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视觉文化视域下,对莫言的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和由霍建起依据该小说改编成的电影《暖》进行考察。首先,立足于视觉文化时代背景,发现小说本身所具有的文学思想性为电影改编奠定文学基础,大众视觉文化消费需求则形成有利于改编的外部文化语境,电子媒介的发展与大众传媒的崛起为改编提供技术支持。其次,从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出发,在这种转换过程中电影《暖》对小说《白狗秋千架》故事情节做了不可避免的改动,通过比较分析可归纳出电影叙事的话语优势与局限。最后,此次改编实现了文学文本向图像文本的成功转换,是两者之间的借鉴与交流,在视觉文化视域下可清楚地看到此次改编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2.
小说与电影的良性互动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二者互动的一个直接体现——小说改编成电影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以苏童的改编作品为中心,从不同的体裁、不同的叙事、不同的表现形式三个角度,把改编后的电影与小说进行对比分析,以考察改编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3.
《嫌疑人X的献身》作为东野圭吾的代表性小说,先后被日韩中三国翻拍成电影,均承继了小说中的人物素材和故事框架.在本土化改编时,三者都用自己的话语对事件进行了改编,对人物关系进行了调整.小说与电影的差异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主要是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艺术载体传播媒介和接受过程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小说《城南旧事》被改编成电影,可谓是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较为成功的一例。影片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改编,通过情节、人物形象以及声音等方面阐释离别之情、怀旧之感。  相似文献   

5.
魔幻传奇系列小说《哈利·波特》自问世以来就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魔幻狂潮,而由其改编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主要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与电影为研究对象,对二者进行对比性分析与解读,从人物形象、主题、情节三个方面探讨电影《哈利·波特》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文本的改编与再创作。  相似文献   

6.
虽然戏剧与电影同根同源,但是电影比戏剧表现人物和情节的手段更多。把戏剧改编成电影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创作形式,在戏剧改编成电影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把戏剧的情节转化成电影的情节,必须对戏剧的故事情节进行解构、建构和重构。该文以“开心麻花”将话剧《夏洛特烦恼》改编成电影为例,从表演方式、时空与情节、视觉化表达等三个方面探析话剧改编成电影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惊天战神》以希腊神话英雄忒修斯为主角进行改编,影片在华丽视觉冲击的背后,存在着故事讲述脱离原型、缺乏创造力、故事逻辑混乱、人物塑造力度不够等弊端。本文以此为类型电影代表,力求在剖析其弊端的同时,探讨神话题材电影改编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不断改革创新,电影产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流动的一项重要产业了。获得第72届奥斯卡金像奖的经典电影《断头谷》,该电影将独特的本地的哥特风格和恐怖悬疑的元素融合得相当自然,整部影片无论是从光线还是画面的颜色、布景以致服装,整部电影都呈现出一种协调统一的渗透出神话故事般的意境。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与其原著《睡谷传奇》有着不可割舍的原因。故此,本文将对原著《睡谷传奇》与其改编电影《断头谷》进行一定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欲望叙事使苏童的小说呈现出鲜明的电影化趋向,这正是其能有七部小说被改编为电影的根本原因。欲望叙事不仅是当代小说和电影都热衷表现的内容,而且也是它们共同仰赖的重要艺术表达手段。分析欲望叙事在苏童小说中的具体表现,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苏童小说在被改编为电影的过程中,其欲望叙事在人物形象、主题等方面所发生的转换,以此探讨纯文学较之电影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刺杀小说家》不同于既往类型化的线性叙事,其从原著小说到改编电影,皆是在现世界与异世界互文的平行时空中展开反类型化的弥散性叙事.原著小说以文学语言构建的异世界及其情感系统,使其在文学性的堡垒中获得"电影小说"的画面感,然而电影改编所依循的镜头语言促使导演路阳在电影性的多重叙事空间中落实异世界及其情感系统的真实性与独立性...  相似文献   

11.
江楫传奇《芙蓉记》,改编自《芙蓉屏记》,在情节结构与人物塑造上都实现了对同题小说的突破,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剧作本身亦存在着诸如叙述节奏紊乱、人物语言失当等缺陷与失误。江氏改编得失并存、瑕不掩瑜,反映了明代传奇改编的部分共性。  相似文献   

12.
如何对文学作品进行电影改编,是高校影视创作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电影改编教学,应该从改编的基本观念、主要步骤、具体方法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对电影改编理论及技巧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大量的改编实践练习,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这种创作技能.  相似文献   

13.
改编于鲁迅小说的电影《伤逝》被誉为中国电影百年经典之一。本文通过比较《伤逝》小说文本和电影镜头语言,意在揭示电影《伤逝》经典的由来———保留原著浓郁凝重风格的同时,使原作得到升华,破蛹成蝶为一部新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4.
近年翻拍亚洲电影尤其是中国电影成为好莱坞热潮。翻拍也可以说是一种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本文将以好莱坞翻拍于中国电影《无间道》的《无间道风云(The Departed)》为例,在跨文化视野下分析好莱坞翻拍版是如何对原版电影中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进行解构与重建,并对好莱坞翻拍中国电影的现象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5.
从小说到电影,在这一转换中不同的媒介呈现形式需要不同的符号表达,这就要求导演将小说的文字符号转换成电影中的影像符号,要实现这一转换必须要完成从文字符号的解码到影像符号的重新编码这一过程。文章以电影《色,戒》为例分别从小说语言的解构与影像语言的重塑这两大方面入手解读电影《色,戒》之于小说《色·戒》的解构与重塑。  相似文献   

16.
《包法利夫人》成为一部文学经典是一个线性的时间过程,是其内外共同作用的效果。在电影《包法利夫人》中不仅塑造了艾玛这位不朽的经典人物,而且还对现代小说的写作起到了很好的启迪作用。《包法利夫人》描述了艾玛一生坚持对浪漫爱情生活的追求,但是最后却因债务缠身,而服毒自尽。本文将会根据《包法利夫人》的写作背景来对艾玛形象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包法利夫人》这部电影。  相似文献   

17.
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美学课题,其实践性就体现在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上。电影离不开文学,作为艺术表现形式,二者既有共通性,又有差异性。社会文化语境的变迁对文学创作和电影改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商业化是电影自身的特性,注重题材的选择,强化观赏效果,制造"题材"卖点,倾向于故事情节叙述,都是电影商业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电影《薇罗妮卡决定去死》改编自巴西作家保罗·科埃略的同名小说。本文依据"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从不同视角对比分析电影《薇罗妮卡决定去死》中的三大主题—生、死和爱。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电影市场中,IP改编屡见不鲜,却没有形成IP到产业生产的良好途径.以美国电影、日本动漫为主的衍生品占据了大幅市场份额.受众对本土IP提不起兴趣,导致中国电影有意回避IP建设,人为放弃了电影衍生品这一巨大的市场.对受众定位、角色设定、联动机制等方面的强化,可以在电影相关核心产业范围内,学习优秀、成熟的电影IP改编模...  相似文献   

20.
电影《绿皮书》自上映以来,得到了国内外广大观影者的一致好评。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从其语境因素和语言结构两个维度出发,以电影中的人物对话为语料探讨人物之间的语言表达及其语言顺应性,进而解读电影的深层内涵。研究表明:从顺应论角度对电影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电影的理解和分析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