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加的名画《贝列利家庭群像》是否依据照片所作? 最近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德加绘画展中,最引人注目的画作之一便是《贝列利家庭群像》。这幅令人产生疑虑的杰作为巴黎奥塞美术馆所珍藏,作于1858至1867年间。它描绘的是德加的姑母劳拉和两个女儿以及她的丈夫贝列利男爵,他们  相似文献   

2.
近来,数则与艺术盗窃相关的新闻备受国际艺坛瞩目。 今年1月,法国一周内发生两起重大艺术窃案:1月1日位于马赛的坎堤尼美术馆遭窃,一幅埃德加·德加的画作被窃,估计损失约115万美元;两天后,法国南方一位收藏家的别墅遭抢,歹徒带走30件作品,  相似文献   

3.
这幅画创作于1945年,整个创作过程就像是一次奇遇。在画作中,一面墙成为整个画的背景,墙的颜色是柔和的淡紫色,而地面的部分颜色加深,两个古怪的人体模型更采用紫红色调,整体色彩由浅到深,由冷到暖。  相似文献   

4.
<正>从2006年由全智贤出演的《雏菊》,到冯骥才先生笔下《最后的凡·高》,再到2010年由安德鲁·哈顿指导的《凡·高:画语人生》,以及两部奥斯卡金像奖影片《凡·高传》和《午夜巴黎》所提及的画作,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威廉·凡·高不仅是一位以明亮鲜活的色彩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天才画家,他谜一般的传奇人生也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这位天赋异禀、卓尔不群的自我怀疑大师以《星月夜》《向日葵》等画作闻名,以和三个女人纠结的爱情故事疯狂,以无法治愈的精神疾病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自己仅37岁的年轻生命。  相似文献   

5.
提到马蒂斯(1869~1954),一般人脑中即可浮现其大胆、鲜明的用色。他开创了野兽派风格并于野兽派逐渐式微时,仍坚持自己的创作路线。在其漫长的绘画生涯中,1913~1917年可谓最具有革命性的时期,在巴黎的此5年间他不但创作大量作品,且其风格也别具实验性与开创性。  相似文献   

6.
《世界文化》2004,(3):1-1
克里马申是前苏联名水彩画家、插图画家,原《星火》杂志美术主编。他的水彩画和插图作品发表于杂志上,五十年代流传到中国,一时成为美术界非常受欢迎的作。他的画作风格潇洒,重笔意表现,色彩洗炼而生  相似文献   

7.
于涛 《世界文化》2008,(5):F0002-F0002
经典的人体躯干画像,在那些于石膏模型中学习绘画的年轻艺术家笔下已变得毫无创意。而马格里特从一全新视角展开创作,但却无意展现自己对画作主题的情感诠释。他采用了一种有些偏离当时处于主流的新古典主义的表现手法。画作传递出一种和谐的美感,而这种美感通过画中蓝色的大海和晴朗的天空得以加强。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和瑞典虽远隔千山万水,但两国的小朋友们都一样朝气蓬勃,一样富有想象力和探索心。这些画作自然、纯真、色彩斑斓。——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5月31日,“夏日的色彩—中国—瑞典儿童美术作品联展”在瑞典以线上形式推出,共有70余幅中瑞小朋友的作品参展。  相似文献   

9.
《穿皮衣的女人》(封面)这幅画的作者是西班牙著名绘画大师格列柯,画中的那位穿皮衣的女人名叫多纳·耶罗马尼·德·拉斯·奎瓦斯,是格列柯十分喜爱的女人。格列柯经常把她的形象画在自己的作品中,他画的圣母和女圣者们具有奎瓦斯的特征。这幅画作于1577年,当时...  相似文献   

10.
马竞 《世界文化》2009,(6):12-13
埃德加·德加以杰出的艺术为世人提供了一个绘画和创作的新视野。受19世纪早期法国两大对立画派安格尔(新古典主义画派)和德拉克洛瓦(浪漫主义画派)的影响,德加得以成为法国绘画从古典到现代过渡期间最伟大的过渡性人物。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谜一般的不朽画作《蒙娜丽莎》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莱昂纳多·达·芬奇留给后人的传世名画。作为法国卢浮宫的镇馆之宝,它虽然创作于五百多年前,但即便到了今天,依然被层层神秘面纱所包裹。关于蒙娜丽莎的真实身份,她的神秘微笑,以及画作真假等问题,人们—直众说纷纭,没有确切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30年前,“革”刚刚结束的年代,天津一幅名为《山花烂漫》的绘画,以迎春花的绽放形象地表达了当时人们迎接新时期心花怒放热烈情绪,因而在全国美展中记得普遍赞誉,该画作的两名作都是天津人,其一是画界耳熟能详的孙其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表现派是20世纪初产生在德国的西方现代资产阶级美术流派,其艺术主张不仅表现在绘画如油画和版画方面,且在学,戏剧,音乐,建筑等方面都有反映。作为绘画领域的表现派,与同一时期产生在法国的野兽派在艺术主张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1996年10月19日下午3时,题为“孩子眼中的世界”的《中英儿童绘画展览》在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中开幕了一前来参加开幕式的300多名观众中何人入也有孩子,摩肩接路挤满了中国驻英使馆文化处办公楼一层的三间大厅和过厅,人们兴致勃勃地仔细观赏着挂满四壁的画作,不时发出赞叹之六,川百_热烈地议论、比较看中英两国儿童画作题材、风格和表现?法上的差异以及东西方两种文化传统交流的意义,纷纷时举办者把两国儿童画故一起展览的构思给予高度评价,展览共展出95幅作品,其中55幅是中同儿童画的,其余40幅出自英国1[童之下一中同儿童画选…  相似文献   

15.
<正>纽约的古根海姆美术馆不亚于国立美术馆,社会名流和知名艺术家都在这里汇集。在这个神作辈出的美术馆,所有人的目光即将被一幅幅绚丽夺目的画作吸引,它们散发着美国本土从未有过的生命张力,人们指不出这些画作的技法和构思,也无法与曾经挂在墙上的画作比对,因为连画家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面对华美的聚光灯,身穿灰色西服的波洛克,泰然自若地站在画前为访客签名,看起来  相似文献   

16.
这幅画是马格里特晚期的作品,是受邀创作的。尽管他不太愿意接受这样的邀约,但还是认真对待,充分发挥了艺术创作的自由想象。画作的题目借用了法国象征主义作家克罗代尔一部小说的名字。玫瑰花是这幅画的主题,这一主题一直都对马格里特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可以激发他的创作欲望。他在对立体主义画法进行初探的阶段,曾经以自己的妻子为模特创作了一幅裸女图,画中裸女的胸前就画了一朵玫瑰,艺术效果突出而强烈。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迎回归、庆国庆”的展览中,一幅《芦花鳜鱼图》吸引了不少人驻足。专家对此画作的评价为:构图有开有合,画法洗练纵恣,师传统,融现代;而普通的观赏观后感是:画得传神逼真,耐人寻味。此画后被中国美术馆收为馆藏作品。有心人留意画作的署名,方知是当今北京画界颇为活跃的青年画家一一京东大迟所作。  相似文献   

18.
经典的人体躯干画像,在那些于石膏模型中学习绘画的年轻艺术家笔下已变得毫无创意.而马格里特从一全新视角展开创作,但却无意展现自己对画作主题的情感诠释.他采用了一种有些偏离当时处于主流的新古典主义的表现手法.画作传递出一种和谐的美感,而这种美感通过画中蓝色的大海和晴朗的天空得以加强.  相似文献   

19.
大凡有理想有成就的艺术家,往往不在意评论家对自己艺术作品的品评;更不介怀时下自己画作的市场价值。因为,他们坚持自己的既定目标和艺术追求,宛若峭壁的青松翠柏,对于旁人的议论全然“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淡定态度。  相似文献   

20.
<正>艺术科学巧融会在人类历史上,由于受到科学技术不发达的限制,大部分时间里都没有任何工具可以用于测量空气质量。但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伟大的画家的传世画作或许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的大气污染情况。约瑟夫·特纳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大胆地用丰富的色彩来表达光的效果,使水彩画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绘画的色彩处理上有些方面已经呈现出印象派的某些画法,因此有印象派先驱者之称。特纳一生创作了几百幅油画、几千幅水彩画和速写,给英国艺坛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与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