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茅盾的著名长篇《子夜》的全部故事是围绕着工业资本家吴荪甫为了发展民族工业而进行的斗争这条主线展开的.作者描写了民族资本家与买办资本家的联合和斗争,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联合和斗争,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和斗争,公债市场的投机活动,工人的罢工运动和农民的武装暴动等等生活场景.在这些互相交织的矛盾和斗争中,作家创造了吴荪甫、赵伯韬等典型形象.特别是吴荪甫这个典型形象,是可以与阿Q相媲美的.他是一个具有深远的美学和历史价值的艺术典型,他在现代中国文学形象画廊里,填补了民族资产阶级形象的空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教学要求】指导学生理解本文所写的内容及所揭示的中心思想,认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不可能发展资本主义,认识选择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指导学生了解和鉴赏本文在心理描写等方面的特色。【课时安排】两节课。【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 1、提示、设问课文是从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中节选的,是小说的最后一章。《子夜》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斗争为主线,反映了1930年旧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生活。请参看课文注释①,说说《子夜》大致内容。  相似文献   

3.
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杰作。它成功地塑造了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形象,“这是作者对我们文学的一个贡献,这个贡献是别人所不曾提供的。”(冯雪峰语)它在三十年代一问世,就曾起过重大的政治作用,受到社会上和文艺界的高度重视,一直到今天,它仍然有着重要的认识意义和借鉴作用,仍然拥有广大的读者。  相似文献   

4.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或心理等细节作精雕细刻、具体入微的描写。有些细节看来似乎很平常、很简单,但它却能生动地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复杂的心理变化。《吴荪甫的失败》是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的最后一章。课文主要写旧中国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在公债交易中的最后一场决战,其中人物的细节描写多姿多彩,具体入微,尤其写吴荪甫的“笑”,令人叫绝。一、三个“狞笑”。  相似文献   

5.
心理描写是指对人物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的描写,它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优秀的作家往往善于探索和表现人物的心理。在这方面,茅盾是相当出色的一位。《吴荪甫的失败》(高中语文第三册补充教材)是《子夜》的最后一章,叙写的是旧中国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在公债交易中的决战,其中的人物心理描写细密入微,多姿多彩。作者对  相似文献   

6.
吴荪甫是个致力于发展民族工业的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他生活在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舞台上。当时,民族资产阶级身陷“国家不象国家,政府不象政府”的绝境,特别是一九二九年以来,世界资本主义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使中国加深了殖民地化。在这关键时刻,吴荪甫急流勇进,敢于同帝国主义,官僚买办势力抗衡,矢志振兴民族工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行为。而支持这个革命行为的力量源泉,我们认为是来自他灵魂深处的民族意识。由此视点进行观照,吴荪甫就不仅区别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而且也区别于同样是民族资本家的朱吟秋、陈君宜等人。然而,长期以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长篇小说中,就人物的众多而言,大约没有哪一部作品能超过茅盾的《子夜》的。有人统计过,《子夜》中大约写了近九十个人物,其中吴荪甫和赵伯韬,是中国三十年代民族资本家和买办资本家成功的典型,而将永远存活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人物画廊中。对他们不仅有成百的学术论文在探讨,并且,几乎每年的现代文学试题中,吴荪甫总是占一席地位的。如果将《子夜》喻为一座名山的话,那么,吴荪甫和赵伯韬,当然,就是它的主、次山峰了。正因为《子夜》是一座名山,它的主峰竞秀,为万人仰目。其实,就是它的岩石溪流,也自有它的魅力在,只不过为一般人爱仰慕高峰,有所忽略罢了。 闲来无事,偶翻《子夜》,竟在一向不为人所注目的众多女性肖像中,发现了一些在风流之外的魅力来。高兴之心,不可独有,草成文字,以飨同好。 其间主要秘密,都集中在下面一张表上。  相似文献   

8.
长篇小说《子夜》是茅盾描写中国三十年代初期社会生活的宏篇巨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品。《子夜》塑造了众多的典型人物,有民族资本家,买办资本家,封建地主,国民党军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市民,工人,农民,革命者,工贼等等,通过复杂的矛盾冲突,描写了当时城市和农村的阶级斗争和社会运动,也批判了当时党内的左倾机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茅盾的《子夜》是二部卷佚浩繁的长篇巨制,它以较大的容量,真实地“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差不多要反映中国的全社会,不过是以大都市为中心的,是1930年的两个月中间的‘片断’,而相当的暗示着过去和来来的联系。”小说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他与美帝国主义的走狗,买办资产阶级赵伯韬之间的斗争为主线,以三  相似文献   

10.
曾经看到有一篇文章谈文坛巨匠茅盾的名著《子夜》,说作品里人物的名字,不是随随便便取的,而是大有讲究。如买办资本家“赵伯韬”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答曰:“赵伯韬者,宋子文也。”你看,宋朝皇帝不是姓赵么,伯子男是封爵,文韬武略则是成语。广东人,大块头,代表买办资产阶级,岂不是十分贴切?当然这绝不是说“赵伯韬”就是宋子文,若认真这样看,就未免是对文艺的无知。  相似文献   

11.
《子夜》通过吴荪甫和赵伯韬两个寄生阶段的典型形象,真实形象地揭示了中国三十年代的社会现实 吴荪甫的典型意义,有力地揭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软弱性,没落性、赵伯韬的典型意义揭示了殖民地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反动凶恶,腐败两个“典型”雄辩地证明:旧中国不会走向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只能更加殖民地化.  相似文献   

12.
《子夜》是“五四”以来继鲁迅《阿Q正传》之后,又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巨著。《子夜》出版于一九三三年一月,反映的是一九三○年五月至七月的历史现实。关于茅盾写《子夜》的主要意图,作者在《子夜是怎样写成的》一文中说: “……这样一部小说,当然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我所要回答的,只是一个问题:即是回答了托派;中国并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当时他们(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出路’是两条:(一)投降帝国主义,走向买办化;(二)与封建势力妥协。他们终于走了这两条路。”  相似文献   

13.
以“加强国情教育”为目的编入高中语文“补充教材”第三册的《吴荪甫的失败》,是选自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的最后一章。要使我们的青少年从那反映民族工业资本家和买办金融资本家斗争的最后一个回合中,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国情实在是吃力的;要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生活里引起“现代思考”,难度也就更大了。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吴荪甫的失败》准确深刻地理解中国的昨天和今天呢?我觉得可以这样来划分我们的思维层次:  相似文献   

14.
茅盾的《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中杰出的长篇小说。早在 30年代初,《子夜》刚出版不久,瞿秋白曾这样评价《子夜》:“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可见这部“偏重于都市生活的描写”的长篇巨作的分量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子夜》创作于 1931年 10月至 1932年 12月, 1933年初,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上海,民族资本家吴荪甫是其主人公。吴荪甫是个刚强自信有能力的人,他原先雄心勃勃,一心要干一番事业:发展民族工业。但由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错综复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太原大学学报》2017,(2):56-62
与其把吴荪甫视为英雄骑士,不如把他视为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西西弗斯;与其把吴赵斗法视为民族资本家与买办资本家的斗争,不如视为欲望与欲望之间的互相较劲与吞吃。资本主义内在的规则、程序与理性在《子夜》里面看不到一点影子。吴荪甫的领袖欲与统治欲根深蒂固,更深刻地决定了他的言行,影响了他的命运。他的失败具有浓重的宿命论色彩,几乎是重复了吴老太爷的悲剧命运。《子夜》与它塑造的吴荪甫形象可以激发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最早接触茅盾作品是《子夜》,震摄于它恢宏的构架和博大的内容:栩栩如生的30年代上海的十里洋场,股票交易所和中气正足的吴荪甫丝厂的联袂,双桥镇枪声和股东们喧嚣声的交响,吴老太爷抱着《太上感应篇》进入“天堂”和四小姐由乡野的单纯走向范博文们的沙龙,杜竹斋的背信弃义和赵伯韬的肆意强悍,吴荪甫最终的穷途末路之际对王妈的泄欲和林佩瑶哀怨的神色,民族工业的危机,军阀混战的背景和买办资本家的吞噬,……我想这便是茅盾的小说:高屋建领、博大精深、舒卷自由如亲历变幻的时代风云,《虹》、《霜叶  相似文献   

17.
茅盾是中国杰出的文学巨匠。《子夜》是他光辉的代表作品。《子夜》在三十年代的出版,曾引起中国文坛的巨大震动。瞿秋白同志誉之为“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并且断言:“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纪录《子夜》的出版”。(瞿秋白:《子夜》和国货年)鲁迅先生在日记、书  相似文献   

18.
《子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的长篇小说。它不仅是作者茅盾创作道路上的里程碑式的长篇,也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长篇。可是,在前几年的“重写文学史”的讨论中,有人竟给《子夜》制造了一个“模式”,说《子夜》模式主要包括“主题的先行化创作原则”、“人物观念化的塑造方法”和“斗争化的情节结构法”。它对以后的长篇小说的影响是深远的。对这种论调,笔者不能苟同,“特萆此文进行辨析。“主题先行化的创作原则与创作手法”是不是《子夜》的首要特征呢?笔者回答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9.
买办的再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买办的界定历来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近年来对买办的研究也出现了貌似“客观”而不切实际的人为拔高倾向。本文以此为基点,从历史的、民族的角度着眼,对中国近代社会买办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在经济领域的活动、政治上的态度和作用、买办自身素质及其去向分流作了一番整体的考察。认为:1.根据买办的职业属性应把其界定为一个经济概念。2.经济范畴中的买办在政治上凸现出来明白无误的奴性与对国家民族观念的缺乏。买办对民族工业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因而买办是一个不值得肯定的阶级  相似文献   

20.
《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也是三十年代我党领导下的最早出现的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作品反映的时代是一九三○年春末夏初。茅盾在这篇小说中,形象地阐明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得到发展,中国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下更加殖民化了,从而进一步说明了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同时,也批判了当时一些中上层知识分子一味强调振兴中国民族工业、走欧美资本主义道路,忘了帝国主义是中国的主要敌人的糊涂观念,阐明了我们党指出的革命斗争的方向是唯一正确的方向。《子夜》的题材广阔,结构宏伟,内容丰富,这在当时的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下面只就人物形象作一粗浅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