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参考咨询服务是以图书馆工作人员和用户之间的相互交往为特征的.用户在查阅文献中如遇到困难,可向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经帮助解答后获得解决,这就极大地便利了用户,并使馆藏书刊得到充分地利用.这项服务改变着社会上对于图书馆的看法,同时由于馆员与用户之间的接触,了解用户的困难和问题,对于图书馆掌握情况和分析改进工作上也起着良好的作用.1876年在美国图书馆协会第一届大会上,Samuel S.Green提出了"馆员和读者之间的个人关系"的论文.这篇论文体现了馆员和用户之间相互交往的关系,因此被认为是参考咨询服务的最早倡议.1884年M?杜威在哥伦比亚大学指定了第一批专职的咨询馆员,负责回答读者在查阅文献中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891年在美国《图书馆杂  相似文献   

2.
空间问题一直是图书馆的主要问题之一,高校图书馆实际上已发展成为以学习为中心的空间场所,空间功能由以前的资源存储型转化为读者使用型,物理空间向适合读者学习、讨论、教师教学、科学研究等需求转化。图书馆应当根据不同空间的特性需求,并结合技术设施的配置,提升不同空间的学习功能,以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空间。对高校图书馆空间框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图书馆用户多种需求的深层思考,学习型空间以及信息资源和技术对学习的支持是图书馆角色的挑战,也是高校图书馆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与读者间良好的关系是搞好服务的保证,而要改善这一关系,就要从图书馆的具体工作入手,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第一,要摆脱"等读者上门"的被动服务局面,我们应当主动地协调与读者的关系.高等学校图书馆争取学生读者的参与,提倡图书馆勤工助学活动,不失为改进我们工作的一个好办法.让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他们不仅可以体会到图书馆工作人员劳动的艰辛,加深了他们对图书馆的认识,也为他们日后参加工作步人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快地适应环境进入角色.我们馆在读者服务工作中,就比较注重读者的参与,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文明共建联谊会"和"读书联合会"的成立,影响比较大,它在促进读者利用图书馆、带动读者参与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书库,聘请上述两会会员为义务管理员,让他们与工作人员一道维持书库和阅览室的秩序,帮助借阅.发挥读者参与作用的另一个方面,是多倾听读者的意见.图书馆是为广大读者开放的,因此他们对图书馆的图书采购、管理工作及工作人员态度等会提出许多善意的批评和建议,定期解答读者的意见,不但能缩短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还能增加读者对图书馆的信赖感.同时,在读者的意见中,我们也许能够找到改进我们工作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4.
赵申生 《图书馆》1993,(3):34-36
作为应社会需要而生的图书馆,理当伴随蓬勃发展的经济建设得以相应的发展。然而,“可堪孤馆闭(?)寒”的现实写照,却不由使人生发“路在何方”的窘问.作为具体问题,便派生出:图书馆的读者为何如此稀少?读者真的不需要图书馆了吗?图书馆如何吸引读者?……日前读报,看到夏衍先生早在三十年代说过这样一句话:“要跟着读者走,然后带着读者走”,不禁  相似文献   

5.
中外图书馆主页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网上图书馆是以主页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图书馆主页的功能和信息栏目的设置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网上图书馆在全世界范围内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作者介绍了国外图书馆主页设计的特点,分析与比较了我国图书馆主页制作方面的问题与差距,对加强网上图书馆读者服务功能,更好发挥图书馆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职图书馆社会服务功能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红 《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29(4):66-67,76
文章探讨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图书馆应当通过与公共图书馆建立密切的资源共享和服务协作,促进自身的发展,更好地满足高职图书馆自身读者和社会用户的文献信息需求。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7.
对淡江大学图书馆新馆规划理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台湾淡江大学图书馆以全新的"新馆规划理念",指导其转型变革的实践,建立了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图书馆.本文结合笔者的考察体会,对该馆在纸本资料建设、建立电子图书馆、革新与革命并行的作业原则、读者服务和用户培训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所谓图书馆形象是以图书为中心的活动及其成果在读者脑海中留下的印象,获得的评价.简单地说,就是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图书馆形象反映着读者对图书馆的认可程度.体现了图书馆的声誉和知名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知识付费经济模式的兴起,以"知识中心""学习中心"为自身使命的图书馆应当发挥什么作用?知识付费平台和图书馆虽然都在提供知识服务,但是两者在服务动机、知识生产、目标用户和发展方向等方面都有所区别,图书馆应当在知识付费经济环境下发挥知识保障、知识评价、知识传承和知识经济孵化助推四重作用。  相似文献   

10.
注重现代图书馆形象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图书馆形象是指图书馆、图书馆行为、以图书为中心的活动及其成果在读者脑海中留下的印象,获得的评价。图书馆形象反映着读者对图书馆的认可程度,体现了图书馆的声誉和知名度。现代图书馆是一个与外界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开放系统。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图书馆处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图书馆的兴衰存亡越来越有赖于其在读者市场上的地位和形象,重视塑造图书馆形象已成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互联网+"思维入手,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图书馆用户阅读现状与特征及如何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提出了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优化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不同类型读者的检索阅读心理分析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宪怀 《图书馆界》1998,(4):26-29,32
本文从高校图书馆读者主动机出发进行读者群分类,对每一类型读者的寻阅过程心态进行了轨迹式分析,并阐述其在完善图书馆形象,创"读者满意图书馆"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公共图书馆网站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图书馆网站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通过网页向读者或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共享。它具有综合性、地方性、开放性、远程性的特点,是反映图书馆形象和文化的无形资产。在现代信息环境下,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为图书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拓展了资源范围和服务模式,使读者和用户不须到馆、不必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便能通过网络利用图书馆网站阅读书刊、获取信息、交流资讯。  相似文献   

14.
试论图书馆和谐文化之构建   总被引:17,自引:12,他引:5  
马立 《河北科技图苑》2006,19(3):28-30,6
对图书馆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关系、图书馆文化的功能及如何构建图书馆文化、促进图书馆建设进行了思考,提出了构建图书馆和谐文化应着力抓好的有关方面工作,即: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作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核心;维护读者权利,塑造图书馆公平公正的良好形象;发挥图书馆教育功能,以图书馆文化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医院图书馆的读者求得知识的直接目的是应用于医疗实践,对读者负责,就是对患者负责,因此医院图书馆的读者工作应当十分谨慎和严肃.本文从两个方面探讨了医院图书馆的读者工作:(一)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努力提高读者工作水平;(二)注重图书馆"软环境"建设,吸引更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16.
试论大学图书馆的公共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围绕发挥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的问题,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如何运用现代公共关系理论作指导,通过现代公关艺术去完善自己的组织形象,以得到领导和读者对图书馆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吸引更多读者利用图书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如何吸引更多读者利用图书馆,从图书馆的外部环境形象、内部职工形象、组织管理形象几方面进行了论述,力图说明图书馆塑造好良好的社会形象,才能吸引更多读者利用图书馆。  相似文献   

18.
论中小型公共图书馆馆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型公共图书馆馆长应具备哪些条件?他在图书馆事业发展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问题在图书馆界是一个被忽略的问题,而中小型图书馆馆长的作用又恰恰是十分重要的,他直接影响作用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此,本文将就中小型公共图书馆馆长的形象,内涵及与图书馆事业的关系做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关于图书馆是什么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图书馆界学者的关注.复旦大学建校初期所拟的《OURLIBRARY PLAN》中关于图书馆是什么的问题,有利于我们理解百年前图书馆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文中短短19句话提出了图书馆作为“收藏保存场所”、“知识学习场所”、“道德教育场所”、“交流共享空间”的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很高的价值.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应当是建立在了解读者需求的基础之上,通过“跨界”发展,变换“花式”空间,“智慧”服务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20.
现代新技术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由传统服务型向现代服务型的转变 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以文献收藏和向读者提供图书借阅为主.读者服务工作的重点在于如何指导读者利用图书馆,帮助用户查询和检索文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