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德育目标"引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把“德育目标”作为考察对象 ,从成文的德育目标与不一定成文的隐性的德育目标之别 ,着眼于德育必要性的德育取向与着眼于德育可能性的德育取向之别和古今德育之别等角度 ,揭示中西德育价值取向的差异和中国长期存在“德育目标过高”现象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2.
中等职校有效性德育的"六个基本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急剧变化的社会形势、价值观念多元化趋向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给学校德育工作提出新的挑战、新的课题,这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解决德育实效性的世纪难题更增加了复杂性、艰巨性.传统的学校德育缺乏整体化育人观念,目中无人,德育内容、方式"大而空"、"虚而浮",评价标准整齐划一,德育过程不是出现"盲点",就是没有抓到点子上,德育实效性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笔者以为"六个基本点"的教育不失为解决德育有效性问题的好路子.  相似文献   

3.
人本德育——一种新的德育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本德育是一种新的学校德育范式.以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为指导,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纬度反思当前高校德育活动中可能存在的种种"反人本"倾向,从而建构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价值目的的现代德育人本的思想体系和实践模式.进一步明确德育目标的层次化、具体化,以推动现代人本德育思想由理念层次向实践层次和操作层次的转换,致力于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4.
中学德育管理体制是以正确的德育指导思想为基础,遵循德育原则而建立的德育组织系统.全员管理模式是通过多年的实践,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要求的德育管理模式.本文首先从"全员管理模式"工作目标出发,深入探讨了其操作程序,诸如构建一体化德育网络、建立并完善全员德育工作机制等.最后总结和反思了"全员管理模式"现阶段的具体实施经验、成效及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德育目标是德育实践活动所要达至的理想状态和标准,是德育目的的具体化。科学合理的德育目标既是德育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指针,也是德育目的最终实现的有力保障。德育目标的确立应以生活为中心,遵循3个基本原则:社会性与个体性相统一,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结合,统一性与多样性相协调。  相似文献   

6.
从2001年开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小学德育课程设立为"品德与生活"(小学1~2年级)及"品德与社会"(小学3~6年级)。小学德育新课程在道德观、课程观、学习观上均发生了重大改变。体现在改变传统的知性德育模式,倡导德育"回归生活";改变课程的唯知识论,主张德育课程经验论;反对学生单向的德育方式,提倡多向的德育方式等方面。历经十余年,我国小学德育取得了不容置疑的进步,其鲜明的特点是小学德育的生活气息越来越浓。但是,德育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7.
德育工作投入强化而实效不力的成因,若从课程层面以思,则隐性德育课程问题上的疏忽无颖是其深层次内在根源。隐性德育课程是指学校情境中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的德育课程,它包括正式课程与校园文化中的隐性德育课程。而德育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落差,若从目标层面反思,则德育程度目标的匮乏无疑是其内在深层次根据。故在继续发挥内容目标的传统与优势的前提下,德育程度目标的导入并与内容目标相匹配,至少在德育目标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8.
德育目标过高或过低影响德育效力,德育目标的多元化也直接影响德育效力.提高德育效力,要确定恰当的德育目标体系,德育目标要有层次,要关注德育目标的现实性和超越性.学校的德育目标要培养爱自己、关心他人、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  相似文献   

9.
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支配和指导着整个德育实践过程,为教育者提供了教育依据。然而,我国的德育目的在实践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实效性较低。本文通过分析发现,阻碍我国德育目的实现的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德育目的的制定没有具体德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等的参与;德育目的主要是国家本位的,轻视个体品德修养问题;在具体化的过程中,德育目的被降为德育目标,德育目标大而划一,缺乏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德育工作是新时期教育的核心,是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的重要基础。德育目标的设置是德育实施过程中最首要的一环,它既要符合社会需要,又要符合教育本身的价值追求。目前高校德育目标设置仍存有内涵狭窄、与实际脱节、考核功利化等不足和缺陷,借鉴中国传统德育思想来对当代德育目标进行重建具有可行性。当代中国高校德育目标的设置应回归到以主体性教育、"善"的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轨道上来,并通过健全机制、优化德育课程体系、建立新的德育评价机制等措施来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