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温岭虐童事件2012年10月24日,一个身穿豹纹外套的年轻女孩双手提起一个4岁男童双耳的照片在网络上被疯传。第二天,温岭警方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刑拘了照片上的虐童女教师颜艳红,又以涉嫌寻衅滋事行政拘留了帮助拍照的童某。11月16日,温岭警方依法释放颜艳红。21日,新华网首页图片新闻报道"温岭虐童女老师外出打工,不愿向受害者道歉",整个事件到此算是告一段落了。温岭虐童事件表现出以下传播特点:第一,传播主体特殊,即"本地微博达人+本地公安微博+机构微博+微博意见领袖"。在新浪微博转发这张照片的"温岭陈宇航"是事件发生地温岭人,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虐童现象开始由传统家庭走向社会,本该保护儿童成长的幼儿园也频频成为虐童事件的发生地。专家建议,"虐童入刑"已势在必行。"现行的虐待罪有很大的局限性,从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他们最缺乏社会的保护,需要单独设立这一罪名。"  相似文献   

3.
田华英 《大观周刊》2012,(47):273-273
近年来频频暴光的虐童事件一次次刺痛着无数家长的心,2012年10月24日,浙江温岭幼师虐童事件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激起了广大民众无比的愤慨。虐童事件不仅为学前幼儿教育敲响了警钟,同时也暴露出了当前民办幼儿园管理工作中的漏洞,本文拟将以虐童事件为切入点,分析了民办幼儿园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丁芃 《传媒观察》2013,(2):24-26
2012年10月24日,微博用户“将讲090080”在其微博里发布一张浙江温岭幼师虐童的照片,引来众多网友疯转,形成一起网络群体事件。11月16日,虐童教师颜艳红被无罪释放。由此将温岭幼师虐童事件升级,舆论再次沸腾,引发了广大公众对相关司法立法和幼师管理的大讨论,各地相关虐童事件也逐一曝出。  相似文献   

5.
丁乔乔 《新闻知识》2007,(10):93-93
今年7月份,媒体曝出江西鄱阳一个6岁的女童丁香小慧被传遭虐事件的报道,尤其是网络媒体大炒特炒,推波助澜:7月20日上午全国36家网站转载丁香小慧事件的报道、女童口吐鲜血、浑身青紫的照片、亲生母亲的愤怒、后母的跪地喊冤。一时间,网上泄愤  相似文献   

6.
我国有句古话,叫人言可畏,这句古话说的是舆论的可怕。那时候指的是人们的口口相传。而现在,以互联网博客和BBS为代表的新传播方式的产生一下子把个体之间的人际传播推向了大众传播。这种颠覆性的新传播方式的产生在不加约约束的环境下便让一直依靠有组织的媒体传播一时无所适从。几年来,网络传播实践催生了许多新闻传播新现象,仅2003年,中国互联网界就出现了孙志刚案、刘涌案,然后就是?"宝马撞人案",2007年的"后母虐童事件"和厦门"某网络公司63人集体失踪事件",还有2008年新年前后的辽宁、陕西、湖北等地相  相似文献   

7.
"南京虐童案"线索由微博首发,传统媒体跟进,继而先后掀起三波舆论关注热潮,使"南京虐童案"成为全国关注焦点。"南京虐童案"报道过程中,部分传统媒体报道充分尊重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也有部分报道出现了过度披露隐私及部分领域失范问题。结合近期持续出现的未成年人殴打他人视频被曝光现象,新闻报道中的未成年人保护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线并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8.
郭俊 《新闻世界》2013,(4):224-225
民众整整关注了两个月的“温岭虐童”案件尽管已经成为过去,但是它的发生、发展与最终结果却让关注该事件全过程的很多人颇为不安。本文以“温岭虐童”案为切入点,回顾事件的整个过程,分析形成“舆论伤害”的缘由、危害,探讨减少、规避和解决舆论伤害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国际快讯     
《中国档案》2014,(5):11
美国:云存储帮助警方抓捕虐童者美国执法部门利用云存储虐童档案,使警方能够快速查找到在案发现场所拍到的虐待图片,从而便于警方能够更快地识别虐童者并将其绳之以法。由于数据量大,美国执法部门专门建立了一个数据库处理虐童图像。美国国土安全局国际项目部门声称:  相似文献   

10.
《新闻记者》2008,(2):44-44
2007年十大假新闻的出炉,让人再次对纸箱馅包子事件、史上最恶毒的后妈虐童案和功夫巨星洪金宝去世等新闻假货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媒体对负面新闻的报道呈现出"扎堆儿"现象,海南校长带学生开房、厦大博导性骚扰女学生、南京虐童事件等,由某一事件引发的对某类事件的争相报道的现象比比皆是。负面新闻报道有积极的一面,但当负面新闻成为新闻报道的主旋律时,就应该引起新闻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深思。本文从传者、受者、媒介三个方面出发,分析负面新闻"扎堆儿"报道的原因,并对由此所带来的社会传播效果做了简单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影响着新闻事件的传播与发展态势。而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产生的博弈,也深刻影响着两者各自的发展,以及整个新闻业未来的趋势。在这场博弈中,到底是新媒体"逼倒"传统媒体?还是传统媒体"调戏"新媒体?亦或是二者虽看似水火不容,竞争激烈,实质却在某种程度上相互借鉴,共同发展?面对种种疑问,本文将从浙江温岭"虐童"事件入手,探究全媒体时代新旧媒体的博弈路径。  相似文献   

13.
"大报跟着小报走,小报跟着网络走",这是时下人们对新闻界舆论引导状态的一种评价.这种评价肯定是不全面的,但是无庸讳言,这种现象在一些传统媒体身上的确是客观存在的.无情的事实一次又一次地教训了传统媒体.什么"后妈虐童","艾滋女事件","金庸去世",还有所谓"上访村长被害",所谓"国税47号文件"等等,无一不是先从网上、微博上"暴"出,然后经一家或几家报纸转载、放大,多家媒体跟上、热炒.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网络盛传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母亲看后很是后怕。母亲以前是村小老师,也被称为赤脚老师。那会儿,乡下没有幼儿园一说,孩子长到了入学年纪,家里只要不是太困难一般都会送进村小。我们村小的学生来自3个自然村,人数最多时有30多,按程度不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人们虔诚地相信官方媒体,以为来自主流权威媒体的信息就是天籁之音不可亵渎。但是,陆续发生的若干假新闻事件,极大地考问着主流权威媒体的公信力。一是北京电视台“纸馅包子”假新闻;另一是“后妈虐童事件”,江西电视台首报后,报纸和网络都参与报道传播,结果却被证实乃人为捏造策划的结果。这些虚假新闻严重败坏了国家声誉,  相似文献   

16.
被社会各界炒得沸沸扬扬的“华南虎事件”随着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的结束终于告一段落了。作为2007年最引人关注的网络舆论话题,“华南虎事件”不仅捧红了周正龙,也使网络媒体自身大红大紫,从“虐猫事件”,“后妈虐童事件”一直到“华南虎事件”,网络媒体都首当其冲的成为了公共舆论的主导阵地,成千上万的公众参与到网络这个博大空间中,对网络舆论的快速形成和不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网络舆论的优势日益凸显,并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舆论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7.
虐童、家暴案件屡见不鲜,背后有不健全人格的心理推动,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误区,还有制止不力的法律缺陷法律是一个社会刚性的底线,在保护儿童方面却失去了应有的震慑效应。在全国律协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看来,  相似文献   

18.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正是因为新闻真实的重要性,我国新闻学界和理论界从未停止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对新闻真实的追求。特别是在2007年,由于先后出现了影响恶劣的“纸馅包子”、“史上最恶毒的后妈虐童”等虚假新闻,中国记协发出了要求新闻界“坚持正确导向,坚持新闻真实,采取有力措施杜绝虚假新闻”的通告,更是掀起了新闻界的“打假”高潮。  相似文献   

19.
不让假新闻从自己笔下溜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纸馅包子""后母虐童"到前段时间的"香蕉致癌",假新闻正成为新闻界无法绕开的障碍和毒瘤,它不仅严重影响着新闻业的公信力,更使每一个新闻从业者蒙羞。随着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我们在确保新闻真实性上面对更严峻的挑战。网络以及人人可为记者的现实,使各种信息的发布更便捷;同时,经过网络的放大,一个不起眼的小消息可能引起全国甚至世界性的连锁反应。另一方面,一些媒体跟风炒作,一些记者作风浮躁、甚至有意做假也成为假新闻的温床。新闻真实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也是一个信念问题。作为记者,面对新形势,应保持怎样的工作作风,怎样增强政治和导向意识?如何辨别、判断来自方方面面信息的真实程度?如何敲定事实的细节?在维护新闻真实性上,我们有何成败的经验、教训及切身体验?  相似文献   

20.
就在人们还在为"纸箱馅包子"的假新闻事件目瞪口呆的时候",六岁女童遭后母毒打吐血六块脊椎被打断"的假新闻又让人惊愕不已。频发的假新闻既拷问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