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语文教学,应该有自己的学科精神。有了学科精神,教学就有了共同追寻的目标,有利于形成学科的“风骨”与特质。语文教学的学科精神应该是人文精神、审美精神与研究精神的综合。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应该有自己的学科精神。有了学科精神,教学就有了共同追寻的目标,有利于形成学科的“风骨”与特质。语文教学的学科精神应该是人文精神、审美精神与研究精神的综合。  相似文献   

3.
学科精神是教学方法、教学品质、教学研究的精神升华。我们的语文教学,应体现学科魅力,更应体现学科精神。有了学科精神,教学就有了共同追寻的目标,有利于形成学科的“风骨”与特质。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之学科精神,首先是一种语言精神,它是语文教学之生命特质;其次是一种审美精神,它是语文教学之风格表征;第三是一种文化精神,它是语文教学之人性烙印。语文教学学科精神的价值取向,对推动语文课程改革和提升人类生命质量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学精神是人类科学探索经验和教训的凝结,众多专家学者对科学精神有不同的理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科学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明确界定,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本文以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参照,罗列学科教学中需要培育的科学精神,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学科教学中养育学生科学精神的四点措施:重新定位学科教学目...  相似文献   

6.
科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精神则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精神包括理性求知精神、实证求真精神、质疑批判精神、开拓创新精神.^[1]其中批判和实证是科学精神的重要方面,也是中学生比较缺少的.为此我们在初中物理学科中,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建构了“批判与实证”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孟广宇 《教育探索》2005,(12):69-69
现代教学,从其发展趋势看,与传统教学有着明显的变化。它的关键变化是把教学的重心由“教”转向“学”.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了教学追求的基本目标。由于中小学各学科教学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往往是通过学科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索的精神。本拟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种精神作一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小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师生对创新精神内涵认识的侧重点存在明显差异,学科教学在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上有待进一步加强,学科教学中教师评价小学生创新精神的方式有待改变,学校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随后提出了四条对策:加强对小学生创新精神的理论研究,加强学科教学对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拓展学校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建立科学的小学生创新精神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提供了启迪。本文以《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一节"感受生命的意义"为例,指出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做科学精神的学习者;遴选教学素材,做科学精神的引领者;优化教学目标,做科学精神的崇尚者;细化教学过程,做科学精神的践行者;善用课堂评价,做科学精神的捍卫者。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立足课堂教学,帮助初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将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素养贯彻落实到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族种类多、分布广、信仰多元化的特点,决定了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是长期而重要的一项战略任务.全方位多角度研究民族精神教育问题是时代的要求和教育本质的呼唤.从物理学科教育的视野出发,挖掘物理学科内部具有民族精神内涵的我国古代至近代的物理学科成就、物理学家的卓越贡献,与民族精神教育交汇整合,探索研究民族精神教育问题,既丰富物理学科教育教学的趣味性,又实现了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物理学具有逻辑性强、科学思想丰富、研究方法多的学科特点,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突破精神方面有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阐述了如何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一步达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突破精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一、精神发展的内涵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具有不同的特质,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文化背景,它直接关涉着学生的精神发展和人格成长。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精神和心灵存在进入一个不断再造(reformation)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状况,文章对上海市的2所小学800多名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师生对创新精神内涵认识的侧重点存在明显差异;学科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上有待进一步加强;学科教学中教师评价学生创新精神的方式有待改变;学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需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理论研究;加强学科教学对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拓展学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建立科学的学生创新精神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要发展,创新是关键,而创新来源于科学的怀疑精神。石油地质学科的学科定位是关乎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战略型学科。同时,石油地质学科多学科的高度综合以及高风险的应用特性决定了其在本科教育阶段应以培养学生怀疑精神作为主旨。通过重建授业模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正确引导、科学怀疑,可以在本科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相似文献   

15.
科学精神是新近被纳入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要素之一,将科学精神的培养落实到思想政治课的各个教学环节,是对今后一段时期内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践的基本要求。对于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利于中学生养成求真、批判、创新的精神,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师及时更新教育观念,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来更好地指导学科教学实践。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科学精神的含义以及培养中学生科学精神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出发点,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学习方式的改变不仅体现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更要体现在学科教学中。那么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有什么不同?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7.
育人是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中学历史课程帮助和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习得了解、解释与评价历史的基本方法,汲取历史经验,增强民族精神,开拓国际视野,陶冶道德情操,成为有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的公民。上海市风光宇历史名师培养基地立足课堂教学,从创新精神培育、整合学生的课堂提问、教学环节的一致·陛、影视史料的使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学科育人的实践探索,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所谓精神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历史教学有其特有的灵魂——学科精神作为支撑点。无论是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还是千姿百态的教学方法,都源自于历史学科本身的内在的学科精神。一、实证精神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科,历史有其自身的学科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基于产业转型升级和自身学科属性的发展需求,在人才培养中日益强调对于"工匠精神"的培养。该专业以协同育人理念为指导,不断探索教学模式创新,通过大师工作室制度、项目化教学、现代学徒制以及工作坊教学的实践,开展更加精细化、有针对性的教学探索,为"工匠精神"的塑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培育土壤。  相似文献   

20.
培养高中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是教学的发展需要,还是新时期对于人才的要求。高中物理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肩负着培养高中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任。这一点正是由我们物理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所决定的。高中物理以其学科的特点,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