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在青少年进行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教育有重要意义。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以待历史和现实,是教育青少年树立民族自尊、自信和精神的重要方法,激励青少年对高度责任感努力学习,积极投身于发展经济的实践中,是对青少年进行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校园化活动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应该在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塑造自尊、自信、自强的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教育应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其中历史教学担负着重要任务,爱国主义教育应是贯穿历史课教学的一条主线,通过历史课教学,使青少年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全面振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郭海燕问:什么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答: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号召:“在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强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王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抵御...  相似文献   

5.
“主旋律”教育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在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我国宪...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等专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等精辟论述,指明了学校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性,因此,中专政治教育中结合实际把受国主义进一步深化是十分必要和重要  相似文献   

7.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民族自尊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是新世纪我国教育的神圣使命 ,也是强国、富国的根本大计。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在中西文化的冲撞、交汇、融和中 ,如何提高人才的民族精神素质 ,使之经受住多元文化的考验 ,塑造自尊、自信、自强的人格形象 ,是当今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在新修订的课程计划中 ,几乎所有的人文学科和部分有关的自然学科都提出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对以形象化与情感见长的美术学科 ,新修订的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要“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  相似文献   

8.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是当前电大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在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这是当前新形势下进  相似文献   

9.
一、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基础和核心,在体育放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例如,我们给学生上排球课时可以举这样的例子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如前国家女排为什么能连续获得5年世界冠军,  相似文献   

10.
明亮 《教育》2007,(18)
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传统、革命传统、改革开放、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教育,以及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社会上的某些腐败丑恶现象,已经侵蚀到教育战线,也影响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为此,我们必须向青少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了解国情,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及腐朽思想的侵浊,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人生观。 邓小平同志关于计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核心问题是在新形势下,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一代“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12.
一、新形势对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要“在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这段重要论述,阐明了新形势下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当前来说,首先要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到重要位置上。爱国主义是民族之魂,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表现为大无畏的气概、夺取胜利的决心、自信自强能力的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加快现代化建设 ,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人的精神活动及成果,文化已经完全成为民族国家对外竞争的主要软实力。作为民族文化的内核与灵魂.民族精神是文化自觉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自强的重要方面。民族精神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广大青少年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帮其树立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是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象征,是复兴中华民族的希望。实施素质教育应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和教学的各个方面。就学校教育而言,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中学历史以其特有的社会认识功能、道德借鉴功能,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中学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对于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丰富文化素养,培养敏锐正确的历史认识和社会认识能力,形成自尊、自信、自强、开拓创新的民族性格和优良的道德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民族精神作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不可能自尊、自主、自强。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主题,成人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发挥团结教育青年学生的作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提高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培养青年学生的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  相似文献   

19.
自信、自尊、自强、自爱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精神。具备这四种精神,你的人生才充实。在我看来,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一个人,只有自信,才能自尊、自强、自爱,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自信是英雄主义所具备的本色之一,有了它,你才有可能创造奇迹。 法国的拉劳士·福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小学开展民族精神教育,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政治任务。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易县老区优势,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历史与传统教育之中,从培养造就四有新人的战略高度出发,本着对党对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