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小气候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色季拉山暗针叶林林内和采伐迹地(林外)的小气候要素对比分析,从能量和水分状况比较出:林内总体热量水平稍高于林外,但变化幅度不大。在生长季,林外地表温度的日较差大于林内。水分状况,林外虽然承接的降水量大于林内,但其降水多以地表径流方式流失,且蒸发量大,总体水平上林外较林内差。  相似文献   

2.
桉树焦枯病是危害速生桉的重要叶部病害,近年来已经在广西玉林市桉林内蔓延扩散,给林业生产带来损失.本文对该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原因作了初步分析,为控制该病害的继续扩散,减少对林业的损失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预防森林火灾的主要营林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基于森林防火的主要营林技术措施,从林内可燃物营林调控技术、防火林带营建技术和森林可燃物燃烧环境营林调控技术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有针对性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林业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覆盖度为20%左右的乔木固沙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测两种水平配置格局林内地表粗糙度和摩阻速度。结果表明:行带式配置林内地表摩擦阻力较随机配置的高,其对土壤风蚀的抑制作用也较显著。  相似文献   

5.
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内外温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三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藏东南部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内、外温度变化规律步调基本一致,总体温度变化、总体规律表现为: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冬温夏凉。在不同季节内森林对小气候的调节作用各不相同:春季在一年中温度变化最剧烈,林内高于林外;夏季(生长旺季)林内外温度变化较平缓,林内温度始终低于林外2℃左右;秋季林内外温度均在0℃以上,早晚温度较低,中午较高;冬季白天林内外温度变化较剧烈,夜间较缓和。土壤表层温度林内外昼夜温差都较大,但林内变化较林外缓和:林内外土壤受气温影响的深度不同,林外为20cm,林内只有15cm。  相似文献   

6.
由热量平衡的特点所决定、森林内的空气温度变化总的是趋于缓和,林地表层土壤又具有较高的湿度,林内也具有较高的湿度。本文主要对森林的调节温度和湿度的效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邓世宗 《资源科学》1992,14(2):67-73
广西森林水文研究是在广西中亚热带的桂东北龙胜里骆林区、南亚热带的桂东南岑溪七坪林场、桂中的宜山庆远林场、桂西的田林老山林场进行的。研究的林型有:杉木人工林、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柠檬桉与马尾松混交林。其地貌有中山、低山、丘陵和台地。每一种林型都在林内、林外建起400m~2的径流场,用三角溢流堰和水位计测定地面径流量。同时,在林内、外设置气象观测场,观测林内、外降雨量和林冠截留雨量、树干茎流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人》2007,(8):7-7
生物物种名录最具特色的地方在于查询方便。使用者在登录网站(www.catalogueoflife.org)后,便可以通过检索栏检索。例如:在检索栏输入“灰狼”(gray wolf),查询结果便会告诉查询者,灰狼的学名为“Canis Lupus”,命名者是瑞典人林内乌斯。[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2013年以来,榛实象甲在科左后旗新栽植的经济林—榛子林内发生,影响了发展榛子产业的健康发展。采取人工、生物、无公害药剂、飞机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防治了榛实象甲的危害,达到了持续有效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科考队员5月28日在马里亚纳海沟南侧海山发现了近10片五彩斑斓的珊瑚林。林内各种珊瑚和柱星螅等集聚生长,犹如"海底花园"一般,实属罕见。当日,"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从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鹤岗林区内的火烧迹地、采伐迹地、荒山荒地及不同郁闭度的有林地进行抽样调查,经分析得出了鹤岗林区的天然更新规律:冠下更新一般受坡度、坡位、坡向及郁闭度的影响,从坡度看,坡度越大更新越差;从坡位看,坡下部最好,中部次之,上部最差;从坡向看,阴坡要好于阳坡更新;从郁闭度看,郁闭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林内的光照热量和温度,天然更新效果与郁闭度成反比关系并为鹤岗林区的森林恢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网络存储技术,分析了存储系统的各个成分,对存储网络的功能进行了技术分析.以及RAID,镜像,备份等技术.简单介绍了RAID技术的发展和重要意义.同时对当前应用的各种RAID级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3.
综合疏伐技术是下层疏伐、上层疏伐的综合和灵活的使用,伐除对象分布于林冠层的各个部位。综合疏伐后,林分结构趋于正态分布,林冠深度不减小,始终保持多层郁闭,林冠层呈阶梯状,光和二氧化碳气流在林内得疏通,增加各  相似文献   

14.
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区气候资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区海拔约610m高度的林外气象观测场连续进行了15a(l982~1996)的观测.年平均值气温16.7C,降水量l954.6mm,相对湿度85%,水面蒸发(小型)836.9mm.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为1502.1~2469.3mm.月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大.观测结果表明,这里四季分明,气温极端最高37℃,极端最低一7.4C.1a中相对湿度均较高,最低月平均77%.雨季旱季明显,2月~9月为雨季,月平均降水量最低l47.9mm;10月~1月为旱季,月平均降水量最高为70.7mm.与林外比较,林内气温稍低,特别是春、夏季.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稍小.地温也低于林外,特别是夏季,相对湿度则显著高于林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在PowerBuider环境下采用"自上而下地总体规划,自下而上地应用开发"的策略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文章详细介绍了科研部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部分,包括可行性分析,组织机构分析、管理职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数据字典、处理描述等等;系统设计部分主要介绍了系统功能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系统实现部分列出了几个主要的程序框图,并附带了一些主要的窗口和程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南方红壤区常见林地类型-杜仲人工林的穿透雨、树干流和林冠截留的水文过程进行了监测,并在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林下降雨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杜仲林对降雨的再分配受到降雨特征影响,穿透雨、树干流和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随着雨量或雨强的增加,穿透雨率升高,截留率降低,并且两者在高的雨量和雨强下逐渐趋于恒定。在测定期间,杜仲林穿透雨率为72.7±7.8%,树干流率为7.7±1.8%,截留率为19.6±9.9%。杜仲林下穿透雨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随着与树主干距离的增加,穿透雨率逐渐提高,靠近树干的林冠内部穿透雨率显著低于林冠边缘,而且随着降雨量的增加,穿透雨的空间变化减少,异质性降低。每mm降雨的单株树干流(cm3/mm)与胸径、冠层厚度和树高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但是与冠幅和枝下高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对于林内雨的组成,树干流与穿透雨的比率随着雨量或雨强的增加而呈减小趋势,但树干流对降雨具有明显的汇集作用,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对降雨的汇集效果先提高后降低。林冠截留在减少林内雨量的同时,也显著地改变了林下降雨的空间分配,使林内局部(如树干流周围)水分输入反而高于林外。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我国目前商业建筑的能耗现状,分析了其中的节能潜力,并介绍了商业建筑节能的相关技术和市场机制.探讨商业建筑节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张瑞秀 《大众科技》2005,(7):88-88,87
文章首先介绍了数据挖掘技术,接着介绍了语音品质分析系统的发展现状,最后阐述了数据挖掘技术在语音品质分析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9.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发现,某些花朵在白天开放,夜晚就自动闭合。瑞典分类学家林内奥在花园里种上各种花朵,它们在白天和夜晚开放及闭合的时间都不相同,因此每天只要看看窗外的花朵,就可以知道确切时间了。科学研究证明,生物节奏的确存在,于是产生了研究生物节奏的学科——生物计时学。近年来,这一学科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20.
栽植密度关系着群体结构、光能利用、地力利用,直接影响着产量高低,是经济林栽培的重要技术因素之一。适当密植可增加叶面积、充分利用光能;减少空闲地面,合理利用地力。密度加大,可免受阳光直射林内,保持林地湿润,提高土壤肥力。但不是密度越大越好,是有一定幅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