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一、做有高度的新闻报道 广播电视报长期被广电人呢称为“小报”,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依托于广播电视,靠着刊登广播电视节目,通过指导视听来服务读者,开拓市场。报纸的内容上最初多是以剧情介绍和生活类小常识、娱乐花絮为主,从业人员的新闻采编意识和水平与日报、都市报、晚报等相比,有明显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全国省级广播电视报大多数创办或复刊于1979年前后.继而地市级广播电视报也相继出现。作为我国特有的媒体衍生物.它曾经一度成为当时专业报中覆盖面最广、群众自费订阅率最高的报纸.在传递广播电视节目信息,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调查显示,1991年全国共有广播电视报170多家,地市以上广播电视部门绝大多数办有广播电视报.且一般发行量都在十几到几十万份之间.有十多家报纸甚至接近或超过了百万份.其辉煌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80年代始,城市广播电视报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一个报种,走过了一段在中国报业史上辉煌的历史。90年代后半期开始,随着电视频道的增多,都市类报纸的冲击,广播电视类的报纸开始大面积大幅  相似文献   

4.
“京城报业一枝花,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作家任卫新在为北京广播电视报创刊15周年创作报歌时用过的两句歌词。如今,北京广播电视报已经过了20岁的生日,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歌声,一直还在鼓舞我们前进。 办出特色走进千家万户 北京广播电视报是一张服务声屏、贴近百姓、进人千家万户的大众型、娱乐型、服务型的报纸,为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服务,为家庭的物质文化生活服务,是这张报纸的主要特征。因此,如何适应广播电视蓬勃发展的需要和百姓收听收视的要求,用周到的生活服务去吸引读者而使报纸走进家庭,便成了我们锲而不舍…  相似文献   

5.
对全国大多数的广播电视报来说,由于自身采编力量和报纸性质等原因,刊登的稿件大部分摘自其它娱乐、影视、法制、生活、服务类报纸,所以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一把剪刀一瓶浆糊”办报纸。其实剪剪贴贴选取稿件并不丢脸,现在全国文摘类报刊多如过江之鲫,如《读者》、《青年文摘》、《新华文摘》、《特别关注》、《读报参考》等等,这些报刊把剪剪贴贴的事情办得上了一个档次,办成了一个大的文化产业,成了众多正常报刊社羡慕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郭蕾 《新闻采编》2007,(5):43-44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飞速发展,各地的“广播电视节目报”应运而生,一般只是四开小报,以预报广播电视节目为主,作为报纸,其新闻性基本缺失。但是如果从更加宽泛的概念理解,当时的节目预告,也是在发布一种社会受众所渴望得知的消息,似乎也可勉  相似文献   

7.
广播电视报是伴随着广播电视事业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影视宣传,服务声屏为天职,以引导人们看好电视,听好广播,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反映大众意见为己任,最终实现报纸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目的。虽然广播电视报是一份专业报纸,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但是它也是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栏目是报纸的窗口”。这说明,办好“特色栏目”是办好报纸的关键一环。《邢台广播电视》报创办的“欢乐总动员”、“行风热线连着你我他”、“天南地北邢台人”、“政协观察”等栏目被社会舆论视为特色栏目,吸引了广大读者,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同样作为党的喉舌,广播电视报与其他报纸的区别主要在于定位不同。广播电视报是文化类的、以广播电视为依托的报纸,是和深入千家万户的广播电视紧密相连的。它的导向特点,主要是使人们  相似文献   

9.
全国省级广播电视报大多数创办或复刊于1979年前后,继而有地市级广播电视报的出现,作为我国特有的媒体衍生物,它曾经一度成为当时专业报中覆盖面最广、群众自费订阅率最高的报纸,在传递广播电视节目信息、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调查显示,1991年全国共有广播电视报170多家,地市以上广播电视部门绝大多数办有广播电视报,且一般发行量在十几到几十万份之间,有十多家报纸甚至接近或超过了百万份,广播电视报当时的辉煌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赵俊 《青年记者》2003,(2):47-47,51
近年来,面对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曾经有过辉煌的广播电视报已风光不再,经营状况也不如先前。广电报作为文化娱乐类报纸,皆是围绕着广播电视做文章,它给广大读者提供各类广播电视信息的同时,具有服务性、实用性、可读性强等诸多特点。但是,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受众需求的不断变化,广电报仅仅“带电”作业已远远不  相似文献   

11.
正创刊于1988年的《克拉玛依广播电视报》,曾经为丰富油城人民的文化生活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这份定位于生活服务类的报纸最高发行量曾经达到1.2万份,也曾从12个版扩充为24个版至现在的36个版。近几年,报纸虽然数次改版,但发行量仍不足4000份,影响力更是今非惜比。而造成这种局面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从全国范围来看,广播电视报也几乎都存在着不景气的现状。这是由于有线电视的普及和上星节目的增多,电视频道的急剧增加,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已  相似文献   

12.
王献 《视听界》2006,(2):85-86
广播电视报是一张依托电视媒体成长起来的市民报,历来就是一张进入家庭的大众报纸,是一张工具报。但是,随着人们收视习惯的改变,电视报渐渐失去了以往“看电视必需品”的地位;同时,随着报纸市场的迅速发展,靠单一的“电视预告”功能,已经很难维持广播电视报的良性运转,开拓服务于家庭的其他功能已是广播电视报的当务之急。一、功能要有独特性抛开“广播电视”不说,就作为一张周报(周刊),在成熟的媒体市场中,其类型大致可以归纳成六类:一类以时事新闻为主;第二类以娱乐为主;第三类为生活潮流类,内容多为本地和国际流行的时尚;第四类为美容时…  相似文献   

13.
广播电视报一向具有专业性强,传播周期长等特点,但是随着报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广播电视报与生俱来的“先天不足”日益明显:报道领域相对狭窄,发刊间隔时间长,不利因素较多。加之报业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都市报和生活服务类报纸的兴起,替代了许多广电报介绍预告节目的功能,分流了广播电视报的信息资源、读资源和广告资源,广电报尤其是地市级广电报的地位甚至生存都受到了全方位的冲击和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视报是紧随广播电视其后而出现的一种依附于声屏的信息传播媒体。这种超出任何一种报纸的依附性,给广播电视报牢牢地定位在声屏上,要紧紧围绕广播电视作文章、搞宣传。然而,广播电视报又是一张文化生活类的专业性报纸,它有与广播电视完全不同的传播方式和自己独立的办报方略。正是这种既“依附”又“独立”的性质,使广播电视报在广播电视的传媒中成为独树一帜的第三种媒体。因此它有着与广播电视完全不同的功能,这就是正  相似文献   

15.
赵俊 《青年记者》2004,(1):48-49
广播电视报作为化娱乐类报纸,无一不是围绕着广播电视做章,它给广大读提供各类广播电视信息的同时,具有服务性、实用性、可读性等诸多特点。但是,广电报仅仅围绕“带电”作业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和受众的需求,这就要求广电报要逐渐突破“带电”作业的束缚,采取各种方式“出电”发展,努力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特色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6.
广播电视报是一份依托广播电视媒体成长起来的家庭生活报,它主要以预告广播电视节目和介绍影视看点、娱乐消息为主的一份走入百姓家庭的报纸。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播电视报在媒体与受众的沟通与交流中作出过突出的贡献。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广播电视报的功能被削弱或替代,面临越来越大的发展压力,在党报和晚报的挤压下,广播电视报更是举步维艰。因此,在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报  相似文献   

17.
陈珊 《视听纵横》2008,(4):116-117
我国的广播电视报自问世后一度呈现非常迅猛的发展态势。据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初,各地方广播电视厅局均办有广播电视报,一般有十几或几十万份的发行量,有的甚至高达上百万份。但自90年代后期开始,地方广播电视报的发行开始大幅度地下滑,报纸的经营状况和社会影响力的下降成为行业性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18.
广播电视报是一种专业性报纸,一般刊登新闻出版、新闻宣传的最新动态,当地广播电视方面重要会议,广播电视系统内的一些活动,声屏节目预告和影视评论,还有影视演艺人员的近况等等。因此,有人说“广播电视报改革的余地很小,它对电台、电视台的依附性太大。”这种看法不完全对。当然,广播电视报的主要职能是介绍广播电视节目,不能脱离广播电视的传播活动办报,从这一点来说,广播电视报确实有一定的依附性。 但是,作为一张报纸,它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9.
北广雷跃捷先生通过2000年全国广播电视报刊参评作品,得出结论:“平淡中有所突破”。笔者认同“平淡”之论断,赞赏“有所突破”之高见。“平淡”,意味着遵循报纸规律,坚持党性、新闻性、真实性,发挥党的喉舌和服务读者的功能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个平手。“有所突破”,意味着在做好广播电视宣传延伸和补充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办出了自  相似文献   

20.
广播电视报(以下简称广电报)是中国报业之中后起之秀,对她的正确定位,已成为这类报纸发展中的关键问题。那么广电报如何定位呢? 一、广电报定位与广电报的属性广电报的属性是广电报定位的基础。从广播电视的属性看,广电报是广播电视的补充、发展和延伸,以刊载广播电视节目为主,因此,她首先“姓电”。在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