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正>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具有"泛灵性"的特征,它是指儿童总是赋予物质世界以心理的特征。在他们眼里,物质世界似乎是有心理活动的,是有人性的。而童话中的主人公都是"泛灵"的。正如周作人先生所说:"童话者,原人之文学,亦即儿童之文学,以个体发生与系统发生同序,故二者,感情趣味约略相同。且顺应自然,助长发达,使各期之儿童得保其自然之本相,按程而进,正蒙养之最要义也。"可见童话在儿童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而让童话步入低年级的读写生活,无疑是给孩子们的读写提供了一根拐杖。一、开窗放入大江来——大量阅读,精品感悟童话作品丰富多彩,儿童对此喜闻乐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一般推荐他们读有拼音和配图的、简短易懂的童话。如《小巴掌童话》《小猪唏哩呼噜》《小精灵的秋天》《安徒生童话》等和绘本童话。我通常会带领学生采取多种读的  相似文献   

2.
低年级段读童话要读出童话的故事及趣味,中年级段读童话要读出童话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而高年级段则应该在童话阅读中实现对写法的感悟及对童话这种体裁的初步认识。要淡化童话故事的真假,以免影响学生对童话的兴趣,导致其思维和想象能力受到限制。要让儿童明白童话中的幻想和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一般地说,幻想世界中的事物都不违背现实世界中的自然和社会关系。教师要用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保持孩子们的童真,让他们放飞想象,就一定能让他们的心灵童话世界更美好。  相似文献   

3.
我小的时候喜欢看童话,爸爸妈妈给我买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意大利童话》,以至于我在二年级之前一直以为:只有外国人才写童话,而且童话都是短短的。  相似文献   

4.
王春瑛 《青海教育》2014,(12):25-26
童话,语言典范,寓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之中。可以说,除了其本身的趣味性强,可读性强,故事性强以外,字里行I司表现出“真、善、美”的人性光辉。那么,如何使童话文学的养料让儿童吸收,化作他们成长的精神食量呢?我认为,一方面在于他们个性化的阅读,另一方面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同样重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解读童话,陪伴着学生们走进童话世界,与其一起分享其中的喜怒哀乐,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实现心灵的成长。以下以二年级下册《丑小鸭》为例,谈谈对低年级童话教学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5.
史峰 《小学生》2007,(9):10-10
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本《安徒生童话》。读这本童话书,就如钻进了多彩的世界,里面有爱心、有期望、有欢笑、有安慰。读这本书会掉泪,会傻笑,会感觉到真善美的存在,《安徒生童话》成为我最喜欢的书。现在书中一些主角的名字和故事我已经忘记了,但丑小鸭的名字和故事我至今不能忘记,因为丑小鸭曾经无数次安慰过我的心。  相似文献   

6.
散文、诗歌、小说……文学种类繁多,要说对儿童影响最大的,非童话莫属。 从小到大,传统童话读过不少。每位童话作家,每篇童话作品都有其不同之处,读来或惊喜或哀叹,这些优美的篇章影响了一个又一个童稚的心灵。但当我把《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贝洛童话》等放在一起比较,发现很多童话的情节大致相似,都遵循着一个套路。  相似文献   

7.
姚凤荣 《考试周刊》2011,(29):64-65
低年级的教材中有几篇科普童话,如《蚕姑娘》《小松鼠找花生果》《小动物过冬》等,这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孩子们刚拿到课本时往往先选择科普童话阅读,他们觉得有趣、好玩。可是在听课中我发现:孩子们并不喜欢老师教科普童话,课堂上不积极参与,甚至不愿朗读、不愿回答问题。由此可见,问题出在"教"上。  相似文献   

8.
童话,并不只是给儿童读的。我在成年之后,还常常读童话。每当烦心的时候,从书架上随手扯出的书,必是童话。比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我就读过多遍,它也被翻译成“人鱼公主”。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人鱼  相似文献   

9.
童话故事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童话,抓好三个环节:看童话,打基础;说童话,激兴趣;写童话,乐作文。  相似文献   

10.
不少版本的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都有科普童话课文,如《蚕姑娘》《小松鼠找花生果》《小动物过冬》等,这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学生刚拿到课本时往往先选择科普童话阅读,他们觉得有趣、好玩。可是近来我在听课中发现:孩子们不喜欢老师教科普童话,课堂上不积极参与,甚至不愿朗读、不愿回答问题。由此可见,问题出在“教”上。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第一学段的阅读内容为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在一年级的孩子眼中,世界是充满想象的,是五彩斑斓的.而童话正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儿童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或科学常识介绍的一种文学体裁.童话是儿童成长的精神摇篮,也是促进儿童阅读的有力助手,它能打开儿童的思维之窗,为儿童插上想象的翅膀.针对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教师应当从短小的童话经典入手,引领他们一步一步走进阅读,继而爱上阅读.  相似文献   

12.
刘苏瑶 《辅导员》2012,(Z1):125
书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无论去什么地方,我都会带着书。自然,我和书之间就有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我最喜欢看的是童话书。从上小学开始,我就迷上了童话书。在童话的世界里,我一会儿变成了勇敢机智的多萝西,一会儿变成了大力士皮皮,不久我又变成了漂亮可爱的鲁西西,真让我如痴如醉。这个暑假,我又读了很多童话书,有《女巫》《彼得·藩》《哪吒大战红孩儿》《塔顶上的  相似文献   

13.
教学童话类课文,是引导学生读童话、品童话、赏童话的过程。教师应多角色读童话,引导学生多维度品童话、多方式赏童话,以儿童之心读出童话之美。  相似文献   

14.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己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童话故事情节生动、感人,充满了奇思妙想,贴近儿童生活,读起来通俗易懂。因此,课外阅读活动中,我引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童话中体验课外阅读的无穷乐趣。学习目标1.通过交流,让学生知道安徒生写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童话,激发他们阅读童话的兴趣。2.通过读一读、演一演、看一看等形式的…  相似文献   

15.
一、生活是否可以关联童话 童话式的生活,是每个孩子都向往的。对他们而言,童话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常常交织在一起。他们可以跟着童话哭,跟着童话笑,跟着童话生活,但表达能力有限,很难将自己的生活如童话般表达出来,儿童读、说、写的能力发展是不均衡的。  相似文献   

16.
《辞海》中这样描述: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童话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作品中充满离奇的想象力,那种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较量,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相似文献   

17.
刘俨 《成才之路》2012,(29):26-26
正童话是以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题材为内容,以接近儿童口吻的语言来叙述。这种话语方式,是最契合孩子观察社会的表达方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发现童话对孩子的作文有很大的帮助。让低年级学生写童话体作文,能使他们拥有广阔的天地,树立足够的信心,使他们快速起步,快快乐乐地去作文。  相似文献   

18.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家,也是世界文学童话的创始人,创作了众多深受儿童欢迎的童话作品,如《卖火柴的小姑娘》、《海的女儿》等。19世  相似文献   

19.
小时候并没有想过.自己长大了会成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但爱看童话、爱看儿童刊物的习惯倒是从小养成。小学时代,有那么多的刊物陪伴我:《小学生周报》、《故事大王》、《少年文艺》、《童话大王》……但真正要说最有感情的,首推《小火炬》。  相似文献   

20.
陈衡哲对于中国女性文学和儿童文学作出了贡献,她的《小雨点》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第一篇童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