为国首次缅甸会战失败的决定性因素,中英两国战略目标的差异是此次会战失败的主要原因,三国协同作战的指挥失误是会战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爆发后,滇西军民为抗击日军侵略,收复怒江以西失地,保障滇缅公路及输油管道畅通,配合盟军反攻缅甸,进行了近三年英勇顽强的斗争,以最先收复国土而载入史册,支援了全国抗战,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胜利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
今年8月18日,英国皇家海军历史上的传奇英雄比尔·朱奥在伦敦悄然辞世,享年90岁。二战时,朱奥曾担任英国潜艇“六翼天使”号的艇长,就是他具体实施了著名的“馅饼行动”,成功地欺骗希特勒调整军事部署计划,使盟军得以顺利在欧洲南部的西西里岛登陆。 1943年,盟军计划在西西里岛登陆,然后迅速占领意大利,这是从北非进入欧洲的最佳作战路线。但是希特勒在欧洲南部驻有重兵,一旦盟军登陆将会造成巨大的伤亡。为此,英国情报部门精心设计了一招“瞒天过海”的妙计,希望能够分散纳粹在欧洲南部的兵力部署。情报部门将这次行动的代号命名为“馅饼…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由200艘潜艇组成了水下“狼群”,并在大西洋上四面出击,使盟军的海上运输线被迫中断,盟军的后方保障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尤其是英国伦敦的食品只够勉强维持一个月了。  相似文献   

18.
孤岛奇谍     
1945年,二战进入尾声,穷途未路的德同残余顽抗分子,组成了一支强悍的特工队伍,这支队伍被带到一个荒岛上进行圳练,专门用来刺杀反法西斯联盟的重要领导人物。队伍刚到岛上,饥责人德国上校克莱就接到了上级的密函,说职业间谍“黑色暴龙”已经受雇于盟军,潜入了这支部队。克莱眉头紧皱,据说这个黑色暴龙无论存怎么严密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9.
妙招识间谍     
二战后期,盟军攻入比利时。一天,一支部队抓到一个嫌疑犯,怀疑是德国间谍,于是将他送到荷兰籍的著名反间谍专家奥莱斯特·平托上校处。上校对嫌疑犯进行了审问。嫌疑犯的穿着与当地农民没什么两  相似文献   

20.
雷达,最初是英国为了防务需要而研制的。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雷达就已经能侦察出200千米以内飞机的大概位置、高度和航向。二战爆发时,雷达已经可以相当精确地探明飞机的数量,从而使盟军防空部队能预知敌机的动向,进行有效的防御和打击。雷达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将功率很高、周期很短的无线电脉冲信号发射出去,当这些信号碰到某种目标(如飞机)时,就立刻反射一种回波;接收机收到这些回波,根据原脉冲信号与回波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就可以测出目标的距离和位置。后来,盟军军舰上也装备了雷达,导致海军战术上发生重大改变:由于雷达的“视觉”不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