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农耕历史源远流长,乡村文化极其丰富,这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中国乡村旅游的形成和发展。但以往乡村旅游大多沿袭固有旅游业模式,导致形式千篇一律、破坏生态环境、文化内涵缺失、恶性竞争加剧、服务落后等问题丛生,阻碍其持续稳健发展。本文以郑州乡村旅游为例,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郑州乡村旅游之间的互动作用,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郑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各国受到了高度重视,相关的科研工作逐渐增多。为达到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目的,笔者对古都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旅游资源的角度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旨在为古都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部分,越来越引起旅游文化学术界和旅游开发者的关注。本文试从历史文化名城在旅游业中的作用入手,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开发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将中国古都作为特殊的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开封市作为"七朝古都",具有优质的旅游资源,但只有深入挖掘"宋文化"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实现开封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结构变动是生产率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使用Shift-Share方法,将旅游业潜力从产业结构变迁和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可以系统分析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和生产率增长结构,实证度量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贡献,识别和比较"结构红利"中旅游业潜力的形成和动态变迁机制,从"结构红利"角度解释旅游业潜力的来源、形成及其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我国部分省份的影响比较显著,显示出较高的旅游业发展潜力和发展表现,但是,对于另外一部分省份来说,基于产业结构变迁视角的旅游业潜力并未出现,这也影响了其旅游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中国旅游立法现状的分析,探讨了中国旅游立法的相对滞后给旅游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及中国旅游法律体系在"入世"后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进而提出了中国旅游业当前所应进行的法律建设内容,以促使相关立法机关重视旅游立法,进一步健全完善现有的旅游法律法规,保证旅游业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魏显阳 《华章》2007,(6):14-14
中国旅游文化与旅游关系紧密,不可分割.旅游文化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基石,是中国旅游业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叙述了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阐述了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旅游文化与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旅游经济的一种新态势,并对我国旅游市场固有的市场壁垒带来革命性冲击,旅游电子商务给中国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分析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旅游电子商务为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旅游电子商务模式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体育旅游逐步成为现代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郑州市体育旅游业的优势、劣势以及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根据郑州体育旅游业所处的境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通过研究拓宽思路,加快郑州市体育旅游发展的速度,为郑州市体育旅游的合理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郑州地处中华腹地,历史源远流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早在3600多年前,这里就是商王朝的重要都城。郑州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历史的洗礼,终于迎来了她辉煌灿烂的今天。郑州现辖6区5市1县,承袭商都遗风,成为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著名商埠、优秀旅游城市和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1.
淮北文物资源从新石器遗址到汉魏隋唐都极丰富。本文从文化谱系、文化圈、时代类型的视角对如何开发、利用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南阳盆地作为中国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在史前文化遗址的分布上,兼有南北方综合特征,具有强烈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借助于一些现代地理方法,就盆地内史前文化的分布规律做了一些探索,并就早期聚落的选址和平面形态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无损检测技术在石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无损检测技术在探测石质文物的风化程度、评价岩石加固效果、探测裂隙分布和裂缝灌浆深度、探测石窟渗水原因、研究彩绘和壁画的颜色以及分析颜料成分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无损检测技术在石质文物保护工作中应用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
襄樊三国时段地下遗存主要集中在襄樊城区;从发现的地下遗存的分布状况和墓葬规模、时代特征等分析,他们与当时襄樊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是相适应的;虽然襄樊三国时段的地下遗存发现不少,但相对较为零散,发掘工作不完整,对他们尚缺乏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福州市拥有众多涉台文物,深入挖掘福州涉台文物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深远意义。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打造涉台文物旅游的独特品牌,形成两岸交流的良好样板,应当做好资源保护、市场定位、品牌打造、精品线路设计和整体推介等工作。  相似文献   

16.
革命遗址是一种独特的资源,而延安就是这种独特资源的拥有者。事实上,丰富的革命遗址正是延安众多资源中最具特色和最有吸引力的资源。只有从遗址保护、历史内涵和精神体现三个维度着手才能开发利用好延安的革命遗址资源,也才能满足现代人观看革命遗址、学习革命历史和感受革命精神的愿望与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文物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激励作用,它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而大学生是文物保护事业的依靠,应该对其进行文物保护的教育。可以采用与历史课堂教学相结合,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和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等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8.
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云冈石窟石雕风化物进行了研究,从微观角度分析了不同开凿年代风化样品差异的原因和不同深度样品在微观角度呈现的差异现象。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石雕风化物中的Al4Si4O10(OH)8含量逐渐减少,而SiO2和KAlSi3O8的相对增多。元素Al和Si的含量开凿于晚期的相对高于开凿于早期的石窟,而开凿于晚期的石窟中元素K的含量则低于开凿于早期的石窟。纵向看,石雕风化物表层K,Al元素含量高于内层,Si元素的含量则低于内层的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第一部分,以陈寅恪的辉煌的学术成就为例,论述研究六朝文学必须深刻理解六朝文化.第二部分,以"六朝风采"所展览的丰富多彩的文物为例,论述研究六朝文化应该充分利用六朝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20.
民族文物在保存民族的记忆和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民族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下,民族文化的衰亡和民族文物流失的进程大大加速。如何保护民族文物从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成为国家文化政策迫切关注的问题。《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的通过为我国民族文物的保护提供了契机和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