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纲领灌输多,细节引领少,缺乏对文本的细致解读。要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就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信任学生,师生一同进行文本探究。如果说课文就是奔腾的波峰浪谷,那么教师和学生就是勇敢的艄公,而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引领学生寻找文本的"筏子"。一、意象引渡,自主搜索文本"筏子"在《黄河的主人》这一课,很多教师都不约而同地将文章主旨定位在寻找"黄河的主人",让学生感受黄河的惊涛骇浪,领略艄公的坚强,然后证明艄公就是黄河的主人,因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解读文本的过程就是对文本的感知、理解、体验与评价的过程。在解读文本时要开展教师、学生、作者之间的相互对话,并达成某种共识。个体总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解读文本也就风格各异。教师的作用就是引领,用教师的解读来影响学生的解读,这样,学生既受到教师风格的影响,也体现出自己的个性。一、正视现实,准确地发现文本解读的不足1.文本内容偏重政治化苏教版初中语文内容涉及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要想使上课效果更好,策略之一就是正确地解读文本。教师依据文本提供的信息引领学生解读文本,文本解读好了,上课的效果不言而喻。特级教师李蒙钤就对上好一节课谈过自己的看法:“这法那法,吃不透教材就没法。”这种看法可谓一语中的。那么,教师要靠抓什么引领学生解读文本呢?笔者以为,解读文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教师要想使上课效果更好,策略之一就是正确地解读文本。教师依据文本提供的信息引领学生解读文本,文本解读好了,上课的效果不言而喻。特级教师李蒙钤就对上好一节课谈过自己的看法:"这法那法,吃不透教材就没法。"这种看法可谓一语中的。那么,教师要靠抓什么引领学生解读文本呢?笔者以为,解读文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抓住课题解读文本课题是文本的眼睛,透过课题,我们能够看到文章的宗旨所  相似文献   

5.
<正>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要素,也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用自己的阅读经验引领学生阅读实践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的水平直接决定着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文本解读历来被视为语文教师的"看家本  相似文献   

6.
教师要学会解读文本,是因为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与感悟,需要我们教师去响应、去对话、去引领."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没有高屋建瓴谈何指导引领?所以,作为一线教师,首先要学会深入解读文本,因为我们教师走多远,我们的学生就能走多远.只有当教师对文本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面对一个文本,要想取得"出乎其外"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入乎其内"上下工夫,要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解读,要在别人停下的地方再往前走一步.  相似文献   

7.
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教师对文本的把握,对整个课堂教学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认真解读文本内容,挖掘文本的思想、情感等,注重方法与策略,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真正引领学生进入文本.  相似文献   

8.
浅谈中学语文的文本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材足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过程.  相似文献   

9.
蒋爱凤 《教师》2010,(11):58-59
教师要学会解读文本,是因为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与感悟,需要我们教师去响应、去对话、去引领。“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没有高屋建瓴谈何指导引领?所以,作为一线教师,首先要学会深入解读文本,因为我们教师走多远,我们的学生就能走多远。  相似文献   

10.
教师带领学生解读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工作,其成效基本上就是阅读教学的成效.遗憾的是,教师带领学生解读文本常常被不经意地换成教师代替学生解读文本. 阅读教学的课堂实施中,学生解读文本应该是一个从头至尾真实发生的过程,教师的作用是在一定的时间序列中,引导学生登堂入室,深入文本.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按照新课程标准精心遴选的这些文质兼美、意蕴深远的美文,教师引领学生去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凝心静气地深入文本、研读文本、吃透文本,引领学生去正确解读文本,这样才能使学生更主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教师如何解读文本,不仅意味着该课选择怎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起点。一、用心解读文本应做到"正确"解读  相似文献   

12.
探寻文本的适度解读 厘定教学的合理取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本解读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试想,如果教师自己对文本一知半解、模棱两可,自然也就无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品味语言了.文本是有生命、有灵性的,是独立存在的语言形态.  相似文献   

13.
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于教师和学生的生命都能在课堂中得以提升,及在教师对文本进行有效解读后再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个体化的解读,让学生在文本解读中实现个体生命的成长。以此来达成语文和教学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4.
文本解读决定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对文本的解读中,应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切入解读文本的关键点,把握解读文本的生长点,紧扣解读文本的拓展点,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对文本情感的体验,最终实现文本的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教师正确解读文本,紧扣文本主旨,为学生提供各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才能激发和指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探究,有效地引领学生多元解读文本,实现阅读的个性化、多元化.有效的多元解读首先要与文本主旨相扣,挖掘出文本背后潜在的思想、力量和情感,找准多元解读的切入点:其次要激发学生内在强烈的学习欲望;最后.要关注学生在解读过程中的表达与交流,要给学生以运用语言表达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流畅、准确、生动地再现本色思维,借助文本读出学生生命的个性风采.具体方法有:运用逆向思维解读,想象人物内心解读,进入角色体验解读,补白描述情境解读.等等.  相似文献   

16.
教师文本解读水平的高低。关乎到学生学习的范畴、感悟的外延、收获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一个语文教师对文本解读到什么程度,决定着课上到什么程度: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解读有怎样的高度,就会引领学生登上怎样的高度。文本解读,是教师语文素养、鉴赏水准、知识能力、人文精神、逻辑思辨等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7.
解读文本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就是以教师解读为基础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解读文本、语言实践,从而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从这一角度来说,"解读"可以成为阅读教学的全部.可以这样说,教师解读文本有多深刻,语文课堂就有多精彩!  相似文献   

18.
曹长顺 《教师》2014,(21):28-28
正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文本解读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这里所说的文本也就是语文教材。语文教师如果善于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我认为,要想语文课堂高效,首先要提高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那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解读文本时,语文教师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力求创新。所谓继承传统,就是要阅读理解前人对文本解读的结  相似文献   

19.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探寻文本、解读文本的过程离不开问题的引领.高质量的问题不仅仅是学生走进文本、感知文本的有效阶梯,更是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升的有效动力.教师可以在文本内涵与学生认知能力之间创设良好的认知点,进行问题设计,从而让学生依循问题的引领,提高疑问质量,促进阅读效益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是必不可少的。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英语知识点的解析。事实上,解读英语文本时,教师需要站在多个维度,从不同视角挖掘文本的语言、人物、主题、情节等内容,引领学生全面、深刻地解读文本,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批判意识,促进学生全方位理解文本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