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物体的受力与物体运动状态有密切关系,许多力学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主要是分析研究对象(物体或几个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进行物体受力分析,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如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三要素和力的作用效果,能区别力和惯性;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和浮力的计算;理解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和杠杆平衡,有了这些基础知识,在实际运用中,只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受力分析,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一、知识网络二、复习指导(一)力巨.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定义应理解以下几点:①力的作用离不开物体且至少要有两个物体;②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③有力的作用一定有施加这一力的物体——施力物,施力物同时也是受力物;④两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而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2.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速度的大小或运动方向只要有一个因素改变则其运动状态就发生变化);②改变物体的形状.值得注意的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但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其运动状态不…  相似文献   

3.
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它内容多、中考所占比例大.学生在解答稍复杂的力学问题时得分率低.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没有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因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它所受诸力作用的结果,而诸力问相互关系也正由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反映.这体现力和运动的相互之间的关系.因此许多力学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物体的受力分析.本通过对例题的解析,说明受力分析在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性,并揭示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思维过程,以提高学生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立新 《中学理科》2004,(3):21-24,47
【考点导析】一、力的概念.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了物体就不会存在有力的作用.当有力出现时,一定既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三要素决定.  相似文献   

5.
当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则这几个力互为平衡力.反过来,如果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则这个物体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因此,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可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也可以判断物体运动状态.学习“力的平衡”知识的意义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6.
二力平衡的知识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这一知识对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求平衡力中的未知力以及进一步学习摩擦力、浮力等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 ,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学习这一定义要明确 :1 .定义中指的“物体”是指一个物体 ,而且是受力物体 ;“几个力”都作用在这个物体上。“几个力”指至少有两个力。2 .由定义可知 ,当物体受到的力平衡时 ,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保持何种运动状态 ,决定于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物体原来是…  相似文献   

7.
因一些同学对“物体受力、受平衡力和不受力”这三种情况理解片面,故常导致解题出错.学习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后,有的同学认为:之所以物体的运动状态能发生改变,是因为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那么,只要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则其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孰不知,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有两种可能:苦受到了不平衡的力的作用,则其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若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则其运动状态不改变.也就是说,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未必发生改变;若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该物体受到不平衡力作用;若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8.
大家知道,力学是学好整个中学物理的基础,而对物体受力情况的正确分析是学好力学的关键;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物体受力分析最感困难,许多学生不能判断出受力分析中的错误。为此,下面给出两条判断物体受力分析是否正确的原则:一、每个力都能找到施力物体;二、物体的运动状态与物体的受力情况相吻合。 第一条原则可以使学生避免在物体的受力图上多画力,如所谓的下滑力、向心力、回复力等以作用效果命名的力。但是,只掌握第一条原则是不够的。因为有的多画的力也可以找到施力者。  相似文献   

9.
一、知识结构二、学习指导(-)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定义可从如下几方面理解:(1)力总是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的,只有一个物体就不可能产生力.(2)有力存在必有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对某物体来说,它是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物体间接触或不接触都可能产生力(但两物体接触,没有作用就不会产生力).2.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运动.IG.的速度大小和方向)Vse‘””(2)改变物体的形状.注意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它一定受外力作用;但物体…  相似文献   

10.
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由其受力决定的,也就是说,物体的受力情况必须与它的运动状态相适应.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已知力可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反之,已知运动情况也可求力.纵观近几年高考题,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必考内容之一.本文就此分类浅析.  相似文献   

11.
力与运动关系的习题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其运动情况;另一类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所受的未知力或与力有关的未知量.在这两类问题中,加速度a都起着桥梁的作用.而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及运动过程分析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  相似文献   

12.
正确分析物体所受的力,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关键,因此在分析物体受力时要做到准确无误。具体步骤如下:一、确定研究对象,即分析哪些物体受力。二、了解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即分析受力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等状态。三、找出作用在研究对象上的全部力,不遗漏、不重复。通常按下列顺序分析。(1)重力。作用于物体的重心,方向总是垂直向下,与物体的运动情况无关。因为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因此在研究地面物体受力时,首先应把物体重力考虑进去。(2)弹力。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物体之间,一般分两种:一种…  相似文献   

13.
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主要依据各种力所产生的条件,从物体所处的环境和运动状态着手,分析它和所处环境的其它物体间的相互联系.以下几个问题是要重点把握的.  相似文献   

14.
高中物理动力学部分主要研究的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与其所受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若物体受力作用一段时间,则力对时间有积累,即物体受到力的冲量,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若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通过一段位移,则力对空间有积累,即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动能或其他形式的能发生变化。这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一、平衡力的基本知识1 平衡力 :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 ,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2 如果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那么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力为零 .3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反之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物体 ,受到的力一定是平衡力 .二、常见情况1 两个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2 同一直线上多个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三、应用(一 )判定物体的受力情况例 1 一氢气球下系一重为G的物体P ,在空中做匀速直线…  相似文献   

16.
初中阶段主要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包括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浮力等),受力分析主要是分析这些力.初中物理要求研究的力学问题基本上是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应用二力平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准确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排除不易分辨的伪力.只有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才能准确合理地结合物理规律和公式来解决问题,所以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环节.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物体受力分析最感困难,许多学生不会判断受力分  相似文献   

17.
<正>高中生若想学好物理,必须牢牢掌握牛顿运动定律,为之后动力学的学习打好基础。我们在恒力状态下,能够较为轻松地分析物体此时的受力环境和运动状态,然而,当物体处于在变力状态下,这时需考虑加速度与变力瞬间的对应关系,同时还需分析物体受力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从而使自己得到有用的解题条件,帮助自己解答问题。一、变力引发的瞬间加速度解答瞬时加速度的关键是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我在求解由变力引发的瞬时加速时,  相似文献   

18.
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是连接力与运动的桥梁和纽带,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探究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效果;反之,如果知道了物体的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19.
对物体受力的分析和计算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如果物体的受力变化则有可能导致运动状态的变化,在有些问题中力的突变往往具有很深的隐蔽性,力的突变常伴随物体一些临界状态出现,这是我们做题时应特别引起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它所受诸力作用的结果,而诸力间的相互关系,也正由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反映。下面就力与运动问题作例析。 一、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的合力一定为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