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野钓选点     
一、按季节变换选择钓点。温水鱼类,水温8℃左右,鱼体开始游动,并表现出摄食欲望,水温25℃左右为摄食高峰。鱼儿栖息地也随温度而变化,钓点也应随四季不同温度而变动。“春钓浅,夏钓潭”,且“一日三迂”。即春钓时.早、晚钓深,近中午钓浅;夏钓时,早、晚钓浅.午钓深;秋钓阴;冬钓阳、钓深。也就是说,要随水温而改变钓点。  相似文献   

2.
夏钓四招     
秦姣 《中国钓鱼》2012,(8):26-26
一、钓深。一般的淡水鱼,如果水温超过30℃,就无法忍耐了,鱼就会潜入深水域“消夏避暑”。所以,“夏钓潭”,潭,乃指深水域。一般情况下的精养鱼塘,水深大都在2.5~3米,青鱼、草鱼、鲢鱼等均可采用钓底。注意在一些老窑坑,水深可达7~8米,此时,还是在水深3~4米的浅点钓最好。  相似文献   

3.
张洪波 《钓鱼》2012,(19):38-39
“夏钓潭,秋钓阴”,这句钓谚可谓钓者皆知。记得十几年前的夏天,我和弟弟到沂河钓鱼,那时尚无经验,只知道钓鱼要钓草,于是我们就在烈日下钓近岸浅滩的草丛边。结果,钓了一天,晒得浑身起泡脱皮,却只钓到几尾小指长的沙虎,别无他物。后来请教高手才知道,炎炎夏日,应钓深潭。此后我也钓了几次深潭,感觉确实是那么回事,从此信为铁律。  相似文献   

4.
夏钓三法     
徐国刚 《钓鱼》2012,(16):37-37
仲夏以后,天气炎热,水温偏高;鱼儿进入了所谓的“厌食期”,但是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时鱼儿有时不但不厌食,反而是积极觅食,只是由于白天水温过高,抑制了鱼儿的觅食欲望,只有在水温较低的早晚,鱼儿才开始正常觅食,鉴于这一点,钓早晚就成了夏钓的一个主要钓法。  相似文献   

5.
有两则钓谚是说垂钓深度的:“深水大鱼到,浅水钓鱼苗,不深不浅钓鱼好”,“春钓滩,夏钓潭,冬钓暖”。细心的钓友可能早就看出来了,这两则钓谚有一点点的抵触。那么春钓到底是钓深还是钓滩(浅)?  相似文献   

6.
杜新财 《钓鱼》2006,(4):53-53
钓浅钓远有六线鱼谚有“春钓滩,夏钓潭,秋钓荫,冬钓阳”之说,虽然细分属于淡水钓技的心得,借鉴到海钓之岸钓亦适合。辽东半岛沿海冬季虽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有出入,但天寒地冻、水温极低是不可回避的事实,鱼群无法适应恶劣自然环境的严酷考验,为了生存成群结队地迁徒到深水区越冬。冬去春来,气温回升,部分耐寒鱼种先期返回浅水饵食丰富区补充体能,就有了“槐花香钓鱼忙”的说法,也就是钓友所说的第一个海钓“黄金钓季”。清明以后至进入夏季其间,春钓六线鱼须找浅滩,尤以潮间带地势坡度较小、宽度适宜的滩涂为上佳。这种滩凃枯潮时礁岩…  相似文献   

7.
王华良 《钓鱼》2008,(3):30-31
一、不要钓“极深”与“极浅”; 钓谚中有“冬钓深”、“冬钓潭”之说。意思是天寒地;东的冬季钓鱼要钓深水,可这个“深”到底要多深呢?北方的隆冬,水上冰层坚厚,钓鱼人为了找鱼能踏冰走遍垂钓水域的每个角落,是不是水越深的地方存鱼越多越值得去探索呢?实践证明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8.
辛信 《钓鱼》2009,(7):25-25
渔谚“春钓滩,夏钓潭”指的是野钓,河川、湖泊、湿地、水库中以鲤鱼、鲫鱼为代表的野生鱼类,其中“春钓滩”特指卵前,因为产卵后接近夏初了,钓滩、钓浅就不如钓深、钓潭了。  相似文献   

9.
关新铭 《钓鱼》2007,(10X):54-54
一、秋钓边的最佳阶段 俗话说:“春钓浅滩,秋钓近边。”秋季分为初秋,仲秋和深秋。初秋还未出“三伏”,气温依然很高,炎热仍似盛夏。垂钓自然还应运用夏钓方法,避开中午要钓早晚。到了仲秋,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温度适宜,是一年之中的第二个垂钓旺季,垂钓者能大显身手,但因气温、水温依然较高,仍不是钓近岸浅边的最佳阶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徐刚 《垂钓》2005,5(8):30-31
没事与几位钓友闲聊,谈起一个话题:怎样才能找到水中的鱼儿?俗话说:七分钓位,三分钓饵。休闲野钓时如果很幸运地选到了好钓位,那鱼获多半就会令人满意。很多钓友在选择钓位时都会遵循一些谚语,例如春钓浅,钓水暖,钓草空;夏钓深,秋钓阴;钓半岛,窄寻宽,宽处要把窄来找……而这些谚语有时会把人搞得无所适从。其实鱼的活动比我们更有规律,就这个问题我想谈一些个人经验。  相似文献   

11.
秋钓南     
伏志友 《钓鱼》2004,(19):21-21
一位有数十年钓龄的朋友在介绍钓鱼经验时,把钓谚“春钓滩,夏钓潭,秋钓荫,冬钓深“改为“春钓滩,夏钓湾,秋钓南,冬钓潭”。其中“秋钓南“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提法,具体含义为秋天应钓水域的南边。  相似文献   

12.
晓红 《钓鱼》2007,(1S):25-25
无论是肉食性的鱼,还是喜吃素食的鱼,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性——爱吃活食。尤其是在天气湿闷、水中缺氧,或水温较低时鱼儿吃饱之后,对一般食物不感兴趣,但见到活食时,仍然会追着去咬。于是一些老钓手创造了一种新奇的钓法,叫“追钓”。追,当然是引逗之意,就是在鱼儿不愿进食的时候,用提动钓饵的办法,使钓饵“活”起来,用活物去引诱鱼儿上钩。  相似文献   

13.
“钓鱼不钓草,等于瞎胡跑”这是钓鱼人长期施钓实践经验的结晶,有经验的钓手一年四季不离草。这是因为水中的水草能释放氧气,供鱼儿呼吸;水草还能调节气温有利于鱼儿的生长;水草中的浮游生物、小虫和小虾是鱼儿可口的饵料;水草还是鱼儿遮风挡寒,栖息、嬉戏,生儿育女的温床,又是躲避天敌的好去处。鱼儿恋草,春季施钓学会钓草,必有所获。...  相似文献   

14.
野河须静钓     
野河是指未曾放养鱼苗或无人管理的河塘,河内杂生鱼种一般以鲫鱼为主。由于人为捕捞太滥,鱼的数量不太多,加之钓友们经常垂钓,鱼儿敏感性增大(俗称鱼刁),这时候就必须静钓。 怎样才是静钓呢?如果以季节划分,则冬春是静,夏秋是动。以日划分,早晚是静,中下午是动;以钓的次数、钓的时间长短来划分,一次未钓过的河为静,钓过的为动;钓的次数少、时间短的为静,反之为动(包括河中某一钓点);以鱼划分,钓大鲫鱼须静钓,但这种动与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灵活运用。如当某一钓点垂钓次数多了,鱼儿变得刁滑,这里就成了“动”。…  相似文献   

15.
管察 《钓鱼》2005,(12):22-22
鲫鱼是下层鱼,习惯底摄。在“台钓”出现之前,我们主要是底钓,坠钩平底,先撒窝,再根据底况和鱼的摄食偏向选择相应的钓饵。“台钓”不打窝,用诱钓合一的钓饵边诱边钓,但钓着钓着鱼上浮了,于是有钓离底、钓半水和钓一标深等钓术变化,但这是针对池塘而言。野钓或粗放型养殖水域鱼的密度低,诱鱼就不能省略了。  相似文献   

16.
田尧 《中国钓鱼》2001,(8):37-37
钓鱼比赛有“金边银角”之说。如果抽签能有一个边钓位,似乎获胜就有了希望。正因如此,个别参赛者作弊给边钓位的签上做记号,个别裁判员作弊将边钓位的签留下送人情……于是就出现了“边钓位问题”。对此,在裁判法中规定了抽签前要由参赛者验签,抽签后必须由裁判员当场登记。这些规定都属于“水来土掩”的办法。在第十六届全国钓鱼比赛中,手竿赛场的钓位采取了用2空1的办法,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17.
炎夏四钓     
一、钓深。一般的淡水鱼,如果水温超过30℃,鱼儿就无法忍耐了,鱼就会潜入深水域“消夏避暑”。所以,“夏钓潭”,潭,乃指深水域。一般情况下的精养鱼塘,水深大都在2.5~3米,青鱼、草鱼、鲢鱼等均可采用钓底。注意一些老窑坑,水深可达7~8米,此时,还是在水深3~4米的钓点最好。  相似文献   

18.
徐艳文 《钓鱼》2013,(19):30-31
在经历了盛夏和夏末的多雨季节后,自然水域的塘、湖、库、堰水位几乎升至极限。因为水满,鱼类获得了更大的生存空间,可以说初秋是一年中鱼类食物最丰盛的时段。但这个时段暑气尚存,昼夜温差小,闷热天较多。尤其是中午,日照仍然强烈,水温常常居高不下,鱼儿多潜入深水中觅食。因此,初秋选择钓位要沿用夏钓技法,坚持“早钓近,午钓远,夜钓边”以及“钓阴”、“钓深”的策略,找有树木、竹子等有障碍物的水域和岸边的阴凉地,鱼儿喜欢在此处栖息觅食,在此垂钓人也感觉凉爽。实际垂钓时,约定俗成的铧子尖、老鱼道、  相似文献   

19.
杨传昕  曹爵胜 《钓鱼》2012,(21):32-32
一、出钓时间的选择。钓谚云:“秋天到,鱼好钓。”但是到了深秋,天气变凉,气温、水温变低,鱼儿开始由近岸的浅水域游到深浅水的交接部,吃饵的时间早上晚于初秋和仲秋,下午停止吃饵的时间早于初秋和伸秋。因此,我们应根据鲫鱼吃食的规律,注重选择出钓时间。在徐州地区,深秋钓野鲫,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上午8时到11时,下午14时到16时。如果是“秋老虎”迟迟不走,上午应从7时到10时,下午从15时到17时;寒流如提前来袭,上午9时到下午15时出钓。不过出钓时不应生搬硬套,要根据当时的天气情况灵活选择时间,才能有理想的鱼获。  相似文献   

20.
史为林 《钓鱼》2009,(21):24-25
笔者出身于传统底坠钓法,悬坠钓盛行后也练习过悬坠钓。见不少钓友介绍边诱边钓技法,也随之跟风。特别是拉饵风靡以来,边诱边钓似乎已成众多钓友追求的时髦的钓法。有些钓友写文章说“边诱边钓”是把鱼“装到管子里来钓”,那岂不是一种绝好的钓法么?但根据笔者自己的实践和理论分析,多数情况下那只是钓者的一厢情愿,你不能“把鱼装到管子里”。如果说在竞技钓鱼或者为竞技钓鱼而练竿时采用边诱边钓技术,还有些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