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社会主义民主本质上优越于资本主义民主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形式,作为一种政治上层建筑,总是以一定的所有制形式为基础,维护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财产所有权和经济利益的,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工具。这是民主的阶级实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成分多样性与指导思想一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迄今没有一个社会是以单一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在所有制上纯而又纯的社会是没有的.但这并没妨碍任何社会都有一种思想处于支配地位.道理还是马克思说的对,"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我国当前虽然存在多种所有制,但从社会形态看是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尽管还是初级阶段.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作为这种经济关系的政治关系的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只能是马克思主义而不能是任何其它阶级的或其它非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意识形态在社会和国家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必然产生多元化的指导思想,是一种肤浅的推论.  相似文献   

3.
国民革命前,中共中央高度肯定了农民阶级的伟大革命潜力和在国民革命中无产阶级同盟军的阶级地位。在以衙前农民运动和海丰农民运动为代表的早期农民运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不仅开始启发农民的阶级斗争意识,而且通过组织农民协会领导农民开展以减租为重点的经济斗争。沈定一混淆了国家的阶级性质,反对农民采用革命暴力手段,暴露出自身的阶级局限性;而彭湃则科学指出了中国农民运动比较工人运动的特殊价值。这一切都为国民革命兴起后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奠定下思想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广西农村经济的衰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土地问题严重、农村金融枯竭、农民生活绝对贫困化、农业生产落后。广西农村经济衰落原因主要有:帝国主义的侵略、乡绅阶级的没落和乡村权力的痞化、封建土地所有制造成土地向地富阶层集中、天灾人祸破坏了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5.
传统全民所有制理论源于马,恩的社会所有制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过程中,在解剖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关系作过理论概括,即实行单一的社会所有制,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实行按劳分配和使用劳动券,没有商品货币关系。但却忽略了社会所有制关系所赖以确立的物质技术基础和社会经济条件。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了全民所有制的概念。认为全民所有制经济好比一个大工厂,应把全部国民经济机构变成一整架大机器,变成使几万万人都遵照一个计划工作。要“组织由整个社会承担的社会主义的产品生产代替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列宁关于全  相似文献   

6.
土地改革中的阶级划分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一次重要的政治实践。划分阶级的实践首先改变了农民的经济地位,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农民的阶级意识,重建了农民的政治心理。这些变化适应了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要求,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领导地位的真正确立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全国许多地方出现了股份公司的经济形式。我国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对股份公司的性质、作用和实行的条件,特别是对全民所有制企业是否也应该采取股份公司合股集资的形式,众说不一。有的同志强调股份公司的优越性,有的又担心会产生新的寄生阶级——食利者阶级,害怕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会发生质变,倒退到资本主义。因此有必要对马克思在此问题上的论述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所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农民运动观.分析农民参与政治革命的要素,对如何搞好新时期农村的制度化政治参与仍有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继续调整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全面准确地理解江总书记报告的精神,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经济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是由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所决定的。 首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决定了所有制结构只能以公有制为主体。 任何社会的经济关系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之上的。何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占统治地位,则是这种社会经济制度建立的基础和根本标志。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在社会革命运动中“都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文学大众化是一场论争主题与内在动机完全失衡、阶级改造冲动远胜过语言理论建设、思想史意义与文学史意义并存的语言运动,其内在动机在于打造新的革命主体,重建与新的革命形势相适应的阶级秩序。这一阶级秩序重建工作有两个聚焦点:一是突出无产阶级在大众化运动中的领导地位,解决无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问题;二是在大众化运动中改造小资产阶级,解决新的革命形势下文化领域的统一战线问题。从阶级秩序重建这一问题切入,可以解读出30年代文学大众化运动革命史、思想史、中共党史的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11.
“湖南衡山岳北农工会”(下称农工会),是一九二三年间产生于湖南衡山县境内的一个农民革命组织。它是湖南农民运动之先声,也是党领导下的全国最早的农民革命组织之一,在中国现代农民运动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大的贡献。这场农民运动的发动,有其深刻的主、客观原因。本文试就自已掌握的材料,对此作一些探讨。一、阶级压迫深重,反抗斗争势所必然。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在阶级社会里,每当压迫阶级对被压迫阶级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使得被压迫阶级无法生存下去,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严重障碍时,就必然会爆发反抗压迫阶级  相似文献   

12.
经济结构 含义优化所有制结构各种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及相互关系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产业结构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及相互关系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服务业全面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农业与农村中的非农产业即农村中的二、三产业 ,在农村经济中所占比重及相互关系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农村中的二、三产业 ,发挥其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农业结构大农业中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是两个紧密相联的社会形态,二者在指导思想、国体、历史使命、经济结构等众多方面极为相似,但二者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社会性质、主要矛盾、政权阶级基础、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已召开4届"国际马克思大会";马克思主义在欧美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目前主要集中在思想和学术领域;国外马克思主义者纷纷反思以往的历史经验,重新认识市场、所有制、阶级、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等问题;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界认为,在社会主义如何创新等问题上,中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主义是低级的共产主义,所以,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不是单纯的公有制,而是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并逐渐发展到公有制占绝对多数和绝对控制地位的混和所有制;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由多种向单一形式渐进式变化、发展,体现在国有经济在各种实现形式中的比重逐渐增强,直至取代其他实现形式;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结构,必须沿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以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为根据,才能准确确定,尤其是公有化程度的确定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为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创造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诸子均分的财产继承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相承而不变的一种制度。这个制度推动了地权的分散,又促进了地权的集中,它对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小农土地所有制为内容的封建经济结构的长期延续,起着保证作用。诸子均分的继承制度是中国农民平均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源。这是农民阶级反抗阶级压迫、民族侵略的思想基础,同时它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累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在中国一再重建,也是因为诸子均分的继承制度始终促成并保持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力量对比,使中国封建社会得以长期延续。  相似文献   

17.
政党政治也称政党制度,就是政党行使政权或干预政治的方式、方法和程序.政党政治是属于与君主专制政治相对立的民主政治,其核心是掌握国家政权和进行政治管理时,必须由政党参与.政党则是一定阶级的一部分政治上最积极的活动分子,为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和实现本阶级或本阶级的某个阶层、某个政治集团的政治主张而围绕着夺取或巩固政权所结成的政治团体.因此,任何一个阶级的政党都集中了一大批代表本阶级利益的职业政治家.正如列宁所说:“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能取得统治地位.”所以,政党政治也可以说是政党代表阶级,政治家代表政党来行使政权、管理国家,实行阶级统治的一种政治形式.  相似文献   

18.
伍德认为,高兹、普兰查斯、拉克劳和墨菲虽然理论观点各不相同,但在阶级观上具有共同性,都主张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的斗争中不占中心地位,阶级斗争已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的变革只能寄希望于学生、妇女以及新社会运动等。他们属于新的“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范围,与后马克思主义在实质上是一致的,从话语理论出发消解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理论,将阶级政治转变为话语政治。  相似文献   

19.
在1949-1956年中国社会大变动的过程中,农村的阶级阶层也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主要受两个运动的影响: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地主阶级已经被消灭,贫农、农村工人、贫民、游民以及富农和中农,由于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变动,也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阶层;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农民的经济分层已经不复存在了。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合作化运动,是在改革农村封建主义土地所有制之后开始的。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土改的深入,中国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尽管以后在经过农业生产初级社到高级社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