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章从历史上绘画的发展,工具的演变,通过中西方绘画的结合,阐述了中西方各个绘画种类,使人们了解绘画艺术拥有的无与伦比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李华 《绥化学院学报》2003,23(3):132-133
当一幅绘画作品诞生之后,画家便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作品中。以此来证明作品出自何人之手。中国绘画作品自古强调画与书法的结合,在画上签名写诗能增加作品的意境。而在西方,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画家们在绘画作品上签名的情况逐渐多了起来,本文以自文艺复兴至十九世纪许多著名画家在其代表作上的签名列举分析了西方绘画作品的签名方式,以此揭示了中西方绘画在此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赵韶梅 《学周刊C版》2010,(2):132-132
线奈在绘画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从状物再现到抒发情绪的表现性.从具象的写实性到抽象的写意性上,无不体现着线条的艺术魅力.线条及线条美是中西方绘画艺术的重要媒介和审美因素。但是由于东西方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的不同.东西方绘画用线在审美感受上也有所不同:东方绘画中的线条.注重表现情感,富于韵律感和装饰美,追求天人合一的意境;西方绘画中的线条.则具有较强的理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东西方绘画在线条运用上存在着异同,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不断加深,两种绘画线条呈现出融合与互补的趋势。从中国画中线条运用注重表现情感、富于韵律美,西方绘画中线条运用注重表现理性、强调实体美,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线条运用的融合与互补三个方面对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进行了考辨和分析,探讨绘画线条的运用技巧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段毅丹 《考试周刊》2010,(29):49-49
艺术反映生活,这是中西方绘画的一种共同因素。但是,中西方在绘画艺术审美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性,中国绘画注重表现自然,而西方绘画则注重再现自然。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审美思想的不同,可以从外在的和内在的两个方面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6.
西方绘画建立了严格的从一只眼睛、一个视角看世界的焦点透视,而中国画则以散点透视即运动透视创造可游之境,中西方绘画各有其主观性,由于有了“人的坐标”的同一性,对艺术而言,两者都是科学的,都造成了艺术上的合理。  相似文献   

7.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精神振奋了长期以来社会地位十分低下的西方绘画,透视学、光学、解剖学等自然科学原理的引入,构建了西方现代绘画的新体系。然而,从十九世纪后期开始出现的诸多所谓“现代主义”流派否定了科学理性在绘画中的地位,又一次使西方绘画走上了歧途。  相似文献   

8.
现代主义绘画和现代主义设计都是20世纪初期在欧洲出现的,且分别在西方绘画史和西方设计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首先对现代主义绘画和现代主义设计作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分别从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发展和现代主义绘画对现代设计的理论支持三方面入手研究了现代主义绘画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唐代佚名作品《游骑图》,无论是从绘画技巧,还是风格来讲,都可视为中国古典写实绘画表现鞍马题材的典范之作,与西方文艺复兴早期如鸟切诺等人的写实绘画相比,在鞍马人物形象的准确性与形体透视的生动性等方面的把握上,似乎具有更感人的魅力。可知中国古典写实绘画应是比西方更早掌握了如何通过透视缩形来真实表现客观物体的方法。尽管西方意义的科学透视法并不在中国产生,但那种中国式的视觉投影方法,曾经有力支撑着中国封建时代盛期的绘画写实艺术,那么,甚至在图像时代的今天,我们仍然有必要对其现实意义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逐步形成“彩墨画”这种新的画种。众多从西方学习回国的画家极力推崇将西方绘画的精髓融入到传统的中国画表现当中,力图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改革,彩墨画就是在这么一个环境下发展起来的。画家们将彩墨画从纯粹的绘画艺术上升到表达当代人复杂、多样的思想情感,打破了传统的绘画格局,对当代的社会现象有一定的认识和反映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与中国诗歌有着相同的意境美,通过阐述中国诗歌意境、中国画意境以及与中西方绘画进行对比后,说明意境特性,展示中国诗歌与绘画的意境交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元,中国传统文化又是世界文化的一元,面对今天的中国画发展,从其教育来看.青年教师应该以怎样的思维观念切入当代中国画的教学,笔者从社会时代文化背景与中国画发展的现状为切入点.对中国画教学的核心范畴、中国画教学对待与选择等方面通过综合、分析、比较,进而得出中国画教学和谐思维导向性的体系建构。使之对当代中国画教学新意识形态的形成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画种。关于对造型的认识,水墨写意人物画一直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随着西方绘画的引进,中国绘画在绘画造型观念上产生改变,西方绘画的造型艺术与中国绘画造型方法相融合,丰富了中国画的画面效果。这种造型观念的改变,使中国画坛上出现了不同的绘画风格。水墨人物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绘画艺术的优秀成分,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把握中国传统绘画的文化特征及其深藏背后的民族文化精神,是至关重要的。中国传统绘画是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明显区别于其它画种的、有强烈个性特征的独立画种。本文从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入手,通过对中国绘画中的山水、人物、花鸟三方面内容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的阐述,说明了中国文化是中国绘画的基础和肥沃土壤,同时又着重通过对中国画语言特质的理解,进一步阐明要正确把握中国画的文化精神,必须从中国文化中寻找中国绘画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5.
西方绘画色彩理念与中国画色彩装饰性的同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与欧洲为代表的西洋绘画,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绘画体系.中西绘画观念互相影响,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差异.西方色彩理念丰富了中国画的色彩,使中国画的色彩更加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  相似文献   

16.
符艺 《高教论坛》2012,(9):124-126
中国油画的百年史是一段学习与创新的历史,是数代艺术家们自觉地探索中国油画自己道路的历史。作为中国自觉探索油画民族化的著名艺术家和典型代表,吴冠中毕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绘画现代化的研究与探索,他在油画中探索民族化,在水墨中寻求现代化,冲出了画种的藩篱,为当代艺术创新提供了全新的审美方向,为中国油画和传统水墨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创造性地将中国艺术的精神与风貌推向了世界。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的学生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绘画——中国画的特点,加强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认识。使高职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画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成为中国画的传承人,让学生在学习中国画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人画从边缘到主流的这种绘画史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人画的出现一开始就体现了是以牺牲了中国民间画工画和宫廷画传统绘画的写实性为代价的,并由此改变了中国绘画的演变之轨迹,没有成为像西方那样的写实绘画。文人画成为了中国绘画的主流,一方面提升了中国绘画的地位,但另一方面,其流弊也是显而易见的。不顾绘画的本体,极力贬低绘画技法的作用,将文人们所说的'神'强调到了极端,由追求"逸笔"而导致笔墨的草率,使得中国绘画的最本体的东西———造型,从此走向衰微与没落,也使中国传统绘画从明、清逐渐走向末路。虽然清代的'四王'力图挽救此局面,打出了'复古'的旗帜,然而没有抓根本,最终中国传统写实绘画衰落。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的发展进程停止不前甚至倒退,导致了上世纪关于中国画前途的三次大的争论。近现代中国画的教学长期依附西画教学模式,丧失了自身的体系。在新世纪应加强中国画的教学改革,加强中国传统哲学、中国文学、中国美术史论、美术心理学、书法等知识的教学,以建立完整的中国画教学新体系,推动中国画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当代中国传统绘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从中国画自身的审美原则、社会文化背景、文化内涵角度出发,提出只有体会到中国画显现的气质所在,才能真正体验传统绘画的特定语言与现代人类文明状态所存在的有机联系,促进中国画继续向前发展.基此,文字归纳出中国画的气质表现3个特点:"雅"、"厚"、"透",并认为这些气质、不仅仅是画面本身的表现,同时也是艺术家自身气质、修养和对人生态度的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