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汉字楷书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通过魏晋南北朝与隋唐五代时期石刻楷书的比较调研指出:汉字楷书发展史上,隋唐五代时期的石刻楷书具有字形走向成熟定型、构形理据弱化、构件对系统具有更强的依赖性等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汉字发展的历史来看,汉字至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其字体经历了陶文、甲骨文、籀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演变阶段.其中小篆的产生,宣告了汉字古文字阶段的结束,而这份功劳就归属于秦相李斯.本文试从个人生平、书同文字及书法成就方面对李斯对中国汉字发展作出的贡献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关于汉字演变脉络,人教社2007年版《历史》必修3第46页说:“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同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35页说:“汉字在长期演变过程中,经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发展到钟鼎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至今大约有三千六百多年的历史。”第139页说:“甲骨文之后.又相继出现了钟鼎文、篆书、  相似文献   

4.
古代书法家对同一个字的楷体书写,结构基本相似,只是笔画形态的处理有区别,这就是汉字楷书的异体同构原理。所以学习汉字楷书关键在掌握其结构。而每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结构支点,这是汉字的"宗",其他的体例包括现代适用字体都万变不离其宗。写好毛笔字还需掌握一些基本规律,如内紧外松,穿插避让,注意重心平衡等。  相似文献   

5.
汉字历经千年,各个时期各具特色。小学生与汉字对话,应着重与现代汉字对话,即与楷体字对话,习字立规,树立规则意识;与楷书对话,习字正气,构建人文班本课程。  相似文献   

6.
简化是汉字发展不可逆转的走向.汉字简化起初着力于形体的演变,汉字从甲骨文发展到楷书其形体是越来越适合于人们的书写.汉字发展到楷书阶段,形体相对稳定,于是人们便从形体本身的笔画省减,另辟简化的蹊径.解放后,我国政府进行了两次汉字简化工作,第二次汉字简化由于出台仓促,缺乏社会基础,在试行十年之后被废止,但不等于汉字的形体就此定型不变,它还必将朝着既要摆脱繁难,又要传承文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首先,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告诉我们:汉字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甲骨文时代起,汉字就有繁简两种字体,汉字形体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从甲骨文到小篆,从小篆到隶书,从隶书到楷书这三个阶  相似文献   

8.
薛皖东 《语文知识》2012,(4):116-117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与字义有着密切的联系。汉字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造字原则,但在从甲骨文发展到楷书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对笔势和字形结构的不同安排,汉字字形的表意发生了偏差,不少形体由于讹变,破坏了原来的结构,使得汉字形非达意。  相似文献   

9.
楷书中的变笔表意字,是汉字发展到楷书所产生的一种非传统六书所能分析的独特造字方法。指出它的存在,将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汉字的发展源流。  相似文献   

10.
书法是汉字的艺术。魏晋时期是完成汉字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楷书的定型,翻开了中国汉字书法史崭新的一页。它是在汉隶的基础上蜕变而来的一种书体,是名副其实的‘楷模之书’。学习小楷当以魏晋为先要,所谓师法古贤,心手双畅。在审美史上,本于自然寂寥,技法精严,精逸相生,则逸为极则,这也是小楷创作的极则所在。加强自身综合修养,书品人品俱佳者,其作品方能品高韵胜。  相似文献   

11.
《干禄字书》的正字观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禄字书>是唐代一部重要的正字字书,检测书中俗、通、正三种字样的来源、理据等状况,得知此书的正字标准主要是有来源与有理据,不仅重视规范字形,还重视规范字用.此书所体现的注重来源与理据的正字观念和变通、弹性的规范原则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南宋末戴侗编著的《六书故》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一部重要著作,他从我国古代哲学的系统观念出发观察语言文字现象,认为汉语汉字具有系统的一般属性,运用传统的系统生成理论重新编排文字体系、探索训诂理论、解说语言文字,为清代“小学”的鼎盛奠定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汉字结构方式对其传载历史文化信息具有非同寻常的影响。汉字形义联系的紧密程度,与其文化符号的价值程度成反比,即形义联系越曲折松散,其传载历史文化信息的可能性就越大,就会有越多的机会深入探讨种种相关的历史文化内容及先民观念意识,进而深入探讨汉字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14.
汉魏六朝碑刻双形符字、双声符字既有历时传承字,又有共时新造字,是汉字意音文字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比较研究表明,双形符字是汉字形声字的一种重要类型,其双形符处于不同的历史层次,是形声字形义优先的反映;双声符字是汉字表音化的体现和文字讹变的结果。研究这两类文字现象对于丰富汉字结构理论,探讨汉字形体结构理据,考释古文字与隶变之后异体字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知彻澄章昌母逢开口三等字,关中绝大多数方言点读作[喀、喀“]声母,蒲城兴镇、富平雷古坊、渭南龙背乡南部等处读作[k、k]声母,兴平南位、临潼代王读作[t、t]声母,开口三等支脂之3韵字在关中方言区包括兴镇、雷古坊、南位、代王等处多读作平舌声母;知章两组及日母逢开口三等字,渭南东塬一带把中古知彻澄章昌逢开VI三等读作[t艮t§ ]声母,把船书禅日母字读作舌叶音声母[5,3];船书禅日母逢开VI三等字,雷古坊读作具有一定腭化色彩的[5.3]声母;知照两组合口三等、船书禅日母开口三等及庄组逢宕摄开口三等阳药2韵及江摄开I:1二等江觉2韵字,代王读作翘舌音声母拼开口呼,其声韵拼合特征与关中西部岐山、宝鸡等处相似。  相似文献   

16.
从古代汉语的发展历史角度看,许慎的六书说,的确在汉字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问题亦复不少。形声字定义当如何正确理解,即亟应取得一致认识。本文对于一个探本抽薪、很有价值和力量、恢复一千八百年前形声定义原貌的论断非常赞成,因而为之简介、阐述、申论,期于早日得到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以来,用以更正和取代“六书”说的新造字法学说渐次形成,其中唐氏“三书说”之“会意”最为庞杂,难成其“类”,其造字“三个时期”的划分也不免陷入机械化。陈、裘两家的“三书说”都包含“假借”,是因为混淆了文字运用类型与文字构造类型这两种不同的类型。裘氏提出“记号字”和“半记号字”的概念,势必使得对于字形结构的分析因人而异,因书体而异,似无必要。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是这一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有着丰富的内涵,它的每一笔一画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诸如造字当时的文化思潮,社会发展状况、经济活动等。汉字也是世界上最稳定的文字体系,历经数千年仍在现实中被广泛使用并不断发扬光大,经过历代书法家的努力,汉字书法已成为高尚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汉语语文工具书,但是由于收录的字词量大,参与的人员多等原因,其中还存在着不足或可以商榷的地方。其中有"独"与"孰"、"熟"通假的说法,本文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妥当的。"独"与"孰"、"孰"上古音不同,"独"与"孰"只是在代词"何"的意义上是相当,而且文献例证只有一例,所以本文认为"独"与"孰"、"孰"通假的条件不够充分。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办教育发展背景、发展特征、发展机制及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民办学校出现的历史情境、民办学校发展的机制与规律以及学校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并试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