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 40年代末期 ,杨公骥教授破译了刊载于《宋书·乐志》等文献中的《巾舞歌辞》 ,证明它是汉代著名歌舞剧《公莫舞》的科仪本。这是中国戏剧史上的重大发现。西北师大赵逵夫 1 986年在《中华文史论丛》发表《我国最早的歌舞剧 <公莫舞 >演出脚本研究》 ,称与杨先生的杰出成果“不谋而合” ;1 992年赵又在《西北师大学报》上发表《三场歌舞剧 <公莫舞 >与汉武帝时代的社会现实》。本文列举了相关证据 ,并通过对有关史实的阐述 ,驳斥了刘瑞明《 <公莫舞 >剧本定性研究评述》对《巾舞歌辞》研究史的歪曲  相似文献   

2.
太阳崇拜的历史演变及在郊祀仪式中的文学再现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崇拜在宗教生活领域体现为周而复始的郊祀仪式.上古五帝为太阳崇拜部落,是郊祀仪式中五方上帝之原型;商代太阳崇拜与祖先崇拜联系最为紧密,突出体现为扶桑神话、十日神话与祖先祭祀的关联;<九歌·东君>是上古时代日食禳救仪式的戏剧性再现;西汉武帝时代的太阳崇拜渗透着求仙长生思想,汉-唐太阳祭仪突出体现为王者"朝日夕月"的郊祀活动.随着郊祀观念的变迁,古代太阳崇拜与人间帝王的关系经历了由亲至疏的转变过程.保存在<周颂>、<楚辞>及汉-唐<郊庙歌辞>中的太阳祭歌是对太阳崇拜的艺术赋形,是仪式活动中祝祷、祈求诸多情感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动物鹿和植物萩本是自然界较普通、常见的动植物,然后它们却深受日本人,尤其是日本和歌歌人的喜爱,它们在《万叶集》等和歌中常被吟唱、歌颂。本文尝试从鹿、萩各自的特性以及两者组合之后的象征意义等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凌叔华在20世纪初的女性作家中脱颖而出,她是“五四”时期较早开始研究叙事艺术的女性作家,其小说变幻的叙事视角多角度地展示了高门巨族的生活;循环与戏剧式的叙事结构揭开了新旧女性悲剧命运的面纱;客观委婉的叙事态度道出了时代变革时期女性的生存困境。她以独特的叙事策略和娴熟的叙事技巧在时代的底稿上,落下了沉重又亮丽的一笔。尽管时光已逝,但是她笔下的那些挣扎在命运中的女性身影,依然生动地映在今日的读者心上。该文从叙事学的角度,浅谈凌叔华小说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5.
王安忆是当代颇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其小说具有平静清丽、宁静温婉的特点,形成了"王安忆式"的叙事风格,在叙事视角上的大胆创新不仅奠定了王安忆在女性文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也为小说叙事艺术的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角度来分析马克·吐温在小说《亚当夏娃日记》中的叙事艺术,赏析复调小说在叙事结构、叙事内容及叙事时空的独特性,研究作者马克·吐温运用复调艺术的意图,探索亚当和夏娃的独立意识构建的意义,体会作者对男女平等和谐爱情的歌颂,对女性智慧及独立品质的赞扬。本文从小说的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对主人公亚当和夏娃的自我意识的描写、共时性的横向艺术描写三个方面来研究复调对小说叙事构建的最基本作用,以感受复调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我国电视剧独特的视像本体和文化品性,反观电视剧通俗叙事的传统美学精神,从符号呈现与现实构建、从艺术生产与观者感知等不同方面,探讨了电视剧日常叙事审美性之必要性和可能性。电视剧视像文化借助日常情感的潜移默化以实现深层价值认同,在平俗叙事和诗性美学精神的结合中实现其审美的救赎功能。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是对日本古典文学影响最深远的诗人,日本和汉文学都从白居易诗文中汲取营养,和歌理论也不例外。文章以纪淑望译纪贯之所作《古今和歌集序》和慈円《文集百首》为例探讨和歌理论对白居易诗论的受容。《古今和歌集序》完全模拟白居易《与元九书》诗论部分的结构和语言,并化用其诗歌理论概念,虽未能完全融会贯通,却也是次有益的尝试;平安末镰仓初的慈円在《文集百首》跋文中也吸收了白居易晚年以世俗文字结后世佛法缘的文学思想,在选录白居易诗歌时多关注其表达人生虚幻、生死无常以及通过佛教来拯救人生苦痛的诗歌,昭示着镰仓文学对白居易受容的新风向。  相似文献   

9.
甲骨文中有关猎首风俗的记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头骨刻辞”是商人把俘获的异族的酋长当作人牲斩首祭祀祖先之后,在其头盖骨上刻上记事的文字,作为战胜的纪念。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里有一些关于猎首风俗的记载,弥足珍贵。这是研究古代猎首风俗最早的资料,跟古文献、考古和民族学材料可以互相验证。  相似文献   

10.
春秋赋《诗》的形式 ,历来有歌《诗》以赋、诵《诗》以赋、歌《诗》即诵《诗》等多种看法。透过多种赋《诗》定义 ,我们发现后人歧出的赋《诗》解释并不互相抵牾 ,而是昭示了典礼上程式化和多具象征意味的歌诗奏乐向具体生活和实际政治延伸的日常化过程 ,以及诗去器乐因素、表演因素过程 :即 ,赋《诗》言志始于奏乐歌《诗》言志而亡于言语称《诗》谕志 ,中间经历由徒歌吟志到诵《诗》言志的过程。其发展的逻辑乃是基于诗乐的普遍传播 ,藉“乡乐唯欲”之契机 ,为适应礼乐文明兴盛与衰落的历史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朱博韬 《文化学刊》2015,(1):129-132
中华民族艺术教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自先秦以来便与中华文明进程同步,影响深远。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传统艺术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教育方式和优良传统。艺术教育应积极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辟新的途径,进一步提升其内在价值和外在影响。  相似文献   

12.
《礼记·郊特牲》所载伊耆氏时代的《蜡辞》,是一首具有明显咒语性质、带有浓厚巫术色彩的祝辞。它集中反映了原始先民面对地质灾害、洪水灾害、动物灾害、植物灾害等众多自然灾害侵袭时的复杂矛盾心理状态。四句诗,句句既是祈求,也是命令;既是祝愿,也是诅咒。全诗既反映了原始先民饱受自然灾害侵袭的深重苦难,也反映了他们相信利用巫术咒语能够消除自然灾害的乐观心理。  相似文献   

13.
王杨  宫军 《职业圈》2010,(20):206-207
文章运用经典叙事学的方法,对美国小说家梅尔维尔的重要小说《白鲸》进行了分析,指出梅尔维尔采用处于核心的、主动的第一人称目击者的独特叙述方法,通过表象与真实二者的对比,展现了梅尔维尔卓尔不群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4.
音乐文化活动,是指在企业中开展的以音乐为主的如歌曲演唱、曲艺表演、舞蹈、情景剧、配乐诗朗诵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以纪念有意义的特殊事件,愉悦员工心灵,展现企业独特风貌,宏扬企业精神为目的的综艺活动.许多企业常常会选择在一些重大时刻组织开展文艺活动,纪念对企业有特殊意义的时间、事件、人物等.文艺活动由于其所具备的独特优势和特点,在企业文化传播和推广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有助于企业实施先进的企业文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克拉拉与太阳》是日裔英籍小说家石黑一雄获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后推出的一部以人工智能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模糊了人类与非人类的严格界限,将机器人与人类共置于一个技术高度发达的后人类时代,作品采用“非人类”叙事,以克拉拉这一独特的机器人AF视角观察后人类时代高度发达的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挑战与问题。该文旨在运用叙事学理论分析《克拉拉与太阳》中的叙事艺术,石黑一雄通过独特的叙述视角、叙述声音、不可靠叙述、陌生化叙事、概念隐喻等手法,探讨爱与人心、自私与欺骗、阶级、人类命运等文学中的永恒主题,警醒人类思考科技进步带来的人际疏离、伦理道德、社会不平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敦煌文学文献的发现 ,为日本最早的和歌总集《万叶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以《千字文李暹注》和《孔子项托相问书》在《万叶集》汉文中的影响为中心 ,利用敦煌文学的文献学研究成果 ,对《万叶集》中某些存在疑义的训释提出新见。敦煌文学文献对于奈良时代文学和东亚文化与文学交流研究的深化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小说是叙事的艺术,叙事的成功与否决定了作品的审美效果。20世纪80年代,余华的先锋叙事通过对人性、现实的讽刺,对暴力、死亡的描绘,在当代文坛赢得了一席之地,并开启了先锋文学的时代。本文以《第七天》中的叙事艺术为中心,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即作品中圆形的叙事模式、以荒诞击穿现实的叙述方式、悲喜交融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8.
一种艺术形式,既然为世人所喜爱,就必然有其独特的风格、独具的魅力,杂技艺术所走过的漫长道路,便证实了这一点。 进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杂技艺术已经形成了以“高、难、新、美、稳”五位一体为显著特点的新格局,在中国乃至世界杂坛上,放射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经典叙事学的方法,对美国小说家梅尔维尔的重要小说<白鲸>进行了分析,指出梅尔维尔采用处于核心的、主动的第一人称目击者的独特叙述方法,通过表象与真实二者的对比,展现了梅尔维尔卓尔不群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20.
中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主干之一,包含多重思想文化基因,其发展经历初创、形成、轴心、定型、式微五个阶段,对20世纪河南小说创作思想、理念和方式都产生重要影响。在中原文化的熏陶下,20世纪河南小说表现出独特的文化特质,主要表现在:作家对河南人的朴实、勤劳、坚韧的人格力量与保守、消极的精神特质进行艺术还原;多数作品呈现独特的文化风情和风俗;在艺术上则将传统与现代手法融合,形成沉郁而又苍凉、平实而又奇崛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