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英语中,存在着因社会偏见而造成的性别偏见与歧视性语言。这种现象不利于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早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深切关注,并正得到逐步地改观。作为英语教师,要密切关注语言发展的新动向,教育学生尽量避免使用带有性别偏见与歧视性的语言,倡导中性表达法,使学生能恰如其分地用英语表述。  相似文献   

2.
由于社会、种族及阶级偏见在英语语言中存在着性别偏见与歧视性语言。这种语言污染现象极不利于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早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深切关注,并正得到逐步地改观。文章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并提出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要密切关注语言发展的新动向,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带有性别偏见与歧视性语言,倡导中性表达法。  相似文献   

3.
对农村中学生体育课偏见现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量有关农村中学生对体育课认识的资料,运用社会学方法,从偏见心理角度,对农村中学生体育课偏见的现状、成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值得深思的系列问题。将对全面发展教育及实现我国体育的宏观目标等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偏见:制约和谐社会构建的社会心理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根源上讲,社会认知偏差效应、经济竞争和利益冲突、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社会类别化以及人格、动机、从众等社会心理动力因素均是导致社会偏见的重要原因。社会偏见给人们的社会生活以及社会关系的和谐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使受偏见者自我束缚,导致自我实现预言;导致人际之间的疏离,引发社会歧视行为;引发社会冲突,危害社会稳定。社会偏见不仅有损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还是引发社会歧视和社会冲突的心理根源。消除和避免社会偏见的对策主要有:消除社会认知偏差效应的影响,增加平等接触和交往的机会以增进相互了解,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哲学解释学从新的角度对翻译理论进行了探讨和思考,本文试图讨论哲学解释学在翻译领域的具体应用,并对如何正确地理解翻译中的合理偏见以及重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本文就哲学解释学在翻译实践中的利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作家的写作并不是绝对自由的,它受制于各种条件,其中包括不同的性别身份。女性作家和男性作家的作品,在体裁、题材、风格和技法上,都能体现出作者的性别差异。造成作家性别差异的原因是客观现实与性别偏见,作家应该努力克服自身性别带来的限制,用文学作品推动现实变革,摒除性别偏见与歧视。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诗歌中,涉及民族关系的,难免沾上对少数民族的偏见,唯独楚辞是没有民族偏见的,屈原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8.
非种族主义作家与种族偏见--奥康纳的种族立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南方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因其作品没有立场鲜明地支持黑人的民权运动而被一些作家定位于种族主义作家.事实上,一直生活在南方的奥康纳确实带有一些种族偏见.然而,其宗教信仰决定了其对黑人的同情与对种族主义的厌恶.在作品中,奥康纳对南方人特别是南方知识分子的种族偏见进行了剖析与批判.笔者揭示了奥康纳--一位带有些许种族偏见的非种族主义作家--的复杂种族立场.  相似文献   

9.
孙致礼《傲慢与偏见》译本在文学翻译界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孙致礼《傲慢与偏见》译本,旨在探讨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以及所实施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从“病理论”角度分析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理论的角度就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失衡、教学专制、教学偏见和教学阻隔四个方面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从吴尔夫开始,不少评论家尝试用女性主义来阐释奥斯丁的经典之作《傲慢与偏见》,分析作品中表现的女性关怀和独立意识等。但是由于历史和作家个人经历的原因,《傲慢与偏见》中也流露出一定的男性立场。剥离作品中隐含的男性立场。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揭示了传播中存在的偏见;利用媒介素养教育的有关理论开展了对传播偏见的解读和批判,从而帮助受众认清传媒,准确判断现实环境,发展自我。  相似文献   

13.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简.奥斯汀在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讲述了四对青年男女的婚姻,都非常具有典型性,并以此表明了自己的婚姻观: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性婚姻的重要性,并强调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同时,从奥斯汀的婚姻观也可以得到一些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水浒传》中李逵杀人情节和《红楼梦》中赵姨娘之死的分析,可以发现古代小说家身上存在着明显的人性视野缺失和社会偏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定势作为一种简化概括了的概念,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会对人际交流产生影响。为了更好地认识定势,本文从定势的概念入手,阐述了定势和偏见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析了定势产生的过程及其特征,最后探讨了定势产生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简·奥斯丁生活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乡村,她的作品以描写乡村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的爱情和婚姻为主。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通过对五桩婚姻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她所生活的那个年代人们的爱情与婚姻观、女性伦理和家庭伦理。在传统的资产阶级婚姻道德中,金钱和门第是爱情和婚姻的决定性因素。由于女性没有权利拥有和继承财产,她们不得不将物质作为爱情和婚姻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对《傲慢与偏见》进行解读,分析小说中反映出的婚姻观,并挖掘伦理道德观念产生的社会根源,再现当时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7.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一生创作的6部小说中最著名的一部。作者在这部小说中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势利、愚蠢、虚伪、贪婪自私、傲慢无礼、自欺欺人的讽刺、揭露和批评,宣扬了美好的伦理道德。在奥斯丁看来,真诚、朴实、仁慈、仁爱、仁义、互让、宽容、谦恭、彬彬有礼等高尚的品格和道德修养是人类的行为准则。《傲慢与偏见》以婚姻问题展现了1...  相似文献   

18.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品,其描述了傲慢的男主人公达西与对其有偏见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之间解开嫌隙,终成眷属的故事。在该故事中,简用极为独特的女性视角打造了真诚、大方、自尊、自爱的伊丽莎白形象,她的真诚与美丽打动了诸多读者的心;然而,更令读者拍手称赞的,则要数从女性视角出发所创作的栩栩如生的男性角色,他们个性鲜明,极具特点,令众多读者过目不忘,记忆犹新。因此,本文聚焦于风靡至今的《傲慢与偏见》一作,站在了解男性人物刻画手法的基础上,分析男性角色在故事中的实际作用,以此来充分了解《傲慢与偏见》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9.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的代表作之一。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根据情节和人物的需要将"功能性"人物观和"心理性"人物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独具匠心地将现实中单调乏味的故事及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20.
性别偏见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仍然还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影响,不正确的性别意识观念一直影响着女大学生的人格构建和心理的健康。将性别教育研究成果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相结合,分析性别教育中的特点,提出在高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性别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并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设置和形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