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相当一批欣赏济慈的评论家和读者都将济慈视为一个唯美是求的诗人.他们认为济慈的诗歌远离社会现实.但事实上,济慈所追求的美并非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他的许多诗作都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正是由于济慈对现实生活进行不断地探索和思考,并且把探索中所获得的对生活和人生的更深刻的感悟与他的诗歌美学完美地结合起来,才促使他的诗歌创作不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特点是和谐,即追求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表现与再现、情与理、形与神、言与意的辩证统一。当代,在重新思考美学问题的大背景下,和谐论美学日趋彰显其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美在和谐”一说更具包容性和学术的张力。和谐论美学这一开放的体系很好地完成了对于美的本质的阐释。对当下现实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和谐论美学的实践性和历史性。特别是在当下政治背景中。和谐论美学是和谐社会现实的反映和审美的总结,也直接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济慈是19世纪初期英国浪漫主义诗坛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以丰富的想象力、唯美的艺术空间为显著特点,追求"真与美的统一",为后世称道。选取济慈颂诗中的代表作—《夜莺颂》,着重从文体学的角度,从语音、词汇、修辞、主题等角度分析济慈诗歌唯美意境的建构,探讨其诗歌的美学魅力,以及其深邃的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人文关怀,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为此,本文具体分析了当前高校人文关怀教育的缺失,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人文关怀的基本路径:①优化课程设置,实现科学与人文交融;②转变教育方式,贴近生活实际;③营造人文环境,提升精神品味;④参与社会实践,净化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5.
济慈认为,美即是真,真即是美。对于和谐之美的追求是济慈诗歌的永恒主题。文章通过对济慈诗歌美学意蕴的总体分析,指出“和谐之美”是济慈诗歌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呈现给我们的主观幻觉美,是他诗歌的基本形态。他诗歌选材宽泛,风格意象化。其诗的形象可感性是在物状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诗中真情实感,意境入化。济慈创造的美是梦幻式的美,这种美贯穿于所有诗歌中。作品蕴含的情调与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切感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通过咏叹大自然的美来捕捉情感智慧世界里的闪光点;通过物质世界的奥秘展现个人审美理想并召唤人们去追求美好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济慈认为,美即是真,真即是美,对于和谐之美的追求是济慈诗歌的永恒主题。文章通过对济慈诗歌美学意蕴的总体分析,指出“和谐之美”是济慈诗歌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济慈被普遍认为是一位追求感官刺激的诗人,他不是在描摹形象而是直接把形象呈现给读者,刺激读者的感官,使之仿佛真正看到那形象一样。同时,济慈的诗又有强烈的哲理美,以及心灵和外界碰撞所产生的真实之美,是呈现出超越现实、超越官能的审美境界,因而更显其伟大。《希腊古瓮颂》不仅体现了济慈诗诉诸感官、震憾心灵的特殊魅力,也体现了济慈自觉的诗歌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9.
济慈的诗歌以"美"为最高的理想。在他的美学理想中隐含他对人性和社会历史的人文思考。济慈的史诗残篇《海披里安》是这二者结合的典型例子。在这篇诗作中,"美"被当作了人性崇高的标志,"美"的升华过程体现了人性进步的过程,扩大到整个社会历史层面,体现的是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趋势。济慈以希腊神话为载体,隐喻的其实是他对当时英国社会的人文主义思考。  相似文献   

10.
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时期的杰出诗人,他的许多诗篇都属于英国中上最辉煌的作品之列。济慈在他的大量诗作中体现出对美的向往和追求。这种美并不肤浅,而是一种深层次数。本文选取了他的三种不同类型的诗歌做分析,试图找出诗歌中不同层次,不同境界的矛盾。正是这种相互交织的矛盾使得诗人所向往追求的美升华为一种现实的美。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诗坛中,骆一禾是"被遗忘"的重要诗人,无论从诗歌史还是从诗歌价值的角度,骆一禾以及他的诗都应该受到更加重视和应有的认识。骆一禾的诗歌创作开创了一种诗歌写作的可能,他的诗学追求同样可以给当下的诗坛带来巨大的启示作用。论文从品格魅力、诗歌创作、诗学追求三个方面浅略的论述了骆一禾其人其诗以及诗学主张,借此来重新认识诗人骆一禾。  相似文献   

12.
谢灵运的诗歌创作以山水自然作为玄思理辩的中介,作者对境观心而道契玄虚,思境景偕,神与物会,表现出审美追求与哲学追求仍相渗入的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希腊古瓮颂》一诗的分析与赏读,从意象、音韵及语言三个方面探讨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歌的唯美特性。并对济慈诗歌中“美”与“真”的内涵,提出了一定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谢灵运的诗歌创作以山水自然作为玄思理辩的中介,作者对境观心而道契玄虚,思境景偕,神与物会,表现出审美追求与哲学追求仍相渗入的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15.
爱情诗的接受期待视域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过于精致,往往看淡了精神方面的追求,即使是文化消费,大多数人也往往选择一眼即过的快餐文化,对诗性文化却比较淡漠。尤其是在爱情生活中人们只知道运用手机电话电脑等工具传递情感信息,却很少用写情诗情歌来传递情感信息。其实越是物质文明越要追求诗性文明,只有这样爱情生活才会变得精致、浪漫、美丽,人的精神世界才会诗情满怀。如何通过写作情诗与阅读情诗来提升人们的诗性情感,本文从情诗的接受审美空间,接受期待悬念,接受期待知音诸方面来探讨爱情诗歌的期待视域。  相似文献   

16.
作为明代"前七子"文学复古运动阵营的重要组成成员,作为明中叶闽地阳明心学的主要代表,郑善夫是福建文学发展史上较早具有全国性影响的著名诗人。通过分析其乐府诗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及美学追求,不仅可以认识诗人乐府诗创作的儒学品格,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前七子"文学复古运动诗歌创作与儒学复兴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北岛诗歌话语体现出较明显的隐喻特征,表现出明显人道主义与广场意识,是政治的一种隐喻叙事,但其对政治意识形态的过多介入,破坏了诗歌的审美与诗意,北岛作为代表的朦胧诗的影响因此也日渐衰微,最终被第三代诗取代。  相似文献   

18.
夏弘容 《海外英语》2012,(16):197-198
作为浪漫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英国诗人济慈谱写了大量的诗作,其中富含了丰富的美感和想象力。《秋颂》作为济慈的代表作,不仅展现了秋天丰硕的优美场景,还充分体现了济慈诗歌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迅 《丽水学院学报》2006,28(1):23-25,43
徐志摩的诗是一个富丽多彩的艺术世界,具有“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等多重审美特征。全文仅仅就徐志摩诗歌与中国传统思想的深刻联系、诗美表现以及诗人创作的心理特征谈谈徐志摩诗歌的诗美特征之一———空灵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