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闻界》2021,(2)
近代报刊作为一种新式媒体,直到20世纪初才得到清廷的正视,同时囿于官方以集权为中心的认知结构,近代报刊被改造和调试成符合传统理念的模式。袁世凯作为清末政局中首屈一指的官员,兼具新派和保守的双重性,对新式媒体表现出推崇却又十分谨慎的态度,体现出官方对报刊传播工具属性的认可,但对其带来的言论自由异常警惕,尤其是报刊的思想启蒙功能和引导舆论的沟通功能在实践中被官方彻底抛弃。正因为这种观念及其所存在局限性,清廷在与民间言论空间的抗衡中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2.
滕朋 《新闻大学》2007,(2):36-40
明代是灾害高发的朝代。明前期通过法规、制度确保灾情信息传播的效率与真实。信息渠道的过度集中在明中后期也显现出弊端,皇帝的昏庸导致灾情传播系统几近瘫痪。在灾情信息向政权组织外部传播中,邸报的“民间化”过程体现了不同的政治诉求,官方邸报传播目的在于改善统治,稳固皇权,而民间报房体现的是社会舆论所向以及特定群体的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3.
搜索引擎不仅是连接大众与互联网络的重要纽带,也是大众传播的重要信息入口。随着网络传播媒介的发达和传播技术的不断革新,搜索引擎传播越来越多的受到商业因素的影响,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对社会既有的伦理道德产生了冲击和挑战。目前,我国没有针对网络传播和网络传播媒介的专项法案,在法律制度暂时缺失的情况下,伦理手段便成为了规范相应社会行为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4.
《新闻联播》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要的电视新闻栏目,是广大受众观看时政新闻、国际新闻、社会新闻的首选视听“窗口”。作为官方的新闻发布渠道,《新闻联播》始终保持着严肃、官方、权威的媒介形象,但在新媒体传播形态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的渠道优势日益弱化,传播效果也受到影响。在媒体加速融合的趋势下,《新闻联播》积极优化节目样态,通过转变话语方式推动传播创新,成为主流媒体新闻节目探索转型发展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5.
版权制度并不是伴随着作品的诞生而诞生,是传播技术的进步催生了版权制度的诞生,版权制度是应对传播技术发展的产物。传播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版权制度的发展,使版权制度不断修正以平衡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在数字技术时代,版权制度应对数字技术发展应遵循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尊重数字技术形成的市场机制的调整方向,在保护著作权人权益的同时进一步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快,对全社会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互联网技术影响着每一个行业。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的各个领域和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的冲击,这些行业和领域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在进行改变,其中,新闻媒体行业也不例外。然而,网络传播不仅仅可以为新媒体行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对于新闻媒体行业来说,就需要抓住现有的机遇,应对网络传播带来的挑战,使新闻媒体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因此,本文针对网络传播对新闻采编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传播媒介技术经历了口语传播、文字与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三个阶段.新的媒介技术对社会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而社会发展的自有逻辑也界定了一个时期主要的媒介形态,媒介技术与社会之间在互动中发展.互联网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社会中的权力结构,但仍未根本地消除传播中的阶级差别.传播技术作为一种兼有硬件和软件性质的制度,其创新的动力源于社会叉对社会有着极大的影响,传播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建构是一个双向的关系,两者互为因果,并行前进,这种相互建构的过程在未来新的传播技术背景下将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8.
陈岳 《视听纵横》2003,24(6):36-37
李彬所的《唐代明与新闻传播》对唐代的新闻传播活动进行了全方位深入、细致的探讨和阐述,使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唐代官方传播、士人传播、民间传播所构成的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9.
电影的票房评价体系、电视台节目收视率的末位淘汰制度都给科教纪录片带来了冲击和挑战。本文从创作理念出发,给予纪录片"真善美"以新的内涵,也对其以观众为中心的人本传播策略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0.
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结构不断优化,而在新闻时政传播中融入全媒体技术,能使新闻的影响力和引导力显著提高。而在全媒体的冲击下,也改变了时政新闻的传播逻辑,传统的时政新闻传播内容对全媒体时代发展的要求很难相符,亟待创新其传播方式和传播路径。如何提高全媒体时代时政新闻的传播力,是本文重点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网络环境下对外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信息传播的传播方式和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同时也给对外传播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发展对外传播,如何通过这种新媒体塑造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2.
网络传播最早因军事用途而诞生 ,并在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的推动下逐渐发展壮大。网络传播的全球性、互动性和超文本性使其得以顺利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个性的塑造等诸多层面 ,网络开始从边缘走向中心。这不仅仅表现在网络对于原来社会的生产关系、结构、资本、技术的重新配置 ,也涉及到其对原来社会公共传播制度的消解及对社会话语权利的争夺 ,甚至也表现在其对社会人文精神、理性、信仰的冲击。那么到底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能构成什么样的互动关系呢 ?网络传播促进社会发展的可能性边界在哪里呢 ?在…  相似文献   

13.
“郭美美事件”的负面影响让中国慈善事业一时间遭受到严重冲击,中国红十字总会在此次危机传播管理过程中运用的策略值得深入探讨,这些策略包括:第一时间作出官方回应;有效转移舆论关注焦点;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权威力量;引入新闻发言人制度;切实利用新媒体传播沟通工具.危机公关过后,慈善组织应努力通过自身行动以及与媒体的有效沟通重塑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4.
元代中断了两宋时期确立的邸报发布制度,官方的信息传播活动主要集中于中书省,这是元朝统治者了解国内外情况的主要渠道.另一条渠道是在接见官员时听取他们的汇报,这也可以说是元朝"上闻"的一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5.
李秉彝 《今传媒》2016,(6):62-63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多语言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借助互联网传播技术的东风,字幕组这一由民间自发形成的海外影视剧翻译组织为广大网民提供了观看的便捷途径。字幕组对影视文化作品的翻译和传播促进了跨语言和跨阶层的文化传播,对官方文化话语权形成了巨大挑战,字幕组在跨文化传播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视。本文通过对字幕组的翻译生产流程进行研究,从而分析其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危机事件中的流言传播有着特殊的规律,应对策略也需要有相应的针对性.本文以汶川地震中的"都江堰水源污染"流言为个案,分析了危机事件中的流言传播过程和应对策略,认为危机状态下的社会心理易使流言产生更大恐慌,而流言进入社会实践构成了对官方信息的质疑,需要有信息的及时公开和良好的信任机制才能使应对策略生效.  相似文献   

17.
当前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产生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压力,如何占领新兴舆论场,如何在新的传播形势下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了各级媒体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来看,中央、省、市级传统媒体根据自身不同情况,都进行了媒体融合的有效探索尝试.比如创建自有平台的客户端、和社会公司合作进行了内容生产端的终端产品布局等,而更多的是尝试新兴平台进行官方账号入驻,有的在传统生产端借助大数据的力量,引入了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反哺内容生产.论文对传统媒体在新媒体领域的传播方式和路径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所进行的探索、追踪已取得的成效,并对不同路径所产生的传播效果进行分析,并尝试总结出传统媒体占领新兴舆论场的有效路径,为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下实现主动融合、有效整合的快捷、有效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这也给传统出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本文从传统出版和网络传播的相互影响出发,分析了网络传播对传统出版的巨大冲击,最后重点介绍了,要想让传统出版和网络传播共同发展,必须加强网络传播与传统出版的互动。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探讨"互联网+"背景下"二次传播"与官方权威媒体议程设置的关系,为官方媒体选取受众欢迎的议题,且为正确引导网络中的舆论走向,通过内容比较分析法,选取奥运会、雾霾等热点事件,发现互联网中"二次传播"的话题与官方传统媒体有一定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二次传播"越热的话题,就越有可能成为官方传统媒体的议题,反之亦然;成为官方媒体议程设置中的议题后,也会影响传播话题的舆论走向。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的租界与新闻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新闻传播史上,租界,尤其是上海租界的新闻传播,有着突出的地位。租界的存在与近代新闻事业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租界的商业社会环境为新闻传播的产生提供了契合的生长点;人口增长与移民社会的形成,促进了大众读者层的产生与传播者群体的形成;近现代交通邮政事业进一步推动了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各种新传播技术都首先在租界应用推广,使新的媒介形态不断产生与发展;中国官方、租界当局、外侨及中国人等都在界内创办媒介,争夺传播权力;租界的特殊政治与法治环境,使新闻传播有相对更多的自由,但同时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