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当今社会,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推动后危机时代经济转型、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光伏发电是其中一个可以有巨大潜力的发展项目,其技术是利用广泛分布的太阳能,将其转化为电能,实现绿色能源,零污染的目的。本文通过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组成以及近几年来广东省东莞市在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光伏产业在能源消费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存在的必要性,通过以上分析给予其他省市在能源消费结构上的调整做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青海科技》2015,(2):6-9
<正>伴随全球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现象也日益严重,人类不得不开始思考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可行性。由此,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始进入人类的视线并迅速成为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而作为其中的代表——光伏产业近年来更是得到迅猛的发展,并开始成为未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产业之一。然而,由于光伏产业同时具有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型的产业特点,因此,要发展好光伏产业(特别是产业发展的前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雄厚的经济实力,二是政府长期、科学的扶持和引导。  相似文献   

3.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是保证我国能源供应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光伏发电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光发电的技术。本文论述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西藏农牧区受地形地貌等条件限制,能源严重匮乏。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尽快解决农牧区生活用电和部分动力能源最有效技术方案。光伏产业在国内外发展方兴未艾,我区光伏产业仅初显雏形,具有政府行为强,商业行为单一,市场培育良莠不齐,能源机制缺乏等特点。为促进光伏技术在我区能源建设中发挥作用,提出了三种应用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5.
申璐 《内江科技》2009,30(10):14-15
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是未来理想的能量来源。本文介绍了太阳能技术在上海世博会上的应用,光伏电池的原理、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以及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政府通过科学设计和选择政策工具,对光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构建光伏产业政策二维分析框架,从政策工具维度与产业活动类型维度分析2011年以来我国政府发布的国家层面的光伏产业政策,总结光伏产业政策工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光伏产业政策相应的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在国家清洁能源战略推进和省内光伏产业引导政策的有力支持下,青海省光伏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青海省光伏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硅为主、多元发展、集中布局"的产业发展格局,从光伏材料、电池组件到光伏电站的光伏制造全产业链日趋完整,环环相扣,并正在构建成为全国重要光伏产业基地和全国最大光伏发电基地。  相似文献   

8.
光伏电力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希望成为主力能源的清洁可再生能源之一,而光伏产业又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因此其发展高度依赖政策驱动。通过梳理反思我国已有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国家级政策,在对比中美德日四国政策的基础上,找出我国政策的不足,并针对政策制定中忽视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基本动机、忽视金融法律政策、忽视消费需求及研发补贴、忽视产后补贴、政策实质鼓励措施少、缺乏预见性等问题,提出了国家政策完善创新在回归光伏产业发展的基本动机、完善政策配套体系、增强政策的可行性与预见性等方面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9.
200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此后,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以40%的年均增速进入爆发式增长期,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生产国。但2011年至今,市场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我国光伏产业遭遇“寒冬”。光伏产业当前产能过剩和产品滞销严重,市场竞争激烈和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企业亏损和破产现象普遍,欧美接连发起的“反补贴”、“反倾销”调查更是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0.
《内江科技》2016,(6):108-109
西藏太阳能资源蕴含丰富,发展前景广阔,在国家政策和西藏政府大力支持下,西藏的光伏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至今西藏光伏产业开发比重较小,在开发量和人均发电量均排在全国较后。西藏由于独特的地形地貌,地广人稀,光电发电基地、用户都较为分散,且目前西藏光伏发电并网率低,在牧区由于牧民用户具有流动性,分散性强的特点,采用光伏发电较为实际,但发电功率较小,不能满足大功率电器使用;而光伏产业集中区又产能过剩,但目前在西藏偏远地区也有农牧民用电困难的现象。基于这个问题,采用"能源互联网"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光伏能源的分配问题,将光伏产能过剩地区的电能补给牧区、偏远地区来实现西藏光伏产业的持续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地域广阔,太阳能和风能源资源十分丰富,足以满足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等需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技术已趋于成熟。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产业、应用和成本的现状,指出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规模迅速发展,发电量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清洁电力能源;在技术进步和市场规模扩大的推动下,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成本还将快速下降。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技术和经济性都将达到与常规能源相当的水平,从而推动能源变革与转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光伏终端利用是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能源国际合作的新兴领域。光伏终端利用的技术经济特征优势会在能源、经济、社会领域产生三个转换机制,即能源产业属性由资源主导向制造业主导转换、能源利用效果由污染自然环境向改善自然环境转换、一些非流动性要素向流动性要素转换。借助转换功能,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和深化光伏终端利用国际合作,具有全面提升广大发展中国家治理条件、改变中国能源国际合作被动状况以及改善世界能源格局等多层面积极意义。这一合作既具有良好基础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科学界定其战略定位、建立健全相应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开发手段,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作用就在于其有效缓解了我国能源短缺的问题,还能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对我国经济收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显著特点是发电系统和用户之间有着很近的距离,一般来说,在用户所处的地区或者与用户之间较近的距离区域内会建造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从而能使我国输电网络数量得到进一步减少,通过光伏的阵列可以进行转换能源,建筑表层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得到降低,最终可以充分结合起发电系统和建筑物这两个方面。本文概述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且详细的分析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实施的可行性,最后着重阐述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电气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14.
刘振义 《现代情报》2011,31(3):154-156
在全球能源紧张的状况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锦州市被辽宁省确定为光伏产业发展基地,做为锦州市图书馆界要发挥图书馆的优势和特点,从主动参与、提供服务出发,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光伏能源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新能源.本文探讨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并从太阳能电池、光伏材料、光伏系统和部件几个方面对太阳能光伏技术的现状和进展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对太阳能光伏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能源战略导致国际能源危机和低碳产业逐步兴起与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光伏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近三年美国、欧洲和印度等国先后抡起光伏“双反大棒”,使中国光伏企业举步维艰.文章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创建评价光伏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和模型,运用熵值法对中国光伏产业竞争力进行量化分析,找出差距,从而为提升中国光伏产业竞争力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青海科技》2014,(5):44-46
<正>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受能源价格、环境保护、资源约束等因素影响,清洁能源得到了快速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在能源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尤其是太阳能和风能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发展迅猛。近年来,我国把太阳能作为加快发展的战略新型产业,青海省政府也把光伏产业作为第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予以支持。抓住新能源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青海优势条件,奠定好光伏产业发展的基础,力图把青海打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用电量逐年递增,增加发电量,节能环保成为重点工作。分布式光伏发电能够有效缓解我国用电紧张的局面,而且相较于传统发电方式,该技术对环境的污染小、耗能低,因此分布式光伏发电对于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电动汽车以电代油,能够实现"零排放",噪音低,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本项研究将利用拉萨丰富的太阳能资源,选用光伏发电系统与储能系统组成双向储能式光伏并网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在不额外增加常规电网负荷的前提下,通过储能单元的缓冲作用,避免电动汽车临时性快速充电对电网负荷的冲击,以及负荷不均匀现象的出现,消除充电时谐波污染对电网的影响。本项研究预期成果的应用将不额外增加电网负荷,利用光伏发电满足电动汽车充电需求,不仅能拓宽光伏应用领域,促进节能减排的同时,也能消纳光伏产业过程产能,推动西藏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技术路线图和产业技术路线图的介绍,分析了传统工业化过程导致的能源与环境危机,以及以太阳能光伏技术为代表的新能源在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中的作用。从产业层面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如光伏产业的产业链、产业链上的价值分配和产业结构。针对光伏产业的发展,从技术路线图的角度对光伏产业链进行分析,认为应通过技术路线图的实施来实现技术、资源、市场的科学、合理配置,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