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旭雁 《生物学教学》1997,(10):F003-F003
寄生是指一种生物长期或暂时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其生活的一种种间关系。营寄生生活的生物叫做寄生物;被侵害的生物叫做寄主,也叫宿主。根据寄生的场所可把寄生物分为两类:一是寄生在寄主体内的,称为体内寄生物。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病毒等。二是寄生在寄主体表的,称为体表寄生物。如虱、蚤、疥螨等。根据寄生的久暂,可分为永久寄生和暂时寄生两种。根据寄生对象可分为三类:一是专性寄生,是指寄生物必需在活的寄主体内才能生活,一旦脱离寄主就不能生存;二是兼性寄生,腐生为主,兼营…  相似文献   

2.
自然界的生物种类繁多,千姿百态,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以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寄生现象在生物界不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寄生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也是环境对生物影响的体现,常见的寄生方式有以下几种。1内寄生与外寄生内寄生或外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个体的生  相似文献   

3.
下面几条生物学术语是较常见的,但其意义又易混淆,现解释如下: 一、什么叫寄生、腐生、共生、共栖,它们间如何区别? 寄生 Parasitism是一种生物生活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并生长繁衍后代的现象。前者往往称“寄生物”(寄生动物则称寄生虫);而后者则称寄主或宿主。由于寄生物常以寄主作为它的寄居场所和营养来源,进而损害寄  相似文献   

4.
许多细菌寄生在一些动物的体内,靠寄生对象——宿主体内的营养过活,这些寄生物通常不会要了宿主的命。但有些拟寄生物会把宿主改造成自己的奴隶。如胡蜂和寄生蝇。它们把卵产在毛虫体内。让孵化出的幼虫以宿主为食,直到宿主献出生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重庆、四川、湖北、湖南、云南、江苏、浙江、江西、甘肃等地区进行了广泛的鱼类寄生虫学调查,结合国内先前的研究资料,对我国鲤科鱼类外寄生车轮虫的多样性及区系分布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5种鲤科鱼类发现感染了隶属于车轮虫科三属的车轮虫共计39种;基于我国淡水鱼类种类及区系分布特点,其中鲫、鲤、青鱼、草鱼、鲢、鳙是感染种类最多的寄主鱼.养殖鲤科鱼类较野生鱼类其外寄生车轮虫的多样性相对丰富;而在养殖鲤科鱼类中,广泛且高密度养殖的鲤科鱼则表现出更为丰富的外寄生车轮虫的多样性;并且外寄生车轮虫多样性与鲤科鱼类的区系分布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寄生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本文阐述了将植物作为寄主的几种寄生者,以及寄生者与植物寄主的协同进化,旨在为全面深入地认识寄生现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叫寄生。寄生现象不仅在动物界普遍存在,在植物界也同样存在。有不少植物已不再进行光合作用,而是过着不劳而获的"剥削"生活。最典型的是一年生藤本植物菟丝子。春季,菟丝子的种子发芽生根,伸出细长的茎,这时若遇不到其他植物,它便会被"饿死",因为它的光合作用功能退化了;若遇上豆科植物,便会紧紧抓住不放,并及时生出功能特异的寄生根,钻到豆科植  相似文献   

8.
生物在种间关系上 ,表现为寄生、竞争和捕食等多方面 ,其中的寄生现象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广泛而普遍地存在。在复习寄生关系这一内容时 ,经常会提及一种寄生植物———“槲寄生”(mistletoe) ,由于“槲”和“”两字形体相近 ,极易混淆 ,不少资料都把“槲寄生”错写成“寄生” ,让人更为不解的是 ,这种张冠李戴的生物学错误 ,甚至出现在几种英文工具书中。其实 ,“”和“槲”两者之间是有着显著的区别的。“”(ji嚙) ,树 ,一种木质象松的树。 (《新华字典》释义 )。《玉篇·木部》亦注 :“ ,松也”。《汉书·西域传下》载 :…  相似文献   

9.
初中一年级《生物》上册对“寄生”一词的解释是这样的:“寄生——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取有机物来生活”。那么,寄生植物是否自己能制造有机物而营自养生活呢?除了能从活的植物体内吸取有机物外,是否还能从活的植物体内吸收水和无机盐呢?寄生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哪些类型的植物才有寄生现象呢?寄生现象与人们的生产有什么密切关系呢?我们初一年级生物活动小组学生和我们的辅导老师带着这一系列问题对植物寄生现象进行观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现在地球上生存的每一种生物 ,都以一定的方式适应着环境。在生物与环境的适应中 ,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存在。同学们如能对这些现象有所了解 ,会对生物与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增加认识 ,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下面就几种常见的有趣现象进行简单介绍 :一、保护色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 ,这对他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如蚱蜢 ,生活在青草中的其体色为绿色 ,生活在枯草中的其体色为褐色。又如 :生活在寒带的雷鸟 ,在白雪皑皑的冬天 ,体表的羽毛是纯白色的 ,一到夏天就换…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开发利用桂西北岩溶地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利用超声波协同提取和正交试验,优化鞘花寄生总黄酮提取的工艺条件。利用分光光度法,对阴香、香樟、桂花等7种寄主的鞘花寄生枝叶、花及果实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鞘花寄生果实总黄酮提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30%,超声波提取时间60 min,超声波提取功率180 W,料液比1∶3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鞘花寄生果实总黄酮提取率为3.96%。(2)不同寄主的鞘花寄生,其总黄酮含量有明显差异;相同寄主的鞘花寄生,其不同器官的总黄酮含量也有极显著差异,并且均表现为:枝叶>花>果实。不同寄主的鞘花寄生,其枝叶、花和果实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29%~14.09%,3.92%~6.11%和2.68%~4.98%。(3)鞘花寄生总黄酮含量较高,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复孔绦虫(Dipylidium)属于囊宫科(Dilepididae),为中小型绦虫。与人体有关的虫种主要是寄生狗、猫体内的犬复孔绦虫(D.caninum)。当人们与这些动物接触时,被寄生在其体表或周围环境中的蚤类污染手及食物,通过口而受染。由于人体感染后多无临床表现,或有腹部不适、肛门瘙痒等轻微症状,不易引  相似文献   

13.
张斌 《生物学教学》2003,28(10):60-61
(1)互利共生 :〔你好我也好。〕两种生物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兄弟关系 ,谁也离开不了谁 ,分开后都不能独立生活。对双方都有利。如白蚁和其肠内的鞭毛虫。(2 )寄生 :〔你好我不好。〕你占便宜我吃亏 ,一方有利一方受害 ,但受害方并不死亡 ,如果死亡则是捕食关系了。如人和蛔虫。(3)竞争 :〔你争我斗。〕两种生物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 ,并不以直接获食为目的 ,生活习性越相似 ,竞争越激烈。一方有利一方被排除甚至被消灭。如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4 )捕食 :〔你死我活。〕一方有利一方致死。如狼和羊。(5 )保护色 :〔不让你看 (你看…  相似文献   

14.
一、知识归纳(1)病毒(如噬菌体)是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每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如DNA或RNA)等物质组成的简单生命体,营寄生生活,以复制的方式增殖.离开寄主无生命活性.不要把它们当成原核生物.  相似文献   

15.
虫生真菌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从虫生真菌的资源分布论述,在我国已发现的昆虫病原真菌涉及40多个属400多种,其中虫草属真菌80种,捕食和寄生线虫的真菌10种,寄生昆虫的真菌215种,报道的新种有24种,生物防治中应用较广主要为绿僵菌、白僵菌和蜡蚧轮枝菌等;其次概述了入侵及致病机制,虫生真菌的入侵主要分四个阶段,入侵是机械压力和酶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对毒力稳定性,菌株来源对同种昆虫毒力往往差异较大,同一菌株对不司寄主或同一寄主不同虫龄的毒力也有所不同.介绍了虫生真菌的发展的历史、研究现状与展望,对近年来我国虫生真菌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也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16.
王惠云 《考试周刊》2015,(43):158-159
群落及种间关系的题目多数借助于概念内涵外延的分析及坐标曲线图以选择题形式呈现,有时可能结合其他生态知识以非选择题形式综合考查;出题内容涉及种间关系的判断、生物间的相互影响等;预计今后高考结合实例材料考查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高中课程对种间关系中的共生、寄生、捕食、竞争四个要求比较高,其中寄生和捕食的关系、竞争与种内斗争的关系学生比较容易混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云南省鼻蛭(Dinobdella ferox)分布概况的调查和标本采集,初步探明鼻蛭在昆明、楚雄、红河、思茅、西双版纳地区均有分布.实验室内用鼻蛭幼体分别对家兔、大白鼠、家鸽、牛蛙进行感染实验,结果表明:鸟类、两栖类不是鼻蛭的寄主,即使人为地进行感染,鼻蛭也不能正常生长;鼻蛭仅以哺乳动物为寄主,寄生于寄主鼻、咽腔内的鼻蛭生长迅速且呈递增趋势,在感染一个月内,蛭体重增加可达200余倍.鼻蛭的寄生会对其寄主造成严重危害,应加强对鼻蛭危害的重视,并对其分布、生活史及防治开展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8.
理论研究证明,寄生生物致病性进化方向是多方面的.在特定的寄生关系中,寄生生物致病性的进化方向是由特定的生物学指标所决定的。但目前主要还在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探讨,有待于对特定寄生生物及其宿主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才能对寄生生物致病性的进化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猪肉绦虫与蛔虫都是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 ,教材中提到 ,蛔虫由于体表具有角质层结构 ,因此 ,不会被寄主的消化液所消化。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常常会把猪肉绦虫与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征相比较 ,因而产生疑问 :猪肉绦虫体表无角质层 ,为什么也不会被寄主消化液所消化 ?这一问题 ,教材及教参中都没有提及。原来 ,猪肉绦虫的体表是由具有代谢活性的、有生命的、内含线粒体和内质网的合胞体层所组成 ,又称作皮层。皮层具有较强的抵抗宿主消化酶的作用 ,原因可能是由于皮层细胞的分泌物能促使宿主消化道内增加淀粉酶的活性 ,抑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  相似文献   

20.
某些教科书在提到分解者时都讲“分解者”指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这样的提法,虽然反映出对细菌评价的主要方面,却又往往使人理解成细菌都是分解者,造成概念上的片面性.细菌的营养方式多数为异养.分布最广的是腐生细菌,它们从死的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并将它们分解成基本元素或简单的化合物,因此腐生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寄生细菌是异养细菌的另一种类型,它们从活的生物体内吸取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一种“小型消费者”的角色,故寄生细菌应为消费者.此外,还有少数自养型的细菌.根据同化作用取得能量的来源不同,自养细菌可分为化能合成和光能合成两类.化能合成细菌(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