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景义 《知识窗》2006,(10):60-61
你是否听到身体里有“钟表”发出的滴答声?印度的医生早在几千年前提出的关于人体生物钟的没想,现在已被科学证实。没错,我们的身体里约有200个“钟”,每个器官都有一个对应的“钟”,每个细胞也有自己的“钟”,什么时间该干什么,生物钟已经帮我们安排妥当。只要掌握细胞的日程表,并按照这个日程表生活、工作,就能最好地利用每天的24小时,发挥身体的最大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已经“入世”的形势下,研究如何提高工程造价编制水平,科学地反映工程的实际费用支出,已经是摆在我们工程造价专业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重大的课题。现结合实际工作以及对有关问题的思考,谈以下几点体会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匹配了2006—2015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以A股上市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企业发明专利申请行为的决定因素及其影响机制。分析表明:由于外部激励对内部激励的挤出效应,企业专利申请与其 研发支出呈U形关系,而非简单的线性关系;由其他企业研发支出按各种权重加总形成的溢出池对企业专利的影响为负,即“技术机会”效应占优于“知识溢出”效应;企业自身研发支出与溢出池的交互效应为负,说明企业在专利申请方面是战略替代的。  相似文献   

4.
伊德的身体理论是理解其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思想的重要视角。他在“身体一”(感知的身体,体验的身体)和“身体二”(文化建构的身体)的基础上,提出了身体的第三个维度,即“技术的身体”。“技术的身体”是对“身体一”和“身体二”的综合,主要特征是工具的涉身性,而这正是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的界面。伊德的身体理论对涉身、知觉和行动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挖掘,对“情境化知识”、人与技术的关系进行了全新解读,对我们建立批判的知识论和技术现象学有诸多启发,其中有两个向度不可忽视,一是关注行动,二是重视现象学一解释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十五”以来,临沧地委、行署认真贯彻落实“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方针,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把科技工作真正摆上地委、行署工作的议事日程,为科技工作搭建平台,增加科技经费投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有力地推进了“科教兴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03—2016年中国地级市数据,利用官员任期考察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科技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多维绩效考核下,地方官员在任期内会策略性“安排”政府科技支出,官员任期和地方政府科技支出呈U形关系,转折点出现在官员上任的第5~6年。此外,在晋升激励下,地方政府在科技支出方面存在显著的互补型策略互动,且在官员第一任期时的政府科技支出反应系数明显高于官员第二任期时的科技支出反应系数,即在官员晋升激励更强的时期,地方政府科技支出竞争更激烈,说明在相对绩效考核方式下,地方官员会围绕科技创新展开标尺竞争,提高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改善政府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7.
政府环保支出、绿色技术创新与雾霾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雾霾治理作为污染治理攻坚战的“重中之重”,通过加大政府环保支出、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有效进行雾霾污染治理,是当前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对政府环保支出、绿色技术创新和雾霾污染作用机制进行系统梳理,提出相应研究假说的基础上,利用2008—2016年中国216个或104个城市的研究数据,采用面板空间联立方程、动态面板门槛等估计方法,本文较为系统的考察了地方政府环保支出、绿色技术创新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本地和邻地政府环保支出均能直接减轻本地雾霾污染,本地政府环保支出还能通过刺激绿色技术创新而间接减轻本地雾霾污染,但邻地政府环保支出的间接治霾效果不显著。此外,政府环保支出对雾霾的治理效果存在门槛效应:当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较高时,政府环保支出对雾霾污染的抑制作用十分显著;反之则反是。时段比较发现,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后,政府环保支出的治霾效果显著提升;地区比较发现,除了当地政府环保支出治霾效果面临技术约束外,重点区域政府环保支出对雾霾污染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眼4中揉不得沙子。”其实,肾里也揉不得沙子。肾结石就是堵在肾里的沙子,它会使“先天之根本”的肾水断流,使人疼得无法忍受,它还会导致一系列的身体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贾国明 《青海科技》2001,8(3):10-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长期以来,各级财政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科教兴国”战略,在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各方面支出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性,把科学技术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发动机”和“倍增器”,努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大力调整支出结构,不断增加科技投入,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深化科技事业财政预算管理改革,使科技事业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合拍,实现资源配置效…  相似文献   

10.
食物品种虽然十分繁多,但是把其中营养成分分析一下,加以归纳,不外乎是醣、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几大类,而含量最多的是醣、脂肪、蛋白质——我们膳食中的三大营养素。蛋白质好比“建筑材料”,是构成身体组织的主要原料。肌肉、内脏等组织除含水外,细胞内物质的80%都是蛋白  相似文献   

11.
人到中年,身体内的各部“机器”就会出现某些“故障”,生理功能衰退,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中年人尤应注重“防患于未然”。那么,怎样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呢?医学家指出,主要应做到“九观察”: 一、观察食欲。食欲状况如何,是体格健康与否的“晴雨表”。当人体处于健康状态时,几个小时不进食就会有饥饿感,只要适当吃些食物就能满足身体消耗的需要;相反,食欲不振,便说明健康状况欠佳,应该调理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R&D资本化下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小荣 《科研管理》2005,26(5):41-46
本文在阐述R&D支出是决定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主要因素之一,并在描述各国有关R&D的会计处理原则的基础上,以“自由现金流量”模型中的主要变量:现金流量、资本回报率、预期增长率为评定指标,比较分析R&D费用化和资本化下各评定指标的波动所导致的对企业价值增长的不同判断,最终为我国现行的R&D支出会计处理原则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洗脑”确有其事!当你睡着时,身体器官运转速度变慢,而大脑会利用这个时机舒舒服服地“洗个澡”。如果没有“洗”够,你可能会变傻!脑脊液充当“清洗剂”,去年,美国波士顿大学Laura D.Lewis科研小组的科学家用磁共振成像等技术观察一些志愿者的头部,惊奇地发现人睡着的时候会被“洗脑”:大脑的血氧浓度出现周期性变化,大量血液流出大脑,脑脊液趁机发动一拨“攻击”流入大脑,充当“清洗剂”清除毒素,比如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β淀粉样蛋白。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最后两年,重庆市财政科技支出比重急剧下降,且降幅位列全国前列,对该市综合科技进步水平造成一定影响.基于2009年和2010年地方财政科技拨款调查数据,将影响地区财政科技支出比重的因素归纳为中央对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和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并通过因素分析发现,中央对重庆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出中科技支出比例较低是导致重庆市财政科技支出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提升重庆市财政科技支出比重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经费预算实施绩效考评是科协机关适应政府财政预算管理要求、提高服务效能的一种内在需求。它要求机关各部门的每一项预算支出,都必须满足绩、效、量3个要素。“绩”是指预算执行(支出)所要达到的目标,“效”是指用具体指标评估完成目标的倩况和取得的成绩.“量”是指机关财务为这一支出目标提供的经费数量。  相似文献   

16.
以2001-2019年沪深两股89家车企面板数据为样本,考察了新能源补贴、研发支出与企业资产收益率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研发支出是财政补贴对企业资产收益率产生影响的中介因素,财政补贴会激励企业研发支出,但从现有样本来看研发支出对汽车企业资产收益率有负向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财政补贴对企业研发支出的激励作用在新能源车企和传统车企中并无差异,但新能源车企研发支出的增加对其资产收益率的抑制作用更大;环境规制会强化“政府补贴—企业资产收益率”及“政府补贴—研发支出”两段路径的作用效果,且在环境规制约束下,补贴政策给传统汽车企业带来的研发激励效应高于新能源车企。  相似文献   

17.
当今时代,频率不同的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超声波、红外线、X射线、伽玛射线、紫外线、各种可见光线等等,在我们周围悄无声息地构成了一种被称作“电子雾”的浓重污染源,它看不到、听不到、嗅不到、摸不到,神不知鬼不觉地任意穿透“切割”人的身体,如同“幽灵”一样,令人防不胜防。  相似文献   

18.
殷红的血液,是维系我们生命的源泉,亘古不变,世代不息地在我们的身体内奔流着。如今,有人要对其进行“改造”了……  相似文献   

19.
《科学生活》2014,(8):56-57
中华传统价值观——五福临门 “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尚书·洪范》 以上引文属传统文化的范畴,在中国已有相当长的传承。“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善终”是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  相似文献   

20.
魏者 《今日科苑》2005,(10):50-50
每天都有不同的高楼大厦在兴建,年轻人大多喜欢那种住在高耸人云处“一览众楼小”的感觉.老人们却总是摇头叹气:“住这么高老不‘沾’地气,对身体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