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竞游环球     
不知不觉,《电子竞技》杂志又长了一岁,而竞游环球栏目也虚一岁了。在这大约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和全世界的电子竞技一起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我想我们都成长了一些,成熟了一些。过年了,小的时候我们最盼望的就是过年,现在其实也是,只不过盼望的东西就不太一样了。小时候吸引我们的是热闹  相似文献   

2.
小编寄语:眼看春节马上就要到了,整个编辑部也洋溢着即将回家过年的欢乐气氛。小时候总是盼过年,但又说不清楚盼的到底是什么?或许是压岁钱,也或许是新衣服。长大了的我依然盼过年,但对过年的理解却有了很大的不同。我想对于出门在外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一家团聚更显珍贵的事儿了吧?所以,处理完手中的工作,收拾下繁复的心情,我们一起回家过年吧!  相似文献   

3.
李成 《垂钓》2014,(10):67-73
牵牛 自从我和老刘头儿去了一次“牵牛”之后,我就被那地方深深地吸引了,尤其老刘头儿跑的那条大鲤子,个头儿是真大呀!在“牵牛”钓鱼,一个不经意间就可能创造奇迹。大人们工作都很忙,父亲和老刘头儿总是没时间,跟他们去钓鱼就成了泡影。我们小哥儿几个一商量,实在不行咱们就自己去一次吧!可是,咋去那儿又成了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蛋糕”     
姚远 《乒乓世界》2010,(12):118-119
小时候总是盼望长辈们早点儿过生日,因为每逢庆祝,大人们就会一起买个大奶油蛋糕回来。作为全家二十几口人中年纪最小的我,借此可以好好大快朵颐一番。在那粗茶淡饭、水果都吃不起的日子里,品尝蛋糕时那种甜蜜的幸福感比过年还要强烈。  相似文献   

5.
甲A又到了歇战期,对球员来说是一大喜事。终于可以放松放松。他们的神经也是绷得太紧太紧了Q赶上了几回球员放假,那次在申花,刚踢完一场联赛,球员要放假,整个楼里闹哄哄的像过年。吴承洪兴高采烈地东窜西审,问他有什么安排,他咧嘴一乐说:“去兜风。””说话间他的几个朋友来找他,他头也不回地往楼下跑。那情景让我不禁想起了以前读书时每每期末考完试时的状态。还有一回和卞军在国奥聊起休闲。他一脸的憧憬说:“我要去苏、杭,就一个人转转,心情最好。”他边说边摆弄着他桌上的手提电脑,我知道这硬梆梆的东西就是他平时推一的…  相似文献   

6.
符荣财 《垂钓》2002,2(11):56-57
记得孩子在刚满周岁的时候,我们居住的院子外有一个小市场,市场上经常有卖鱼的。闲暇时抱着女儿出门,最让她高兴的事就是看鱼了。数月后,我和女儿就成了摊主的常客。每到这里,孩子就从我的怀里往下溜。我搂着孩子,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看到水中自由自在嬉戏的鱼儿,孩子就特别高兴,又蹦又跳的,有时还会伸出小手去抓,直到妻子出来找我们回家吃饭她方肯罢休。  相似文献   

7.
钓鱼的感觉真是太好了! 小的时候,我就喜欢钓鱼。记得那时的工具很是简陋,一根细扫帚条,两米多长渔线,一只从大人那里要来的小鱼钩,一羽鹅毛管便成了全部的家当。这样的装备弄好了也只能钓上几条麦穗鱼和小白条。当时看到大人们钓上大鱼的时候,那份羡慕劲就甭提了,但就这几条小鱼也让我着实高兴上一阵子了。  相似文献   

8.
执著的修女     
尹成荣 《武当》2013,(6):56
有一个修女看到孤儿院里好多孩子已经快要吃不上饭了,目睹孩子们饥饿无神的目光和一个个饿得皮包骨的身体。修女心里如同针扎。她决定要为孤儿院搞些捐款来。修女知道有一个富翁,他非常富有,可他是一个非常吝啬的人,谁也无法从他那里得到一分钱。但是为了孩子,这个修女还是来找这个富翁了。当富翁听说修女是为了孤儿院的孩子来让他捐款的,不由得眼睛一瞪,大吼道:"我没钱给那些穷孩子,你上别处去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 《收藏界》2012,(5):124-125
孙文忠是陕西一位还年轻的画家,多少年里,在跋涉的路上风尘仆仆,他或许可以作为一个示范,能给我们许我启示。 古人说过:读奇书,游名用,见大人,以养浩然之气。所谓读奇书,就是学习,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艺术观:所谓游名川,就是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生命体验:所谓见大人,就是改变思维,开阔胸襟。  相似文献   

10.
人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往事…… 我的家乡位于滇西一个白族聚居的村寨,这里世代居住着勤劳善 良的白族父老乡亲。 孩提时代,我和小伙伴放学后常到野地里放牛、割草,下河游泳、抓鱼摸虾,更多的则是到学校的球场上玩球。那还是50年代初,条件很差,用泥沙铺成。的篮球场,两根木头之间钉上木板就成了球架,篮圈是用废钢筋弯成的。全校仅有的一个篮球,也只在高年级上课时才派用场。当时我是多么渴望能够自己拥有一个小皮球啊!可是大人成年累月地在地里辛勤劳作,一年下来连吃穿都难以保证,怎么可能去买那种奢侈品呢?无奈之下,我们…  相似文献   

11.
<正>伴随着欢腾的乐曲、振奋的鼓点,在用剪纸艺术营造出的极具山东民俗特色的建筑前,爷爷带着小孙女踩高跷,奶奶忙着蒸饽饽。手捧“花饽饽”的娃娃,踩高跷、舞龙的孩子……老少一堂,其乐融融。《我和爷爷踩高跷》把喜庆的过年气氛烘托到顶点,在中华民族家和国泰的吉庆时刻,彰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2.
P4不是奔Ⅳ     
在一家软件公司做软件工程师的英国人邓肯(DuncanSmith)来北京已经三年半了,尽管工作中的压力很大,但他还是可以找到放松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的工作很忙,所以只要一有休息时间我就会去做运动来调剂自己,放松紧张的情绪。”邓肯说。邓肯十分痴迷高尔夫。“我从上小学就开始打高尔夫球,而且这个爱好一直伴随着我上高中。”邓肯说,“因为上大学,我不得不暂时中断了这个爱好。”本来以为到北京工作后没机会打高尔夫的邓肯,一到北京就开心地笑了。北京越来越多的高尔夫球场让邓肯找到了满  相似文献   

13.
轻松驿站     
秋高气爽好心情。这天凉快了,人的精神劲儿也就上来了。对于我来说,秋天是最能让自己放松的季节。干什么都变得精神饱满、活力十足。秋天同样是个让人容易思考的季节。思维每到这个时候总会不停地进发出新的东西。所以,此时的我们更应该注意精神物质的“摄取”来保持我们思想的活跃。可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嘿~别着急,轻松驿站里有你想要得一切。在这里,既可以让你在清爽的晨曦里体验枪炮轰鸣的快感,又可以让你在安静的午后品位到一种惬意的悠闲。怎么样,是不是有些心动?那就让我们赶快来看看本期的“轻松驿站”都有哪些精彩内容吧。  相似文献   

14.
表叔的红包     
春节前夕,乡下的表叔又来了,送来两块自制的腊肉和几把面条,还有我们最爱吃但城里菜市中不易买到的油菜头,临走时,他还给每个侄孙侄孙女都发了红包,红包也是自制的,用红纸和带着粮食香气的糨糊黏合而成,上面用毛笔工整地写着孩子的名字以及"新年快乐、健康成长、学习进步"之类的文字,里面装着一张崭新的10元钞票.  相似文献   

15.
<正>春去暑来,日月如梭,屈指算来今年我已经56岁了。回顾近10年来的人生经历,除去外出打工养家糊口以外,最大的成绩就是教会了外孙和外孙女钓鱼,并使外孙由此爱上了写作文。女儿婆家距离我们小区不到3千米,来往走动十分方便,也就成了我们家的常客。外孙和外孙女形影不离,我也经常带他们上树看鸟窝捉知了,下河钓鱼虾摸螃蟹,顺便讲解一些相关知识和道理。孩子们特别喜欢和我一起钓鱼,一起玩耍,我也是无论路途远近,无论河湖池塘,只要孩子不上学,就尽量满足。  相似文献   

16.
到日韩过年     
新年是孩子们的节日。过年了,可以穿新衣服、放鞭炮,不用再做什么功课。在一年年对新年的期盼中我们慢慢地长大了,而“年”的概念也在我们的脑诲中慢慢变得模糊。也许是太多就不懂得珍惜,在很多成年人心中,过年不外乎就是多了几天假期而已。甚至要会为过年的  相似文献   

17.
常听人说,有钱就有一切,但我看未必如此。就像友人说起的一则故事:一个富翁和一个书生打赌,富翁要求书生在一间与世隔绝的房子里苦读十年,期间,只从外面提供给他水和食物,十年后,他将满足书生的所有要求。于是,书生开始了一个人的苦读,他一天除了读书,惟一能做的就是伸伸懒腰或沉思默想,他听不见大自然的天籁之声,见不到朋友,更没有敌人,他的朋友和敌人就是他自己。时光似停止了一般,不久,这位书生自动放弃了这一赌局。因为,他在寂寞中终于大彻大悟:十年后即使大富大贵又怎样呢?难道大富大贵就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吗?这个问题可以用一个几乎尽…  相似文献   

18.
红包也疯狂     
春节是华人的传统新年,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少不了“红包”来捧场。 红包既是祝福,也代表着希望。红包封的外观便成了祝福的根源,希望的象征;是一种视觉延伸到内心的幸福感受,也成为新年的最佳纪念品。  相似文献   

19.
老友相聚话题无限错中出错夜泡网吧宿州钓鱼的条件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很差。因为是路过,一个老朋友很想和我交流一些钓鱼的事,所以我也就在宿州停留了几天。宿州的朋友很热情,诚心让我到他家里去住,我想反正就几天,也就没有推辞。我就住在他的书房里,这里有电脑,还有一张单人床,上网、休息都很方便。我们无话不谈,毫无拘束,当然谈得更多的还是钓鱼。小麦穗太多、怎样钓大鱼……都是我们谈论的话题。很多人想把小麦穗赶跑、避开,我认为是不可能的。避开了小鱼,大鱼还来吗?不是也一样被避开了吗。赶跑小麦穗只能靠大鱼,人赶跑的是所有的鱼而…  相似文献   

20.
<正>昨天,整队时候的他自觉地抱着衣服站在一边,我转脸看着他笑了笑,他歪着小脑袋也不好意思地看着我笑了笑。今天,他站在队伍里,我们对视,他眼里含笑,那一股得意劲儿爬满眼梢,挡都挡不住。初夏,江淮梅雨季节的天,总让人琢磨不透,忽冷忽热,遇到不下雨出太阳的天气,感觉就是很闷热,衣服穿多了就会觉得特别烦躁。可是,只要一下雨,这天冷得就让人受不了,衣服穿少了弄不好就感冒受凉。遇到这样的天,别说孩子,大人也很难把握,所以,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受凉,绝大多数都是选择多穿衣,以保暖为主,倘若哪天孩子穿少了,家长也会着急慌忙地过来送衣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