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是我国外交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指南,也是我国对外传播的内在要求和价值取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国际传播不仅彰显了中国从整个人类的共存之道出发,构建合作共赢、共商共享的世界图景,也是推动国际协调合作的强大正能量.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国际传播的过程就是中国贡献全球治理智慧的过程,通过与西方的话语体系的对接,从而形成中外相互融通的话语传播体系.其在传播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传播格局,营造国际环境,进而探索传播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
当恐怖主义、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正在危及人类共同发展的未来时,中国向世界贡献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东方智慧。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后,该理念不仅为传播学科带来了研究的新思潮,更被认为是转变我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提升国家形象,甚至重建全球传播秩序和全球认同的新的契机。学者们普遍认为,在"人类命运共同"理念下共建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平等对话的新世界尤为重要,而其路径与方法这是新闻传播学科未来的方向与担当。  相似文献   

3.
网络与数字技术驱使全球文化共生传播,中华文化的有效传播需考虑内外有异同,国别受众文化接受差异以及对中华文化的信任度;需基于文化认同机制、文化分享机制、文化传播机制进行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选择,构建中华文化"认同、分层与传播"的内容遴选机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内容数据库,建立"社交+智能+共享"中华文化全球传播平台及相应多源动态监测体系;"中华文化+科技"的新文创产业平台,创新网络与数字传播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王娟 《当代传播》2021,(2):64-65,96
本文认为借助大众传播的模式特别是电子媒体具备的"主流化"共鸣涵化功能,央视春晚起到形成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共识的作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构建国家认同,包括对内的国民身份认同,明确核心价值观、塑造国家形象,以及对外表述"中国梦"国家理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感和全球目标等.  相似文献   

5.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心在于“构建”一词,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它实质上是一种需要不断地付诸于具体的社会实践的理论命题。我们要从“实践”角度来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通过全球传播向全球民众传递出融合共进共享的发展理念。同时,在逆全球化思潮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可以为全球传播理论的发展注入新的灵魂和动力。  相似文献   

6.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仅提倡国家之间共同发展,还呼吁人类命运休戚与共,这对于国家和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国际社会中存在对中国"和平崛起"以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错误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加之我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方式上还不够完善,所以要优化传播方式,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得到更好地宣传。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9,(3):92-100
从文明维度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就是从文化交流、心灵沟通的层面来凝聚全球价值共识。遵循人类共同发展的价值理念,实现中国梦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和谐一致的,中国价值观与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相通,跨文化对话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价值互动。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需要精心构建与国际话语融通的对外话语体系,运用大数据工具分析全球的涉华舆情,采用国际化叙事策略进行文本创新、讲好中国故事,通过系统协同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等要素形成传播合力。  相似文献   

8.
马秀兰  周丽 《新闻世界》2024,(3):101-103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传播实践不断焕发新活力。本文以微纪录片《美美与共——“一带一路”上的文明对话》为例,探析其共情传播策略。从共情传播意义看,“一带一路”题材微纪录片能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破偏见,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从共情传播条件看,《美美与共》具备“情境:环境条件”“内容:情感条件”“方式:身体共在”三个条件;从共情传播策略看,该纪录片通过“自我”与“他者”双重讲述加强角色认同,通过符号互动,构建共通意义空间,网状化叙事,构建集体记忆等策略,实现共情传播。  相似文献   

9.
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不仅是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战略任务。作为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体育精神对外传播在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体育强国等方面闪烁着时代光辉。在厘清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对外传播的价值呈现基础上,以传播符号学为理论方法,从符号生成、符号接收与符号控制三个维度探索中华体育精神的对外传播策略,从而让中华体育精神更好地“走出去”,提升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10.
杨淼 《传媒》2021,(19):62-63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2019年4月23日,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上,由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的.他指出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人类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多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这一理念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中国古代航海精神的继承和创新.以纪录片来宣传和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可以将我国悠久的海洋文明史和丰厚的海洋文化资源转化为海洋文化软实力,改变我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逆差,提升我国在国际海洋文化领域的话语权.基于此,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拍摄出版6集纪录片《筑梦蔚蓝》,从主题意蕴、叙事策略及跨文化传播三个维度对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行影像表达.该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并于2021年7月以优秀成绩通过结项验收.  相似文献   

11.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日益成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以及维护国际秩序的价值规范.本文通过全面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来源、文化内核以及实践基础,从完善国际治理体系变革、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维护世界公共卫生安全四个角度阐释其时代价值意蕴,提出后疫情时代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四个维度,即秉持平等协商价值理念,凝聚"政治共同体"共识;建立互利双赢国际关系,共建"经济共同体"机制;共建求同存异话语体系,深化"人文共同体"内核;维护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筑牢"卫生健康共同体"防线,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理念转变为现实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2.
茶是我国极具代表性的跨文化媒介,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世界视作特色的"中国符号".儒释道思想相贯通的传统茶文化、匠心与创新相得益彰的现代茶产业及我国为未来文化多元性所做的非遗保护工作,三者共同构建了"传统中国"、"现代中国"、"未来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基于哈罗德·拉斯韦尔的"5W模式",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应积极扩大传播队伍,始终立足国际传播受众,打造以"岩骨花香"为核心的传播内容.通过科学布局的传播矩阵和对传播回馈的实时掌握,传递出坚韧不屈的民族品质和唯美浪漫的国民性格,从而展现我国在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中的责任与担当,以此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背景下我国积极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故事的跨文化传播仍面临难以实现内化认同的难题。在面对复杂国际现实与文化陌生感的跨文化传播中,情感沟通相比其他沟通形式具备天然而独特的优势。人类情感在调节个体内在认知过程、搭建个体间互动之心理勾连,以及整合复杂共同体结构并维系其凝聚性等过程中皆可发挥显著效用。基于相似情感体验唤起的"共同情感"成为人类保持可沟通性的有效介质,同时也为共同体形态的凝结提供潜在动力。研究将"情感机制"引入跨文化传播研究,探讨超越人为建构的符号和逻辑体系、消解意识形态与语言文化畛域的路径,架构"中国故事"的沟通、理解及认同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田素美 《东南传播》2017,(12):45-48
华夏传播研究历经40年,建构华夏传播研究理论体系,构建中国国际传播的话语权势在必行。《华夏文明与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理论建构以"心传天下"为理论特质,以"大同""和谐"为华夏传播的终极指向,华夏五千年文化盛宴已经并将继续展示出中国人的传播智慧,充溢着人性的光辉。该书在华夏文明传播研究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个人生存发展、"和谐社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视觉传播的日益扩展,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文化符号传播正向传统的语言文化符号传播提出挑战,大众获取信息和交流思想的主要媒体已经从"语言文字"转向"视像".这种视觉化趋势,在相当程度上表明:大众用以表征、理解和解释世界的方式越来越呈现出感性图像化的特征,视觉经验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洲 《采.写.编》2021,(11):147-148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诸多挑战,各种自然灾害已经敲响了警钟,贫富不均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处于贫穷和战乱之中.人类将何去何从?当其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无疑如长长隧道中射进了一缕曙光.《流浪地球》适逢其会,脱颖而出,以具象化的方式展示和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本文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提出入手,讨论《流浪地球》中人类情感的共通性,进而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横纵向关系,最后揭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辉映下的大国责任和担当.希望对相关研究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黄华  陈莉莉 《新闻知识》2023,(8):54-59+95
本文通过对YouTube寻根短视频的收集分析,探讨华裔新生代为何寻根、如何通过短视频的展演来表达自身的情感与认同,可以发现探“亲”、追溯“根系”与情感共鸣是华裔新生代寻根的三重动力因素,并基于此提出区域特色文化助力加强族群认同、地方政府和机构合力推进新生代寻根工作以及海内外联动体系之构建的互动策略。这既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代际传承,也能激发传播中华文化的内生动力,从而推进构建开放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与变化更迭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公共传播的格局与模式。在“生命共同体”理念下,以自然、生态为核心的公共传播叙事更加凸显人类命运的共同内涵和丰富的生态情感。基于“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公共传播叙事需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命运共担的角度扭转叙事的逻辑,关注生态理念与生态事件,充分挖掘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价值,强调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的情感联络。以公共传播叙事策略的转变与完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与发展的责任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应对,以此全面推动生态对话机制的建设以及“生命共同体”的达成。  相似文献   

19.
后疫情时代,某些媒介奥运传播实践陷入了伦理迷思之中,表现为技术嵌入下的人本偏离、利益追逐下的传播失范、地缘政治的非理性投射、奥运精神的娱乐化消解.重塑"以人为本"的人文价值主线、"义利并举"的传播实践观念,体现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一致的共济伦理取向,完善奥运传播的"制度伦理",有助于奥运传播伦理守正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时雨  许静 《传媒》2023,(5):76-79
发生在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是对人类文明的巨大挑战。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并在多个重要场合倡导该理念。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卫生健康领域的深化延伸及生动实践,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参与全球治理指明了方向。本研究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国际传播情况进行了监测与分析,并在研究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