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独具一格,是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来源,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内涵。因此,以肇庆特色文化资源为背景,以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为研究对象,从而展开对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发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的融合路径,推进高校课程思政的创新教学。  相似文献   

2.
各具特点的地方红色文化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华红色文化,谷文昌精神是地方红色文化的典型代表。充分挖掘谷文昌精神的德育资源与育人价值,推进谷文昌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第一课堂、实践课堂和科学研究,是增强课程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举措。提升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之育人实效,必须遵循大思政、大课堂的育人理念,融入红色文化,贯通两支队伍,"建设一个馆、排演一部戏、开设一门课"之路径,有效推进思政课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具有独特性、多样性、传承性和亲和性,是独一无二的课程资源。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学政治课教学,能够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助推教育改革创新。思想政治课程在传承地方特色文化过程中,需要教师巧用资源以贯穿课堂教学各环节,发挥地方特色资源的作用,激发学生应用地方特色资源的主体意识,营造应用地方文化资源教学的良好环境,开发符合教学实际的地方特色校本课程,以深化其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受课本文化课程的局限性、文化融合程度不高和教育资源挖掘有限等因素影响,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亟需构建新的教育体系.地方资源在乡村振兴的红利下不断被挖掘,其自然、产业、文化等资源可以通过有效路径与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结合,通过建立实践基地、学院共建、"互联网+"等模式拓宽地方资源教育影响覆盖面,...  相似文献   

5.
地方文化资源在创新高职思政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文章结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机构不健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缺乏物质保障、亮点不够突出等现实困境,基于挖掘与利用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分类形成思政教育模块、在地方建立思政工作教育基地、分析高职教育和学生特色、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地方文化弘扬的有效互动等建设思路,提出以“一元主导”为前提、以思政课为主阵地、以构建思政教育体系为基础、以打造“111工程”为特色等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载体。以淮南地方传统文化为例,分析地方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融入的路径,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能将地方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教学,发挥地方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教师博览》2019,(9):7-9
中学思政课程的教学是引导学生积淀人文素养、塑造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地方优秀文化是思政课程理论教学的资源补充,也是增强地域身份认同的重要教育资源;增强学生地域身份认同,是中学思政课程的重要任务。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中学思政课程教学中,推进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模式创新以及教学理念的提升,对新时代教学改革的推进与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是一门关键的思政课程,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目标的灵魂课程。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资源,要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准确把握、运用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突出特色,强调实效。精选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概论”课实践教学,厘清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实践教学的理论价值与现实选择,红色文化资源与“概论”课实践教学之间存在的内在逻辑,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开展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真正改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提升思政课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如何挖掘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并将理论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探索特色课程建设,这显得尤其重要。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特色课程“近代湘中历史人物思想专题讲座”的改革与实践探索,结合该课程建设的实际,介绍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及发展现状,分析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结合的价值与优势,重点强调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课堂教学的资源优势、生源优势和效果优势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课程思政"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热点,针对高职教育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和实施取得了很多成果。然而现有研究仍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社科类专业课领域,对自然科学类课程尤其是机械类专业课程关注较少。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扎根大别山地区,深入挖掘和利用地方文化元素和文化特色,结合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培养计划,探索"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实施方案,包括挖掘提炼、教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弘扬四个环节,同时结合"列宁号"案例,分析了"课程思政"文化元素与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计的融合方案。  相似文献   

11.
乡土教育“:乡土”与“天下”之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乡土教育作为一种传承乡土文化的教育,它是多元文化整合的有效途径,也是国民教育的有益补充。乡土和天下不只是一种特指的地理空间,也是一系列符号象征。从乡土到天下,既意味着地理空间的变化,也意味着人的变化,而链接乡土与天下的纽带则是乡土教育。通过开展乡土教育,可以让个体在感知乡土的基础上,逐步培养他们对乡土和天下的认同,从而真正成长为适应社会变迁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12.
对湘南江永、道县一带土话和广西龙胜伶话、湖南城步青衣苗人话关于"床"的特殊读音进行了简要的考释,意在对湘南土话的历史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正在经历从农耕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受农村现代化的冲击,乡土文化迅速沉落,渐渐与传统"断裂"。乡土文化应在时代变迁的境遇中寻求合理的发展路径,在重构自身的同时,找回文化发展的自信。  相似文献   

14.
地方普通话产生根源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强 《贺州学院学报》2009,25(3):68-70,138
地方普通话是方言区人们学习普通话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中介语,是一种带有地方方言色彩的不够标准的普通话.其形成根源有母方言负迁移、过度泛化、训练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等.研究地方普通话产生的根源,可以使我们对地方普通话有正确的认识,对普通话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方言据》是明代考释方言词的著作,对方言研究和古汉语词汇研究有着重要价值。文章主要对作者之谜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其研究现状、体例、特点以及书中体现的语言文字观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校地合作"模式,有利于厘清学校与地方政府、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为学校的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方和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要求不高,课程体系建设不系统、制度设计不健全;创新创业师资力量保障不足;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应将人才培养和地方人才需求进行有机结合,开设与地方社会经济结合紧密的课程,设置高校与地方融合的创业性课程,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紧密的选修课程,培养大学生兴趣和特长;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角度,打造特色专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构建基于"校地合作"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基于"校地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干预经济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造成的主要问题有:地方割据、产业同构与恶性竞争、区域公共服务缺失。地方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是追求地区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导致了地方经济竞争的失衡。因此,为规避地方政府干预地方经济行为,应从制度、政府、企业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方普通话的形成与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之间存在可类比之处,单就语音而论,应视中国的电台、电视台的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实际发音为普通话和"中国英语"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学校的"土政策"是指学校在兼顾国家政策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订和执行的局部性规则,它包含着对国家政策的服从和对自身的保护两种功能.大多数学校的"土政策"是"准原则性准灵活性的土政策",可分为替换性、选择性、象征性以及附加性四种类型.学校"土政策"能否发挥积极的作用与校长个人的领导素养密切相联.校长行使权力的策略偏误和单位"土政策"本身存在的悖论,易使学校"土政策"陷入困境.要摆脱其困境,需在限制校长权力和避免单位制度弊端两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20.
实践课程“校地合作”实习模式探讨——以GIS专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校地合作”实习模式,简而言之就是在学校经费有限的条件下,争取校外经费的教学实习模式,即利用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委托项目,通过多元化的经费资助和支持,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科实习平台,通过教师的密切指导和师生的互动,共同配合完成委托单位科研项目,达到教学、科研双赢效果的实习模式。文章以集美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为例,在阐述实践课程“校地合作”实习模式设计思路及实施效果的基础上,论证实践课程实施“校地合作”实习模式的意义、应用前景及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